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15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大学化学_8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89 min read

尔雅大学化学_8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一讲 绪论和分散体系

第一节 预备知识(气体和有效数字)随堂测验

1、尔雅
A、大学答案
B、化学
C、课后a kPa
D、学习

2、通完
A、整答
B、尔雅
C、大学答案
D、化学He(g)

3、课后下列数字为3位有效数字的学习是( )
A、1.246
B、通完0.06
C、整答pH= 4.75
D、尔雅0.00600

4、3.325 + 0.33;3.25×0.21,计算结果正确的一组是( )
A、3.66;0.67
B、3.65;0.68
C、3.65;0.67
D、3.66;0.68

5、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不相等。

6、

第二节 分散体系和溶液量的表示随堂测验

1、在胶体分散体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一般为 ( )
A、< 1nm
B、> 100nm
C、1-100nm之间
D、无法确定

2、下列物质不属于胶体分散体系的是 ( )
A、AgI溶胶
B、血浆
C、泥浆
D、

3、将18.0g葡萄糖溶于1000.0g水中,则此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 )
A、0.100 mol/kg
B、0.098 mol/kg
C、0.100 mol/L
D、0.098 mol/L

4、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可以相互换算,仅从他们之间的最简数学换算关系看,他们之间的桥梁是 ( )
A、质量
B、体积
C、物质的量
D、密度

5、食盐水溶液是稳定、均一的单相体系,也叫均相体系。

6、物质的量分数计算公式中分母部分不包括分散质的物质的量。

第三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随堂测验

1、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 ( )
A、
B、
C、
D、一样高

2、在相同条件下,溶液A的沸点高于溶液B,则两溶液的凝固点相比为 ( )
A、溶液A的凝固点较高
B、溶液B的凝固点较高
C、两溶液的凝固点相等
D、无法确定

3、测定血红素等大分子摩尔质量的方法是 ( )
A、蒸气压下降法
B、沸点升高法
C、凝固点降低法
D、渗透压法

4、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凝固点最高的是 ( )
A、
B、
C、
D、

5、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 ( )
A、
B、
C、
D、

6、在向人体血管输液时,应输入等渗溶液。

7、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离解,所以其离解度为100%。

8、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第四节 吸附与胶体随堂测验

1、
A、
B、
C、
D、

2、下列不属于胶体分散系的是 ( )
A、AgBr沉淀
B、云
C、烟水晶
D、蛋白质溶液

3、丁达尔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 )
A、光的散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衍射
D、无法确定

4、
A、
B、
C、
D、

5、
A、NaCl
B、
C、
D、

6、固体的吸附能力与比表面积关系密切,比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

7、电解质的凝结值(聚沉值)越大,凝结(聚沉)能力就越强。

第一讲 单元测验

1、
A、210 kPa
B、315kPa
C、920 kPa
D、1185 kPa

2、室温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有水及与水相平衡的水蒸气,现充入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则水蒸气的压力( )
A、先增加后减小
B、减小
C、增加
D、不变

3、
A、一位
B、两位
C、三位
D、四位

4、
A、1.4
B、1.41
C、1.414
D、1.4142

5、教材上说:“当几个数相加减时,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以绝对误差最大或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那个数为标准。”则式0.0102+1.0365+23.16-17.635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6.572
B、6.57
C、6.6
D、6.5717

6、分析某一蛋白质样品含量时,每次称取2.6g,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其分析结果的质量分数表示正确的是( )
A、0.006
B、0.0057
C、0.00566
D、0.005664

7、同样溶剂的溶液,溶液甲的沸点比溶液乙高,则两溶液的凝固点相比为 ( )
A、甲的凝固点较高
B、甲的凝固点较低
C、两者的凝固点相等
D、无法确定

8、
A、
B、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

9、取两小块冰(0 ℃),分别放在0 oC的纯水和盐水中,将会产生的现象是( )
A、放在纯水和盐水中的冰都不融化
B、放在纯水中的冰融化,放在盐水中的冰不融化
C、放在盐水中的冰融化,放在纯水中的冰不融化
D、放在纯水和盐水中的冰都融化

10、测定小分子非电解质摩尔质量较好的方法是( )
A、蒸汽压下降法
B、沸点升高法
C、凝固点下降法
D、渗透压法

11、
A、
B、
C、
D、

12、用半透膜隔开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为了保持渗透平衡,必然在浓蔗糖溶液面上施加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 )
A、浓蔗糖溶液的渗透压
B、稀蔗糖溶液的渗透压
C、两种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之和
D、两种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之差

13、物质的量浓度等于0.01030 mol/L的有效数字位数为4位。

14、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不相等。

15、

16、

17、电泳实验中,定向运动的是带电胶粒,在布朗运动中,做无规则运动的也是带电胶粒。

18、质量摩尔浓度的优点是不随温度改变。

19、

20、2.3456+0.17=

21、NaCl溶液是 体系(填写“单相”或“多相”)。

22、

第一讲 单元作业

1、在药物静脉注射时,需将所注射药物稀释在5%的葡萄糖溶液或0.9%的生理盐水中,请用溶液依数性知识计算说明为什么使用这两种浓度的溶液。(提示:细胞正常渗透压值为770 kPa左右;NaCl和葡萄糖分子量分别为58.5、180.0 g/mol)

