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63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感染病学_1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74 min read

尔雅感染病学_1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 艾滋病

第一节 艾滋病的尔雅发病机制随堂测验

1、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感染什么系统
A、免疫系统
B、病学神经系统
C、课后消化系统
D、答案血液系统

第二节 艾滋病的学习临床表现随堂测验

1、HIV感染急性期的通课临床表现包括:
A、发热
B、后作咽痛
C、业答淋巴结肿大
D、尔雅口腔真菌感染

第三节 艾滋病的感染诊断随堂测验

1、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病学到血液中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的课后这段时间,称为什么?
A、答案急性感染期
B、学习无症状感染期
C、窗口期
D、临床症状前期

第四节 艾滋病的治疗随堂测验

1、“鸡尾酒疗法”是指什么?
A、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B、免疫重建
C、治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D、预防性治疗

第五节 艾滋病的预防随堂测验

1、下列哪些途径可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A、共同进餐
B、共用针具静脉吸毒
C、性传播
D、母婴传播

请制作一张用于预防艾滋病的科普宣传页(提示:内容必须包括艾滋病传播主要传播途、哪些途径不传播?)

1、请制作一张科普宣传页,内容为如何科学预防艾滋病传播,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内容包括艾滋病传播途径(哪些途径不传播),如何预防艾滋病。

第五章 慢乙肝妈妈如何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请结合最新版母婴阻断指南,给出HBsAg母亲孕期及产后如何进行母婴阻断。

1、相关检查5分,母婴阻断策略5分

第三章 发疹性传染性疾病

第一节 发疹性传染病概述随堂测验

1、玫瑰疹属于下列哪类?
A、斑疹
B、丘疹
C、疱疹
D、荨麻疹

第二节 手足口病概述随堂测验

1、手足口病属于下列哪类传染性疾病?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非传染病

2、下列哪些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
A、EV71
B、CMV(巨细胞病毒)
C、流感病毒
D、Cox A16

第三节 手足口病的诊断随堂测验

1、下列有关手足口病描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A、手足口病患者均伴有发热
B、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分布于手心、脚心、口腔内
C、手足口病的皮疹不痛不痒
D、手足口病的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疱疹

第四节 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随堂测验

1、下列哪些期属于危重型手足口病
A、手足口病出疹期
B、神经系统受累期
C、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D、心肺功能衰竭期

第四节 重症手足口病的识别随堂测验

1、符合下列哪些特点需考虑重症手足口病?
A、血糖升高
B、白细胞显著升高
C、持续高热
D、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第三章 发疹性传染性疾病

第五节 麻疹的概述随堂测验

1、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血液传播
D、以上都是

第六节 麻疹的临床特点随堂测验

1、下列哪个特殊体征可早期诊断麻疹?
A、皮疹
B、口腔黏膜斑
C、淋巴结肿大
D、杨梅舌

第七节 猩红热的概述随堂测验

1、猩红热的病原体是什么?
A、脑膜炎双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八节 猩红热的临床特点随堂测验

1、猩红热的临床表现包括下列哪些?
A、发热
B、皮疹
C、咽峡炎
D、草莓舌

第四章 病毒性肝炎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概述随堂测验

1、世界肝炎日是哪一天?
A、7月28日
B、8月27日
C、2月8日
D、8月2日

2、下列病原与疾病对应的关系,未获得公认的是:
A、EBV-鼻咽癌
B、HPV-宫颈癌
C、HEV-胃癌
D、HBV-肝癌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随堂测验

1、下列哪种嗜肝病毒的核酸是DNA?
A、HAV
B、HBV
C、HCV
D、HEV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格式随堂测验

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疾病谱包括:
A、急性肝炎
B、慢性肝炎
C、肝衰竭
D、肝硬化

第四节 肝衰竭的诊断随堂测验

1、下列哪项指标是诊断肝衰竭的重要标准:
A、ALT>10ULN
B、PTA%<40%
C、TBIIL>2ULN
D、AST>10ULN

2、肝衰竭包括以下哪些类型:
A、急性肝衰竭
B、慢性肝衰竭
C、亚急性肝衰竭
D、慢加急性肝衰竭

第五节 肝衰竭的治疗随堂测验

1、肝衰竭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哪些?
A、感染
B、消化道出血
C、肝性脑病
D、肝肾综合征

第六章 肾综合征出血热

第一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概述及流行病学随堂测验

1、关于汉坦病毒下列哪些描述是错误的?
A、属于布尼亚病毒科
B、正性单链RNA病毒
C、核衣壳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稳定的抗原决定簇
D、宿主感染后核衣壳蛋白抗体出现最早

