0.0831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_1期末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55 min read

中国大学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_1期末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1.3 批判性思维特点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中国应用

第一单元测验

1、判断思维形式。大学有人写道,批判“可我从来不曾觉得,性思学研爱好文学的维科人,有必要去读啥中文系。究期毕竟,末答中文系的案m案设系目的,根本就不是后作要培养作家,而是业答训练会写论文的学者。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国以来最好的大学作家,绝少是批判中文系蹚出来的主。”【来源:当作家就要去读中文系?朱光潜:千万别,性思学研念中文系纯浪费时间!维科搜狐·中原作家群,2020-01-20 05:05】
A、理性思维
B、非理性思维
C、思维形式比较混乱,不能一概而论。
D、感性思维

2、判断思维形式。“我十几岁时,总感到自己年轻,有些事情拿不准——我是一所大学校里的一名新生,如果我当时真的被看成像一个问题那样有趣,我会感到很得意的。”【新概念英语Ⅳ】
A、理性思维
B、非理性思维
C、空
D、空

3、判断思维形式。“现代登山运动员总想找一条能够给他们带来运动乐趣的路线来攀登山峰。在他们看来,道路愈艰险愈带劲儿。”【新概念英语Ⅳ】
A、理性思维
B、非理性思维
C、空
D、空

4、判断思维形式。“许多人认为蜘蛛是昆虫,但它们不是昆虫,甚至与昆虫毫无关系。”【新概念英语Ⅳ】
A、理性思维
B、非理性思维
C、空
D、空

5、批判性思维就是审慎地运用( )判断一个断言是否为真的思维形式。
A、理性
B、判断
C、推理
D、论证

6、判断思维形式。“许多人认为蜘蛛是昆虫,但它们不是昆虫,甚至与昆虫毫无关系。”【新概念英语Ⅳ】
A、理性思维
B、非理性思维
C、空
D、空

7、在全国上下掀起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之际,一些抗疫标语十分扎眼,如“今年到处乱跑,明年坟头长草”“今天聚会图热闹,骨灰盒中乐逍遥”。这类说法是非理性思维的表现。

8、中新网2月14日电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盖洛普(Gallup)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给正谋求连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带去一个好消息。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美国人认为,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比三年前特朗普上任之初要好,另外,62%的人认为经济改善有总统的功劳。【2020-02-14 10:02 来源:中国新闻网,标题:特朗普连任有望?超60%民众称其上任后生活更好】民意调查中被调查人员表现得是理性思维。

9、对人来说,理性思维才是主要的,应该努力剔除非理性思维。

10、通俗地说,批判性思维就是合理地作出判断的思维形式。

11、所谓批判就是把现有的知识同新事实相对照,决定现有知识的继承或发展。

2.3 科学研究方法:步骤与结构

第二单元测验

1、科学研究是从()开始。
A、问题
B、现象
C、疑惑
D、无知

2、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在科学问题被提出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假说。
B、在科学问题被提出的同时,科学家已经凭借他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大致猜测出了可能的原因或结果,就建立了新的知识。
C、在科学问题被提出的同时,科学家已经凭借他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就猜测出了现象的原因或结果,从而建立了假说。
D、在科学问题被提出的同时,科学家已经凭借他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大致猜测出了可能的原因或结果,就建立了假说。

3、面对肺炎,科学家最迫切任务是()。
A、追查第一个患者。
B、尝试可用的药物。
C、发表SCI论文。
D、揭示病毒的本质。

4、法国《费加罗报》网站2020年2月21日发表题为《穿山甲,罪魁祸首的可能让其成为受害者》的文章称,“穿山甲可能是病毒罪魁祸首”的这一论断在目前并没有得到科学界有信服力的证据支撑。其中“穿山甲可能是病毒罪魁祸首”这一论断是()。
A、旧知识
B、新知识
C、科学假说
D、科学预言

5、近代以天文学和力学为代表,其新知识的创造的基本条件是()和()。
A、经验
B、数学
C、好奇
D、知识

6、新知识较旧知识是进步的进步的标准是()。
A、新知识取代旧知识。
B、新知识能解释旧知识能解释的现象。
C、新知识能解释旧知识解释不了的现象。
D、新知识能预见到旧知识预见不到的现象,并且这种预见通过实践能被证实。

7、掌握科学发展的规律的用处就是知道新的知识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

8、在现代科学中,新知识被创造出来的规律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大胆猜测,小心求证。

9、假说很可能被证伪,所以科学家犯错是必然的。

10、科学是一种竞争的事业。

11、科学家必须参与科学交流。

12、在科学研究中要支持科学家犯错误,科学家把所有的错误犯了一遍后就找到正确结果了。

1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3.3 开题报告及其结构

第三单元测试

1、面对肺炎,科学家最迫切任务是()。
A、追查第一个患者。
B、尝试可用的药物。
C、发表SCI论文。
D、揭示病毒的本质。

2、在科学问题的难度上,恰当的选择是()。
A、越难越好,无难不欢。
B、选简单一点的、很快就能解决的。
C、在自己看来难,但是在导师看来不难的。
D、其难度超过了同行水平,但是自己能克服。

3、作为科学家,选以下哪一个问题作为自己的科研选题更合理?
A、癌症是人造的现代疾病吗?
B、恶性1肿瘤是否存在转移性?
C、如何克服恶性肿瘤的抗药性?
D、历史上谁是第一个死于癌症的?