2、在密闭钟罩内放两个大烧杯,A杯中含0.342 g蔗糖(C12H22O11, M=342 g/mol)和100 g水,B杯中含有0.540 g难挥发非电解质和100 g水,在恒温下放置足够长的时间达到动态平衡,A杯中水溶液的总质量变为50.342 g,求B杯中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

第二讲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随堂测验

1、
A、复杂反应
B、简单反应
C、基元反应
D、无法判断

2、在300K时鲜牛奶大约4小时变酸,在277K时的冰箱中48小时变酸,则对于牛奶变酸的反应活化能(kJ·)是( )。
A、-74.66
B、74.66
C、5.75
D、-5.75

3、
A、零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4、反应A(g) + B(g) = C(g) 的速率方程为υ = k(A)c(B),若使密闭反应容器体积减小一倍,则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A、4倍
B、8倍
C、1/4倍
D、1/8倍

5、化学反应的瞬时速率是Δt=0时的速率。

6、速率常数k是由反应物的本性决定的,与温度、催化剂有关,而与反应物浓度或者压力无关。

7、化学反应级数可以是正数和零,但不能为负数。

8、升高温度,吸热反应的速率增大;降低温度,放热反应的速率增大。

9、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改变反应途径。

第二节 化学平衡随堂测验

1、
A、
B、
C、
D、

2、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B、达到化学平衡时 = 0
C、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停止
D、达到平衡时物质浓度不变

3、欲使某化学反应2A(g)+B(s)=2D(g)正向进行,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A、Kθ>0
B、ΔrGmθ <0
C、ΔrGm<0
D、Q>Kθ

4、
A、1
B、5.88
C、0.17
D、无法确定

5、某可逆反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35%,当其它反应条件(如T、c)不变,但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 )
A、大于35%
B、等于35%
C、小于35%
D、无法确定

6、下列因素对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均有影响的是( )
A、温度
B、催化剂
C、压力
D、浓度

7、一个化学反应,越负反应标准平衡常数就越大。

8、根据化学计量方程式可以写出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9、标准平衡常数是指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10、升高温度,吸热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增大;降低温度,放热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增大。

11、某化学反应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增快,则化学平衡常数变大。

第二讲 单元测验

1、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
A、分子总数增大
B、活化分子数增大
C、反应级数增大
D、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加

2、温度一定时, A和B两种气体发生反应, c(A)增加一倍时,反应速率增加100%;c(B )增加一倍时,反应速率增加300%。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
A、v = kc(A)·c(B)
B、v = k(A)·c(B)
C、v= kc(A)·(B)
D、无法确定

3、下列关于反应商Q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Q与 的数值始终相等。
B、Q与 的数值不一定相等。
C、的数值不随反应的进行而变化。
D、Q的数值随反应的进行而变化。

4、
A、高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5、对于反应 A(g) + B(g) ?AB(g),不能增大正反应的速率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减小AB的分压
C、增大B的分压
D、使用催化剂

6、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ΔrGm为( )。
A、正数
B、零
C、负数
D、正数或负数

7、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不受影响
C、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无法确定

8、某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正好是速率方程中各物质浓度的指数,则该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9、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关键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参与化学反应过程。

10、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无关。

11、改变平衡体系的任何条件,平衡就向着能够消除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直到抵消这种改变。

12、质量作用定律仅适用于 。

13、

第二讲 单元作业

1、

第三讲 物质结构基础

第一节 原子结构的近代理论随堂测验

1、下列运动着的物质不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是( )
A、He分子
B、气态的钠离子
C、子弹
D、中子

2、下列哪些物体的运动不符合测不准原理( )
A、电子
B、卫星
C、质子
D、中子

3、不属于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特征的是( )
A、具有三维的空间分布
B、有正有负
C、可能有哑铃型、球形等形状
D、有类似于行星的运动轨道

4、波函数就是原子轨道。

5、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与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是相同的。

6、所谓定态轨道,就是既不辐射能量又不吸收能量的轨道。

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空间的位置和速度。

第二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随堂测验

1、基态氢原子轨道的能级高低是 ( )
A、
B、
C、
D、

2、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是( )
A、1、1、1 、-1/2
B、2、0、1 、+1/2
C、2、0、0 、+1/2
D、1、0、-2 、+1/2

3、
A、3、1、0
B、3、1、+1
C、3、1、-1
D、3、0、0

4、决定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的量子数是( )
A、n
B、n 和 l
C、l 和 m
D、n,l 和 m