第二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随堂测验

1、下列哪个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继发性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
A、血管通透性增加致血浆大量外渗
B、大出血
C、感染
D、多尿期水电解质补充不足

2、肾综合征出血热导致免疫损伤的主要免疫反应是?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第三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随堂测验

1、肾综合征出血热典型临床五期经过哪项是正确的?
A、发热期→出疹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B、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
C、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D、发热期→中毒期→ 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

2、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典型者可出现5期经过
B、麻疹样皮疹,以四肢受压部位为多
C、早期表现为发热、面部充血、球结膜水肿
D、血液浓缩及血小板减少

第三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随堂测验

1、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常发生在高热时,体温增加至40.0℃ 发生在高热时,体温增加至40.0℃ - 正确
B、发生于第4-6病日
C、此期可与少尿期重叠同时出现
D、血液浓缩引起血容量正常或轻度升高

2、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大多持续2-5天
B、脑水肿时应积极大剂量使用甘露醇
C、主要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D、尿毒症可引起的出血倾向

第六章 肾综合征出血热

第四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查随堂测验

1、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的实验室特征是?
A、白细胞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数增加
B、血小板降低
C、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D、以上均是

第五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随堂测验

1、患者,男性,西安市长安区人,2017-11-21日出现发热,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随以发热4天就诊,查体结膜充血明显,球结膜水肿,胸壁皮肤可见条索状出血点。下列那项检查对病人的诊断帮助最小?
A、血常规
B、尿常规
C、肾综合征出血热IgM抗体
D、胸部影像学

2、患者,男性,2017年来西安工作,患者因发热3天于2018年12月10日入院。入院时血压70/40mmHg,咽部充血,上腭可见网状充血,胸前及腋下可见搔抓痒出血点,白细胞18×109/L,血小板 21×109/L,尿蛋白3+。该患者的诊断首先应考虑为?
A、钩端螺旋体病
B、登革热
C、肾综合征出血热
D、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第六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与预防随堂测验

1、患者因“发热3天,少尿1天”入院,入院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当天体温最高39摄氏度,食纳差,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尿量400毫升,给予1000毫升补液治疗后,尿量无明显增加,此时最适合的处理是?
A、大量补液
B、入量为出量+500ml
C、积极补钾
D、立即血透

2、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治疗原则是?
A、抗病毒
B、减轻外渗
C、改善中毒症状
D、抗休克

第七章 拯救脓毒症

第一节 脓毒症定义随堂测验

1、SIRS临床表现
A、体温>38℃
B、心率>90次/分
C、呼吸>20次/分
D、白细胞计数>1.0×10^9/L

2、下列有关脓毒症的定义正确的是:
A、由感染引起的全身反应综合征
B、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C、SIRS+感染
D、严重的感染

第二节 脓毒症治疗随堂测验

1、高乳酸血症的定义
A、血乳酸水平≥2mmol/L
B、血乳酸水平≥1mmol/L
C、血乳酸水平≥4mmol/L
D、血乳酸水平≥5mmol/L

2、有关脓毒症治疗正确的是:
A、抗微生物治疗
B、控制感染源
C、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
D、脱水降颅压

第八章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第二节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随堂测验

1、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A、根据感染部位
B、个人经验
C、基础疾病
D、既往抗菌药物使用史及治疗反应

第三节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随堂测验

1、临床不规范给药方式将会导致:
A、药物浓度长时间低于细菌MIC值
B、细菌不能彻底清除
C、可能有助于耐药菌的产生
D、与耐药细菌产生无关

2、合理的抗生素处方
A、以彻底清除病原菌为基本目标
B、PK/PD作为预测病原菌清除和确定及选择抗生素的最好方法
C、通过PK/PD 参数来调整处方
D、根据医生自己的个人经验选择

第八章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PK/PD特点随堂测验

1、PK/PD是指什么?
A、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B、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
C、药代动力学
D、药效动力学

2、相关PK参数包括:
A、生物利用度
B、达峰时间(Tmax)
C、血药峰浓度(Cmax)
D、血药谷浓度

3、决定抗菌药物分布的因素包括:
A、药物对组织的穿透力
B、脂溶性
C、相对分子量
D、血清蛋白结合率

4、根据PK/PD的特点将抗菌药物分为:
A、浓度依赖型
B、时间依赖型
C、时间依赖型且抗菌作用时间较长
D、浓度依赖型且抗菌作用时间较长

第五节 各类抗菌药物的PK/PD特点随堂测验

1、临床上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包括以下哪些:
A、庆大霉素
B、妥布霉素
C、阿米卡星
D、异帕米星