4、科学问题是处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依据当时的知识背景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
A、人
B、生产
C、科学认识主体
D、生产者

5、能满足科学选题的需要性原则的是()。
A、技术创新的需要。
B、解释自然的需要。
C、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D、满足学位论文选题。

6、科学选题的原则是()。
A、科学性原则。
B、需要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创新性原则。

7、开题报告是一种特殊应用文体,应该好好从现代汉语中学习。

8、对于一个科学问题,无论你建立的假说多么合理,如果用于验证假说的研究条件不具备或不足,假说无法得到检验,你最终也解决不了这个科学问题。

9、科研选题的需要性原则也可以称之为科学问题的现实性原则。

10、所谓科学选题的需要性原则就是为我所需要。

11、根据图尔敏的公式:科学问题=解释的理想-目前的能力,如果解释的理想-目前的能力=0,则解决该问题就没什么难度了,可以选题了。

4.3 读出失败,写出文献综述

第四单元测验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任务:概括诗的内容。
A、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B、作者闻听家乡被收复的消息,高兴地准备还乡。
C、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D、此诗是作者归心似箭的心理写照。

2、评析以下观点,“一个在基础科学新知识方面依赖于他人的国家,将减缓它的工业发展速度,并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劣势。” 这是一个关于()的问题。
A、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B、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C、基础科学新知识与工业发展速度。
D、基础科学新知识与国家贸易竞争力。

3、“在想象中,破坏地球简单,但做起来很难。与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相比,大规模火山爆发和流星撞击等各种类型的灾难对地球的破坏力更大,但地球仍然存在,是一个幸存者。”这是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劳克林说过的话。好想对他的观点发表意见,首先要必须弄清楚他所说的词()的意思。
A、想象
B、地球
C、人为因素
D、幸存者

4、2014年上半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按照总导演陈晓卿的设计理念“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于是在第二季中不仅涉及了300多种美食,更是穿插了150多个人物故事,诸如“留守儿童”、“应试教育”等。然而《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却未能像第一季那样大获好评,反而引起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甚至连主创团队也始料未及的争议。特别是第四集《家常》,在这一集中,导演试图借一位母亲陪女儿从河南到上海学琴的故事展现当下的“漂泊家庭”。但纪录片中出现的母亲因全程陪读、无法守候在重病化疗的婆婆身边的情节却被观众诟病最多,认为这是一种“畸形”的三观,甚至画面中母亲的哭诉也被网友认为太过煽情。就《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引起的争议,“搜狐娱乐”在新闻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有争议才是真的红”。其“红”的意思是()。
A、像鲜血的颜色。
B、象征喜庆的红布。
C、红利。
D、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

5、批判性阅读的要点包括( )。
A、了解问题的来源和解题的历程,明确作者的观点。
B、明确作品所属的知识门类,主要解决的问题。
C、分析作品的论证结构,明确论题、论据和推理过程。
D、决定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论据和推理。
E、评论论证,判断论证的可靠性。

6、关于“文献综述”,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围绕自己的论题开展相关材料的阅读。
B、它是围绕所选择的问题开展的相关材料的阅读。
C、为的是增益自己的论题,让自己的论题成为解决问题的新知识。
D、文献综述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可以遵循。

7、以下表述中有断言吗?“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别了,司徒雷登》)

8、以下表述中有断言吗?“在马歇尔系统看来,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他代表马歇尔系统的政策在中国当大使的整个时期,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人民打败了的时期,这个责任可不小。”(——《别了,司徒雷登)

9、以下表述中包含判断。“本人不但有车,还是自行的。”

5.4 分析论证

第五单元测验

1、阅读【】中的材料,其推理过程是()。【凡损害林木所有者利益的东西就是有害的。所以,如果法的后果不会给林木所有者带来好处,那么,这就是有害的后果。在这里,利益是很有眼力的。以前肉眼看得见的东西它看不见,现在甚至只有用显微镜才看得清楚的东西它却看见了。整个世界都是它的眼中钉,都是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因为世界并不是一种利益的世界,而是许多种利益的世界。私人利益把自己看作是世界的最终目的。因此,如果法不实现这个最终目的,那就是不合目的的法。因此,对私人利益有害的法就是具有有害后果的法。】——卡尔·马克思,《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A、①凡损害林木所有者利益的东西就是有害的。 所以,②如果法的后果不会给林木所有者带来好处,那么,这就是有害的后果。
B、①凡损害林木所有者利益的东西就是有害的。 ②法的后果不会给林木所有者带来好处。 所以,③这就是有害的后果。
C、①凡损害林木所有者利益的东西就是有害的。 ②法的后果不会给林木所有者带来好处。 所以,③该法是具有有害后果的法。
D、以上都不对。