5、决定原子轨道的量子数是 ( )
A、n, l
B、
C、n, l, m
D、

6、在某原子中,各原子轨道有下列四组量子数,其中能级最高的为( )
A、3, 1, 1
B、2, 1, 0
C、3, 0, -1
D、3, 2, -1

7、
A、d区ⅦB族
B、p区ⅣA族
C、s区ⅡA族
D、p区ⅣB族

8、下列各电子结构式中,表示基态原子的是 ,表示激发态原子的是 ,表示错误的是 。

第三节 元素周期系随堂测验

1、
A、
B、
C、
D、

2、
A、Cr
B、Fe
C、Mn
D、Co

3、具有Ar电子层结构的负一价离子的元素是( )
A、Cl
B、F
C、Br
D、I

4、下列元素中,电负性值最大的是( )
A、H
B、O
C、N
D、Cl

5、钴原子的价电子构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第四节 离子键随堂测验

1、
A、
B、
C、
D、

2、下列离子具有9-17不饱和电子构型的是( )
A、
B、
C、
D、

3、根据对角线规则,下列离子的半径相近的是( )
A、③④⑥
B、①②
C、①②⑤
D、①③⑤

4、对同类型离子化合物,离子的电荷越高,正负离子的核间距越长,则晶格能越大,离子化合物越稳定。

5、离子键既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饱和性。

第五节 现代价键理论随堂测验

1、下列原子轨道的n相同,且各有一个自旋方向相反的不成对电子,沿键方向可形成π键的是( )
A、
B、
C、
D、

2、现代价键理论认为,共价键的本质仍然是( )
A、电性的
B、静电相互作用
C、异号点电荷之间的吸引
D、具有排斥作用

3、下列物质化学键中只存在σ键的是( )
A、HCHO
B、
C、
D、

4、两原子间以共价单键结合,只能形成σ键。

5、全部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第六节 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随堂测验

1、下列分子中,轨道间夹角最小的是( )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硫酸根价层电子对数和空间结构分别是( )
A、3对,平面三角形
B、4对,正四面体
C、4对,三角锥形
D、4对,平面四边形

5、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比原轨道的成键能力强,形成的键为σ键。

6、水的键角比氨的键角小,是因为他们都是sp3不等性杂化,杂化轨道均为四面体,但氨有1对孤对电子、水有两对孤对电子,孤对电子对健对电子的排斥作用水的比氨的大的多,故水的键角比氨的键角小。

7、乙炔中有两个π键,且两两相互垂直。

第七节 分子间相互作用随堂测验

1、下列物质,沸点最高的是 ( )
A、
B、
C、
D、

2、下列分子间,仅存在色散力的是 ( )
A、
B、Ar 和 HCl
C、
D、

3、下列分子间,不存在分子间氢键的是 ( )
A、
B、HCHO 和 HCHO
C、
D、

4、下列化合物中,能形成分子内氢键的物质是( )
A、
B、
C、对羟基苯甲酸
D、邻羟基苯甲酸

5、下列晶体融化时需要克服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氢键的是( )
A、
B、
C、
D、

第三讲 单元测验

1、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是( )
A、(3,2,+1,1)
B、(2,2,+1,-1/2)
C、(3,2,0,-1/2)
D、(3,0,-1,+1/2)

2、下列分子中,共价键有极性,分子也有极性的是 ( )
A、
B、
C、
D、

3、乙烯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 ( )
A、
B、
C、
D、

4、下列价电子构型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A、
B、
C、
D、

5、
A、诱导力,色散力
B、取向力,诱导力
C、取向力,色散力
D、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6、下列物质分子中有sp杂化轨道的是( )
A、
B、
C、
D、

7、多电子原子中,在主量子数为n,角量子数为 l 的亚层的简并轨道数是( )
A、2l+1
B、2l-1
C、n-l
D、n+l

8、

9、全部由相同的原子形成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10、对同一元素而言,共价半径、金属半径和范德华半径相差不多。

11、原子失去电子变成简单阳离子时,失电子顺序与电子填充顺序正好相反。

12、元素的金属性用第一电离能衡量;元素的非金属性用 衡量。

13、冰融化所克服作用力有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 。

14、MgO的熔点比NaF的熔点高,其原因是Mg的晶格能 。(填写“大”或“小”)

第三讲 单元作业

1、

2、

第四讲 化学分析

第一节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随堂测验

1、常量分析的试样体积要求为( )
A、1-10mL
B、大于10 mL
C、大于1 mL
D、大于0.1 mL

2、关于系统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系统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
B、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
C、多次平行测量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D、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

3、关于偶然误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操作误差都是偶然误差
B、偶然误差又叫随机误差
C、多次测量的偶然误差符合正态分布
D、偶然误差也可以减小

4、分析天平称量的样品质量为0.3556g,假定其真值为0.3559g,测定的绝对误差为
A、0.0003
B、-0.0003
C、0.0001
D、-0.0001

5、一组平行测定值为21.56、21.54、21.48、21.50、21.57,其平均偏差为( )
A、0
B、-0.032
C、0.032
D、0.16

6、如果要求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1%,若称量的绝对误差为±0.2mg,则称取样品的质量至少应为( )
A、0.1g
B、0.2g
C、0.02g
D、0.01g