2、下列抗生素属于浓度依赖型的是:
A、β-内酰胺类
B、氨基糖甙类
C、大环内酯类
D、喹诺酮类

第六节 抗菌药物在常见感染部位的药代动力学特点随堂测验

1、抗菌药物在下呼吸道组织分布的评价指标包括:
A、肺泡上皮衬液浓度/血药浓度
B、支气管粘膜或分泌物浓度/血药浓度
C、肺泡巨噬细胞浓度/血药浓度
D、血药浓度

2、下列哪些情况抗菌药物在血液中分布高:
A、Vd(表观分布容积)越小
B、Vd(表观分布容积)越大
C、PB(蛋白结合率)高
D、PB(蛋白结合率)越低

第九章 狂犬病

第二节 发病机制随堂测验

1、狂犬病发病过程包括下列哪几个阶段:
A、神经外小量繁殖期
B、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
C、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期
D、从神经外向中枢神经侵入期

第三节 临床表现随堂测验

1、下列哪些是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A、恐水
B、怕风
C、咽肌痉挛
D、抽搐

第四节 狂犬病的预防随堂测验

1、狂犬病的死亡率为:
A、90%
B、100%
C、60%
D、70%

2、下列哪些情况需要预防接种狂犬病疫苗:
A、被发病随后死亡或下落不明的犬、猫咬伤
B、皮肤伤口为狂犬唾液沾污者
C、医务人员的皮肤破损处被狂犬病病人沾污者
D、被狼、狐等野兽咬伤者

第十章 猫抓病

第一节 概述与流行病学随堂测验

1、猫爪病的主要病原体是什么?
A、立克次体
B、病毒
C、伯氏疏螺旋体
D、汉赛巴通体

第二节 临床表现随堂测验

1、猫爪病的临床表现包括:
A、局部侵染部分的皮疹
B、局部淋巴结肿大
C、发热
D、肝脾肿大

第三节 诊断与治疗随堂测验

1、猫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
A、消灭跳蚤
B、与猫密切接触后清洗双手
C、如被猫抓伤后,及时用清水和肥皂清洗伤口
D、被猫抓伤后,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需及时就诊

第十三章 流行性感冒

第二节 流感的诊断随堂测验

1、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
A、粪口传播
B、血液传播
C、呼吸道飞沫传播
D、蚊虫叮咬

2、流感诊断中具有确诊价值的病原学检测包括:
A、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B、流感病毒分离
C、恢复期血清IgG抗体4倍以上升高
D、病毒抗原快速检测

第三节 流感与感冒的区别随堂测验

1、下面有关普通感染正确的是:
A、是一种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B、可有100多种病毒与“普通感冒”相关
C、没有传染性
D、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第四节 流感的治疗随堂测验

1、流感治疗的关键是什么?
A、退热
B、去痰止咳
C、抗病毒
D、氧疗

第五节 流感的预防随堂测验

1、流感疫苗的接种时间:
A、流行季节前1周接种
B、流行结节时接种
C、流行季节前2-4周接种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流感疫苗优先接种的人群包括:
A、老年人
B、儿童
C、慢性病患者
D、医务人员

第十二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一节 乙脑的概述随堂测验

1、乙脑的主要传播途径
A、蚊虫叮咬
B、呼吸道传播
C、输血传播
D、飞沫传播

第二节 乙脑的临床表现随堂测验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A、高热
B、意识障碍
C、惊厥或抽搐
D、呼吸衰竭

第三节 乙脑的鉴别诊断随堂测验

1、下列有关乙脑的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
A、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升高
B、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C、血清或脑脊液中乙脑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可确诊
D、血清或脑脊液中乙脑病毒IgM检测阳性可确诊

期末考试

感染病学期末考试题

1、请简述手足口临床分期及重症手足口的早期识别要点。

2、请简述艾滋病的主要流行病学特点。

3、患者:男,6岁,体重18k。主诉:发热10天。 10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39摄氏度,无抽搐、寒战,伴咳嗽、咽部不适,少量咳痰,无气喘、发绀,在村卫生室静点“青霉素”3天治疗,病情无好转,遂入院。自发病来,精神、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查体:T 36.2摄氏度, P 90次/分, R 25次/分。神志清楚,全身无出血点,双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直径1-2厘米大小不等。腹股沟可触及多个淋巴结,直径0.5厘米大小。咽部充血,扁桃体III°肿大,充血,无脓点。颈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腹平软,无压痛,肝脏肋下50px可触及,质软,无压痛,脾脏肋下50px可触及,质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27.1×10^9/L Bb 119g/L PLT 169×10^9/L N 19% L 80% M 1% ;血沉 12mm/L。 请给出可能的诊断。(10分) 为明确诊断,需完善什么检查。(10分)