2、阅读【】中的材料,分析其中的论证结构()。【边牧可以当警犬吗?服从性是警犬的一大指标之一,边牧的个性很强,容易不听主人的话。喜欢玩,活跃起来收回很难,但警犬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得沉得住气,执行的任务的时候不能由着性子来,这也是边牧很难成为警犬的原因之一。】——为什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士奇不能当警犬?搜狐,2019-07-22
A、①服从性是警犬的一大指标之一。 ②边牧的个性很强,容易不听主人的话。喜欢玩,活跃起来收回很难。 所以,③边牧很难成为警犬。
B、①服从性是警犬的一大指标之一。 ②边牧的个性很强,容易不听主人的话。喜欢玩,活跃起来收回很难。 所以,③这也是边牧很难成为警犬的原因之一。
C、①服从性是警犬的一大指标之一,边牧的个性很强,容易不听主人的话。喜欢玩,活跃起来收回很难。 ②警犬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得沉得住气,执行的任务的时候不能由着性子来。 所以,③边牧很难成为警犬。
D、以上都不对。

3、阅读【】中的材料,回答问题:猴子之后不动猫的逻辑是()。【3年前,圆通山动物园的猴山上老鼠泛滥成灾,公园的管理人员怎么也没有办法消灭老鼠。老鼠不仅偷吃投喂猴子的食物,还影响游客对猴子的观瞻。为了消灭老鼠,管理人员想了许多办法,最后就是找了两只流浪野猫放进猴山。没想到,猴子竟然杀死了这两只野猫。后来,管理人员干脆一次性放进了7只野猫,这下种群壮大了,猴子不敢动猫了,猫则将猴山上的老鼠全都消灭。经过两年的发展,现在猴山上的野猫已经有12只,它们和猴子相处融洽。有时候,猴子还会抱着猫儿,给它们捉虱子,真是一对对“活宝”……】——昆明动物园猴山出现鼠患 园方请来猫当“保安”,搜狐-公益,2017-06-28
A、①猴子也会以强凌弱。 ②猫强大起来。 所以,③猴子不敢动猫了。
B、①猴子不欺负对自己有利的动物。 ②猫能帮助猴子消灭老鼠。 所以,③猴子不动猫了。
C、①猴子对老鼠无计可施。 ②猫能消灭老鼠。 所以,③猴子不动猫,让它消灭老鼠。
D、以上都不对。

4、“睡眠是一门艺术--谁也无法阻挡我追求艺术的脚步!”其结论是()。
A、谁也无法阻挡我追求艺术的脚步!
B、谁也无法阻挡我睡觉!
C、睡眠是一门艺术。
D、只有艺术可以阻挡我睡觉。

5、阅读【】中的材料,做出判断:专家认为不必担心飞向地球的这颗胡夫金字塔大小的小行星的大前提是“NASA发现并跟踪的近地天体并不令人担忧。”【参考消息网7月26日报道 美媒称,一颗胡夫金字塔大小的小行星7月24日掠过地球。专家称不必担心。不必担心的一个理由是:如果你在小行星靠近地球前在新闻中听到了它的消息,那就意味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早就发现了它,并准确地跟踪了它在太空中的行踪。像这样NASA发现并跟踪的近地天体并不令人担忧;NASA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一直在留心它们,并会提前数年预测它们将在多大程度上接近地球。】——金字塔大小小行星掠过地球 美媒:不必担心,2019-07-26 14:28:14 来源:参考消息网

6、这一论证的未表达前提是“人人都可吃海鲜。”【孕妇可以吃海鲜吗?如果孕妇不对海鲜过敏,怀孕期间就可以吃海鲜。】

中国大学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中国大学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科学研究也是大学的核心职能之一,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分析、评估和推理等思维方式,对信息和观点进行客观的判断和评价。在现代社会中,批判性思维能力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在工作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 在社交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辨别真假信息、识别伪装和欺诈。
  • 在学习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发现问题、掌握技能并拓展视野。

因此,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发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国大学批判性思维的现状

尽管批判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识,但在中国大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却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 教学模式单一。中国大学中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教育资源不足。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中国大学中很多教师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意识和能力。
  • 考试制度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国大学中的考试制度主要以能够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记住大量知识点为重点,而忽略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发展中国大学批判性思维的对策

为了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中国大学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对策。

转变教学模式

中国大学需要倡导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教师的培养意识和能力

中国大学需要提高教师的培养意识和能力,鼓励教师参加批判性思维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改革考试制度

中国大学需要改革考试制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要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考试中可以增加开放性问题、案例分析和实践环节,以检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研究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

  • 批判性思维帮助科学家发现问题、创新研究思路。
  • 批判性思维帮助科学家评估和检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 批判性思维帮助科学家发现研究中的潜在误解和漏洞,从而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

因此,中国大学需要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科学研究的培养,两者相互促进,才能培养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才。

结论

中国大学需要从教学模式、教育资源、考试制度等多方面改革,以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同时,中国大学还需要注重科学研究的培养,提高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只有这样,中国大学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