7、
A、保留
B、舍去
C、无法判断
D、保留舍去都不影响结果

8、系统误差是由固定的原因造成的,所以系统误差可以消除。

9、偶然误差是由一些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没有规律可循。

10、相对误差比绝对误差更能够反应测量的准确程度。

11、实验中三次平行测定的结果越接近,说明测定的准确度越高。

12、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平行测定的次数越多,测定的平均值越接近真实值。

13、做对照实验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和方法都可以减免和消除系统误差。

14、可疑值一般是由于过失操作而产生的。

第二节 滴定分析概论随堂测验

1、滴定管读数的绝对误差为±0.02mL,如果滴定分析要求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1%,结合实际,实验操作中一般要求滴定剂的用量为( )
A、20mL
B、30mL
C、20-30mL
D、小于20mL

2、关于滴定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滴定就是滴加标准溶液的过程
B、滴定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C、滴定分析法以化学反应为基础
D、滴定误差可以通过仔细操作而减免

3、
A、直接滴定
B、返滴定
C、间接滴定
D、置换滴定

4、下列物质属于基准物质的是( )
A、NaOH
B、HCl
C、
D、

5、下列标准溶液可以直接配制的是( )
A、CaO
B、HCl
C、EDTA
D、

6、滴定分析法按照反应类型不同可以分为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

7、

8、直接法和间接法配制溶液时,都必须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试剂。

第四讲 单元测验

1、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 )
A、物理化学分析法
B、物理分析法
C、化学分析法
D、仪器分析法

2、下列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
A、配制溶液的蒸馏水含有少量杂质
B、某同学实验数据总是偏高
C、天平的砝码被腐蚀了
D、实验时滴定管的读数不准

3、分析天平称量的样品质量为0.3556g,假定其真值为0.3559g,测定的相对误差为( )
A、0.15%
B、-0.15%
C、0
D、-0.08%

4、一组平行测定值为21.56、21.54、21.48、21.50、21.57,其相对平均偏差为( )
A、0.15%
B、-0.15%
C、0
D、0.032

5、标定HCl时最好选择的基准物质是( )
A、邻苯二甲酸氢钾
B、NaOH
C、
D、

6、如果要求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2%,若称量的绝对误差为±0.2mg,则称取样品的质量至少应为( )
A、0.1g
B、0.2g
C、0.3g
D、0.4g

7、做对照实验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和方法都可以减免和消除系统误差。

8、实验中三次平行测定的结果越接近,说明测定的准确度越高。

9、直接法和间接法配制溶液时,都必须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试剂。

10、滴定管读数的绝对误差为±0.02mL,如果滴定分析要求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1%,结合实际,实验操作中一般要求滴定剂的用量为20至30mL。

11、误差反映测定结果的 。

12、偏差反映测定结果的 。

13、测定值与真值之差等于 。

第四讲 单元作业

1、

第五讲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随堂测验

1、下列各组酸碱对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
A、
B、
C、
D、

2、下列物质不属于质子酸的是( )
A、
B、
C、
D、

3、下列物质不属于质子理论的两性物质的是( )
A、
B、
C、
D、

4、
A、
B、
C、
D、HCN

5、共轭酸碱对中,共轭的酸越强,则其共轭的碱也越强。

6、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转移。

7、

第二节 酸碱平衡移动随堂测验

1、稀释定律的内涵是( )
A、弱电解质溶液越稀,pH越大
B、弱电解质溶液越稀,离解常数就越大
C、弱电解质溶液越稀,电离度α就越大
D、弱电解质溶液越稀,共轭的酸或碱就越强

2、在氨水中加入少许氯化铵固体(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的离解常数减小
B、氨的电离度α减小
C、使平衡向左移动,pH值增大
D、使平衡向右移动,pH值减小

3、
A、7.00
B、6.13
C、6.133
D、12.26

4、对pH=6的HCl溶液加水稀释,使其体积增大为原来的100倍,此时溶液的pH=8。

5、在同离子效应发生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盐效应的发生。

6、

第三节 弱酸(碱)溶液pH值计算随堂测验

1、
A、1.0
B、2.0
C、3.0
D、3.5

2、
A、3.0
B、3.2
C、4.0
D、4.3

3、
A、11.6
B、13.0
C、2.4
D、9.7

4、
A、11.6
B、8.3
C、9.7
D、2.4

5、
A、a=b
B、a>b
C、a<b
D、以上都不对

6、
A、
B、
C、
D、

7、对二元弱酸,其酸根离子浓度近似等于该酸的一级离解常数。

8、在计算多元酸、多元碱溶液的pH值时,全部按照一元酸、一元碱处理,主要原因是多元酸、多元碱溶液的表观酸性由第一级离解决定。

9、

第四节 缓冲溶液随堂测验

1、下列各混合溶液,不具有缓冲能力的是( )
A、
B、
C、
D、

2、欲配制pH=9的缓冲溶液,应选用下列何种弱酸或弱碱和它们的盐来配制( )
A、
B、
C、
D、

3、与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
A、缓冲溶液的pH范围
B、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C、缓冲溶液组分的浓度比
D、外加的酸量

4、
A、6~8
B、4~6
C、10~12
D、8~10

5、如果把少量NaAc固体加到HAc溶液中,则pH值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肯定