4、患者王某,男,38岁,工地建筑工人。以“发热伴头痛、腰痛5天,少尿1天”之主诉于2018年11月20日入院。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5℃,伴有头痛,腰痛,食纳差,在当地诊所给予抗病毒、退热对症处理(具体不详),体温无明显下降,头痛腰痛进行性加重,1天前尿量较前明显减少,24小时尿量300ml,食纳极差,未输液体。该患者所工作的场所可见鼠类活动。入院查体:T 38.6℃;P104次/分;R 22次/分;BP 105/65 kPa,神志清,精神差,颈软无抵抗,面部颈部充血,双侧腋下可见搔抓样出血点,双侧眼睑水肿,球结膜II度水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眼巩膜无黄染。两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及罗音。心率104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显露;腹肌略紧张,全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叩击痛阳性。双下肢无浮肿。 入院后检查: 血常规:Hb 139g/L RBC 4.2×10^12/L WBC10.6×10^9/L NEUT% 87% PLT 65×10^9/L 尿常规:尿蛋白+++,隐血+ 肝功化验:ALT 105 U/L;AST 112U/L;ALB 28g/L; 凝血三项:PT15s,PTA 89%,FIB 2.4g/L。 肾功化验:BUN 10.7mmol/L;Cr 168mmol/L 问题: 1、请问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5分) 2、诊断依据是什么?(5分) 3、该患者还需要完善哪些检查?(5分) 4、请为该患者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5分)

5、患者李某,男,32岁,打工者。以“乏力、纳差、眼黄5天,伴神志不清8小时”之主诉于2019年1月10日入院。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困无力,食纳减退;同时出现尿黄及眼黄。且上述症状逐日加重,8小时前出现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既往无肝炎病史,未接种乙肝疫苗,无输血史。入院查体:T 37.1℃;P 94次/分;R 22次/分;BP 92/65 kPa;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能应,但不能回答问题。全身皮肤重度黄染,注射部位皮肤可见小片瘀斑。未见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眼巩膜重度黄染。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罗音。心率96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显露;腹肌略紧张,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叩诊肝浊音界于第5、6肋间叩浊,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张力高,左侧踝震挛阳性;巴氏征未引出。 入院后检查: 血常规:Hb 119g/L RBC 4.2×1012/L WBC 5.6×109/L PC 130×109/L 肝功化验:TBILL 245mmol/L; DBILL 186mmol/L; ALT 312 U/L;AST 398U/L;TP 75 g/L;A/G 45g/30g;CHO 1.2mmol/L 凝血三项:PT45s,PTA 19 %,FIB 112mg/L,INR 2.5 肾功化验:CO2-CP 28mmol/L;BUN 5.6mmol/L;Cr 98mmol/L 血清学检测:HBsAg(-) 抗-HBs(+) 抗-HBc(+) HBeAg(-) 抗-HBe(-), 抗HAV-IgM(-),抗HEV-IgM(+)。 问题: 1、请问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5分) 2、诊断依据是什么?(5分) 3、试述该病常见并发症?(5分) 4、请为该患者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5分)

学习通感染病学_1

感染病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微生物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类在抵御微生物侵袭方面的生理机制。

在感染病学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许多不同类型的病原体,比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等。这些病原体都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病理机制。

病原体的分类

  •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有细胞壁,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比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病毒:非细胞型微生物,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比如流感病毒、HIV等。
  • 真菌:多细胞微生物,可以形成菌丝体或酵母体。比如白色念珠菌、肺曲霉等。
  • 寄生虫:多细胞微生物,可以寄生在宿主体内或体表。比如疟原虫、弓形虫等。

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在感染病学中,我们需要了解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比如肺结核、流感等。
  • 食物或水源传播:病原体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比如霍乱、肝炎等。
  •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人类或物体表面进行传播。比如病毒性角膜结膜炎、腹泻等。
  • 血液传播:病原体通过血液传播。比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 性传播:病原体通过性接触传播。比如淋病、梅毒等。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生理机制

人体本身有许多生理机制来对抗病原体侵袭,比如:

  • 炎症反应:当人体受到病原体侵袭时,会出现炎症反应,这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 免疫系统: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消灭病原体,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 药物治疗:许多感染性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消灭病原体。

病原体的防治

在感染病学中,我们需要了解病原体的防治措施,以便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 预防接种:许多疾病可以通过接种来预防,比如麻疹、流感等。
  •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人体液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
  • 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疾病。

总的来说,感染病学是医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分支,我们需要了解病原体的分类、传播途径、防治措施以及人体对病原体的生理机制,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