6、
A、22.5
B、15.0
C、45.0
D、60.0

7、只有弱酸及其共轭碱才能组成缓冲溶液。

8、

9、

第五节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一元酸碱的滴定随堂测验

1、
A、甲基橙
B、酚酞
C、甲基红
D、甲基黄

2、
A、甲基橙
B、酚酞
C、甲基红
D、甲基黄

3、
A、2~8
B、3~7
C、4~6
D、5~7

4、
A、2.0~6.0
B、4.0~8.0
C、4.0~10.0
D、8.0~10.0

5、
A、6.0~10.7
B、6.0~9.7
C、7.0~10.7
D、8.0~9.7

6、
A、HCOOH
B、
C、
D、NaAc

7、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终点变色越敏锐。

8、无论何种酸或碱,只要其浓度足够大,都可被强碱或强酸溶液定量滴定。

9、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作为标定盐酸的基准物质,将使标定结果偏高。

10、

第六节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多元酸碱的滴定随堂测验

1、
A、两种酸的浓度相同
B、两种酸的电离度相同
C、
D、两种酸的化学计量点相同

2、下列各物质中,哪种物质能用标准NaOH溶液直接滴定( )
A、
B、
C、
D、

3、
A、1
B、2
C、3
D、4

4、某二元弱酸可用NaOH标准溶液分步滴定,其化学计量点时的pH值分别为9.50和4.15,适用于指示第一滴定终点的指示剂是( )
A、苯胺黄(pH变色范围为1.3~3.2)
B、甲基橙(pH变色范围为3.1~4.4)
C、中性红(pH变色范围为6.6~8.0)
D、酚酞(pH变色范围为8.0~10.0)

5、
A、4.68
B、7.21
C、9.78
D、12.36

6、

7、若一种弱酸不能被强碱滴定,则其共轭碱必定可被强酸滴定。

第七节 二氧化碳对滴定的影响及混合碱的滴定随堂测验

1、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2、
A、
B、将NaOH配制成接近饱和(约50%)的储备液
C、标定和滴定使用同一种指示剂
D、使用NaOH溶液前煮沸几分钟

3、
A、
B、
C、
D、

4、
A、
B、
C、
D、

5、

第五讲 单元测验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化合物水溶液pH最高的是( )
A、
B、NaCl
C、
D、

3、欲配制pH=5的缓冲溶液,应选用的缓冲对为( )
A、
B、
C、
D、

4、中性溶液严格地说是指( )
A、pH=7.0的溶液
B、pOH=7.0的溶液
C、pH+pOH=14.0的溶液
D、

5、
A、离解常数增大
B、离解常数减小
C、电离度增大
D、电离度减小

6、下列各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
A、
B、
C、
D、

7、
A、3.75
B、6.38
C、10.25
D、7.62

8、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

9、
A、百里酚酞
B、酚酞
C、中性红
D、甲基红

10、下列物质中,能用标准强碱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
A、
B、
C、
D、

11、
A、9.7~4.3
B、8.7~4.3
C、10.7~3.3
D、10.7~7.7

12、
A、甲基红
B、酚酞
C、中性红
D、百里酚酞

13、
A、
B、
C、
D、

14、
A、x > y
B、y = 2x
C、y >2x
D、x = y

15、

16、弱碱溶液越稀,其电离度越大,因而氢氧根浓度也越大。

17、pH值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的。

18、在共轭酸碱体系中,酸、碱的浓度越大,则其缓冲能力越强。

19、

20、

21、

22、酸碱滴定中,对于二氧化碳的影响,如果滴定和标定使用同一指示剂,其影响可以基本消除,对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23、

24、

25、

26、

27、

28、

第五讲 单元作业

1、

2、

第六讲 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随堂测验

1、
A、
B、xy
C、
D、

2、
A、先出现AgCl沉淀
B、
C、
D、无法确定

3、
A、
B、
C、
D、

4、
A、1.64
B、12.34
C、7.00
D、11.37

5、

6、根据同离子效应,欲使沉淀完全,需加入过量沉淀剂,且沉淀剂的量越大,效果越好。

第二节 沉淀生成和溶解随堂测验

1、
A、
B、
C、
D、

2、在分步沉淀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度积较小的先沉淀
B、沉淀时所需沉淀剂浓度较小的先沉淀
C、溶解度较小的物质先沉淀
D、被沉淀离子浓度较大的先沉淀

3、在AgCl白色沉淀中加入KI 溶液,沉淀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其原因是( )。
A、发生分步沉淀
B、发生沉淀的转化
C、沉淀溶解
D、生成配合物

4、
A、减少
B、增多
C、不变
D、无法判断

5、可以利用分步沉淀的原理分离溶液中的离子,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相差越大,分离就越完全。

6、沉淀完全就是用沉淀剂将溶液中某一离子完全消除。

7、

第六讲 单元测验

1、
A、
B、
C、
D、

2、
A、
B、
C、
D、

3、沉淀滴定法不要求用于沉淀滴定的沉淀反应满足下列哪个条件( )
A、滴定分析反应的必需条件
B、沉淀的溶解度足够小
C、沉淀的吸附现象不影响终点的判断
D、形成的沉淀无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难溶电解质中溶度积常数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B、欲使溶液中某离子沉淀完全,加入的沉淀剂应该是越多越好。
C、沉淀完全就是用沉淀剂将溶液中某一离子完全消除。
D、欲使钙离子沉淀最完全,选择草酸钠作沉淀剂效果比碳酸钠好。

5、
A、
B、
C、
D、

6、
A、大于;小于
B、小于;小于
C、大于;大于
D、小于;大于

7、

8、

9、对于给定的难溶电解质来说,温度不同,其溶度积也不同。

10、

11、

第六讲 单元作业

1、

第七讲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第一节 配位平衡随堂测验

1、
A、
B、
C、
D、

2、下列物质不能作为螯合剂的是 ( )。
A、
B、
C、
D、

3、关于配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配体是一种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π健电子的离子或分子。
B、配位数是指直接同中心离子相结合的配体总数。
C、广义地讲,所有金属离子都可能生成配合物。
D、配离子既可以存在于晶体中,也可以存在于溶液中。

4、
A、配体比后者多
B、具有螯合效应
C、配位数比后者小
D、配体的分子量比后者大

5、
A、
B、
C、
D、

6、
A、
B、
C、
D、

7、螯环越大、螯环数目越多,螯合物越稳定。

8、配合物的配位键是共价键。

9、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测定配合物的磁矩来判断配位离子的类型(外轨型或内轨型)。

10、不同的配离子稳定性不同,可以根据配离子的稳定常数比较其稳定性大小。

11、配位体的酸效应和中心离子的碱效应均会使配离子的稳定性降低。

12、配离子的生成和离解是逐级进行的。

第二节 配位滴定随堂测验

1、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其螯合比一般为( )
A、1:1
B、1:2
C、1:4
D、1:6

2、下列关于酸效应系数叙述正确的是( )
A、酸效应系数随酸度减小而增大
B、酸效应系数随pH值增大而减小
C、酸效应系数随酸度增大而减小
D、酸效应系数与pH变化无关

3、下列因素不影响配位滴定条件稳定常数的是( )
A、溶液的酸度
B、被滴定金属离子的浓度
C、被滴定金属离子的性质
D、其它配体的浓度

4、
A、
B、
C、
D、

5、在配位滴定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越高,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B、pH越高,酸效应系数越小,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C、酸效应曲线表示的是金属离子能够被准确滴定的最高pH
D、配合物的绝对稳定常数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小

6、金属指示剂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指示剂与金属离子显色须灵敏且可逆
B、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稳定性适当
C、金属指示剂稳定
D、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可以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

7、
A、控制酸度
B、沉淀分离
C、氧化还原
D、配位掩蔽

8、
A、NaOH
B、Vc(维生素C)
C、三乙醇胺
D、KCN

9、EDTA的酸效应系数与溶液的酸度有关,与发生反应的金属离子无关。

10、条件稳定常数表示有副反应存在时MY的实际稳定程度,比实际稳定程度小。

11、EDTA配位滴定中,反应终点的颜色是指示剂本身的颜色。

12、通过Ringbom曲线可以查阅EDTA滴定金属离子滴定时的最低酸度。

13、1升水中每10mg CaO为1°,生活用水一般不超过25°。

第七讲 单元测验

1、
A、
B、
C、
D、

2、关于外轨型与内转型配合物的区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外轨型配合物中配位原子的电负性比内轨型配合物中配位原子的电负性大
B、中心离子轨道杂化方式在外轨型配合物是ns、np、nd轨道杂化,内轨型配合物是(n-1)d、ns、np轨道杂化
C、一般外轨型配合物比内轨型配合物键能小,内轨型配合物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D、通常外轨型配合物比内轨型配合物磁矩小

3、
A、
B、
C、
D、

4、
A、
B、
C、
D、

5、
A、m=1,n=5
B、m=3,n=4
C、m=5,n=1
D、m=4,n=5

6、
A、
B、
C、
D、

7、
A、2
B、4
C、6
D、8

8、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

9、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时溶液呈现颜色的物质是 ( )
A、MIn
B、In
C、MY+In
D、MY

10、有关Ringbom曲线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确定单独滴定某一金属离子的最高酸度
B、判断在某一酸度下,哪些离子能被准确滴定
C、有干扰离子时,判断共存金属离子分步滴定的可能性
D、确定单独滴定某一金属离子的最高pH

11、
A、
B、
C、
D、

12、

13、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螯环的大小和螯环的数目。

14、在酸性条件下不能稳定存在的配体,与强酸形成弱酸,且该酸越弱配离子越不稳定。

15、配位滴定中过量的EDTA不会使终点的颜色加深。

16、酸效应系数只是酸度的函数,只要溶液的pH一定,不论何种金属离子参与反应,酸效应系数一定。

17、

18、

19、pH值对EDTA滴定金属离子的突跃大小有很大影响,溶液pH值越大,则突跃 。

20、只考虑酸效应时,MY越稳定,则配位滴定允许的pH越 。

21、

第七讲 单元作业

1、

第八讲 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 原电池与能斯特方程随堂测验

1、原电池中正极发生( )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非氧化还原反应

2、
A、数值越大的电对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
B、数值越大的电对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强。
C、两个数值不同的电对可以构成原电池。
D、数值与介质无关

3、
A、50.17
B、100.34
C、-50.17
D、-100.34

4、根据能斯特方程式,下列哪一项不能影响电极电势的数值( )
A、有关物质的浓度
B、温度
C、电极反应转移电子数
D、电极反应的写法

5、有关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态的浓度增大电极电势一定升高
B、还原态的浓度降低电极电势一定升高
C、电对的浓度改变可能会改变电池反应的方向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有氢离子和氢氧根参加电极反应的,溶液的酸度不能改变的是( )
A、电对的电极电势
B、反应产物
C、反应速度
D、反应进行的程度

7、
A、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
B、二者对应的电极反应不同
C、AgX越稳定电极电势越高
D、AgX越稳定电极电势越低

8、生成配合物对电极电势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对中的氧化态生成配合物会使电极电势升高
B、电对中的还原态生成配合物会使电极电势升高
C、生成配合物一定会降低电对的电极电势
D、生成配合物后两电对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9、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等于零

10、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11、只有参加了化学反应,氧化数发生了变化的物质才能在电池符号中出现。

12、某个电对与氢电极构成原电池时,氢电极都是负极。

13、电极反应中的物质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需要写进能斯特方程式。

14、当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大于0.2V时,浓度的改变不能改变电动势的正负号。

15、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通过改变酸度改变反应的方向。

16、有沉淀生成时电对的电极电势一定会降低。

第二节 电极电势应用随堂测验

1、 最强的氧化剂为 ,最强的还原剂为 。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向左
B、向右
C、平衡
D、无法判断

5、关于歧化反应的正确叙述是( )
A、同种分子中两种原子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B、同种分子中同种原子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C、两种分子中同种原子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D、两种分子中两种原子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6、利用元素电势图求算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其理论依据为( )
A、
B、赫斯定律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7、氧化还原反应是自发地由较强氧化剂与较强还原剂相互作用,向着生成较弱氧化剂和较弱还原剂的方向进行。

8、根据电极电势的数值可以计算溶液介质的pH。

9、元素电势图是将同种元素的不同氧化态按氧化数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10、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随堂测验

1、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是根据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的( )
A、体系的pH 值与滴定剂的加入量
B、体系的电极电势与滴定剂的加入量
C、体系的pM值与滴定剂的加入量
D、体系的电动势与滴定剂的加入量

2、下列不属于氧化还原滴定中使用的指示剂的是( )
A、高锰酸钾
B、淀粉
C、铬黑T
D、二苯胺磺酸钠

3、
A、
B、二甲酚橙
C、
D、

4、
A、无影响
B、偏高
C、偏低
D、无法确定

5、铁矿石中全铁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是( )
A、
B、
C、碘量法
D、

6、碘量法中,为增加碘单质的溶解性,通常将其溶解在下列哪种溶液中( )
A、乙醇
B、丙酮
C、热水
D、碘化钾

7、
A、可以直接配制
B、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配制
C、必须间接配制
D、配好后加入碳酸钠保持溶液弱碱性,储存于棕色瓶中

8、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不同于其他滴定曲线的是其没有起点。

9、

10、

11、由于碘单质的氧化性不强,直接碘量法只能测定一些还原性很强的物质。

12、间接碘量法必须在滴定接近终点的时候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

第四节 电势分析法简介随堂测验

1、在电势分析法中作为指示电极,其电势应与被测离子的浓度( )
A、无关
B、成正比
C、与对数成正比
D、符合Nernst公式的关系

2、电势分析法包括 和 。
A、直接电势法;电势滴定法
B、电动电势法;电势滴定法
C、直接电势法;间接电势法
D、直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3、pH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与膜电势的产生是由于( )
A、氢离子在玻璃膜表面还原而传递电子
B、氢离子进入玻璃膜的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C、氢离子穿透玻璃膜而使膜内外氢离子产生浓差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D、氢离子在玻璃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4、电势分析中,pH玻璃电极的内参比电极一般为( )
A、标准氢电极
B、铂丝
C、Ag-AgCl电极
D、甘汞电极

5、在电势分析中,常选用一个电极电势随溶液中被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作参比电极。

6、玻璃电极是一种指示电极。

第八讲 单元测验

1、原电池中关于盐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形成闭合回路
B、中和两个半电池中的电荷
C、盐桥可以没有
D、内装有饱和KCl和琼胶做成的冻胶

2、关于标准电极电势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都可以与标准氢电极构成原电池而测到。
B、标准电极电势的数值与电对得失电子数有关系。
C、可以根据标准电极电势的数值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D、标准电极电势与温度无关。

3、有关能斯特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能斯特方程式可以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B、公式中的0.0592是个常数
C、电极反应有气体参加时,直接用其分压即可
D、反应介质不影响计算结果

4、
A、0.771
B、0.730
C、0.712
D、0.0592

5、
A、-0.303
B、0.303
C、0.17
D、-0.17

6、
A、
B、
C、
D、

7、
A、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使用范围特别广泛。
B、滴定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一般滴定的要求先快后慢控制速度。
C、可以将温度控制在60度左右进行滴定。
D、不需要额外添加指示剂。

8、
A、
B、
C、
D、

9、
A、
B、纯Fe
C、
D、维生素C(Vc)

10、氧化数并不是元素实际的荷电数。

11、当电对的离子浓度变化时,电极电势会发生变化,也会导致反应的平衡常数发生变化。

12、

13、

14、能斯特方程式反映了参加电极反应的各种物质的浓度以及温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15、

16、条件电极电势是考虑溶液中存在副反应及离子强度影响之后的实际电极电势。

17、碘量法测定二价铜盐时,加入KSCN的作用是减少CuI对碘的吸附。

18、间接碘量法必须在滴定接近终点的时候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

19、

20、原电池中负极发生 反应。

21、氧化还原反应中某物质氧化数升高称为 。

22、

23、 提示:仅填写纯数字,不加单位。

24、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1)单质碘的 ;(2)碘离子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

第八讲 单元作业

1、

2、

第九讲 吸光光度法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原理随堂测验

1、下列关于电磁波谱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长越长,能量越高
B、紫外光比可见光频率低
C、频率越高,能量越高
D、紫外光比可见光波长长

2、关于吸光度A和透光度T说法正确的是( )
A、透光度是透射光与入射光的比值
B、
C、吸光度是吸收光与入射光的比值
D、

3、
A、40%,0.22
B、63%,0.20
C、120%,0.11
D、60%,0.11

4、下列不是引起朗伯—比尔定律偏离原因的为( )
A、非单色光
B、溶液颜色太深
C、浓度太高
D、溶液不均匀

5、一束白光全部透过某种溶液,则此溶液为白色溶液。

6、吸光度越大,透光度就越小,二者成反比。

7、朗伯—比尔定律是吸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8、根据吸光物质的性质,严格控制显色条件,可以减小或者防止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移。

第二节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随堂测验

1、下列哪个不是吸光度分析的显色反应必须符合的条件( )
A、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B、生成的有色化学物组成恒定、性质稳定
C、必须是配位反应
D、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之间色差大

2、某显色剂In在pH=4~7时呈红色,pH=7~12时呈黄色,pH>12时呈橙色。该显色剂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MIn呈红色,则显色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
A、弱酸性
B、强酸性
C、弱碱性
D、强碱性

3、将待测组分转化为有色化合物的反应称为 ,与待测组分形成有色化合物的试剂称为 。
A、显色反应;显色剂
B、化合反应;显色剂
C、有色反应;染色剂
D、显色反应;氧化剂

4、利用吸光光度法测铁的实验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是未加标准铁和待测铁溶液的其它所有试剂的混合溶液,这种参比溶液又称为( )
A、溶剂空白
B、试剂空白
C、试液空白
D、以上都不是

5、
A、
B、
C、
D、

6、参比溶液都是无色溶液。

7、为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吸光度的读数范围为0.2~0.7。

第三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随堂测验

1、关于标准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必须经过原点
B、至少三点一线或者点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C、所有的点都必须在一条线上
D、标准曲线与两坐标轴的夹角最好是45度

2、吸光光度法测铁时,与邻菲罗啉显色的是( )
A、
B、
C、
D、

3、有关示差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示差法一般用于较高组分含量的测定
B、
C、示差法也可以同时测定几个待测液的浓度
D、示差法的参比溶液一般也是试剂空白

4、标准曲线法每次只能测定一个待测样品的浓度。

5、钼蓝法测磷时可以用钼酸铵显色后直接测定。

6、示差法可以较好的预防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减小测量的误差。

第九讲 单元测验

1、关于吸收曲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吸收曲线是物质的特征曲线,据此可以做定性分析。
B、在最大吸收峰附近,吸光度测量的灵敏度最高。
C、物质浓度改变时,吸收曲线发生变化,最大吸收峰也跟着发生变化。
D、吸收曲线反映了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同一溶液时的吸收情况。

2、
A、
B、
C、
D、

3、下列哪个不是吸光度分析的显色反应必须符合的条件( )
A、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B、生成的有色化学物组成恒定、性质稳定
C、必须是配位反应
D、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之间色差大

4、某显色剂In在pH=4~7时呈红色,pH=7~12时呈黄色,pH>12时呈橙色。该显色剂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MIn呈红色,则显色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A、强酸性
B、弱碱性
C、强碱性
D、弱酸性

5、在吸光光度法的实验中,如果待测液中含有某种杂质对测定波长的光有吸收,而其他试剂皆无吸收,应该选择的参比溶液为( )
A、溶剂空白
B、试剂空白
C、试液空白
D、以上都不是

6、
A、黄光
B、蓝光
C、绿光
D、红光

7、某有色溶液,用2.0 cm比色皿在最大吸收波长下测得T = 10%,为使测量误差尽量小,应选择______cm的比色皿。
A、1.0
B、2.0
C、3.0
D、5.0

8、在吸光光度法中, 当A =0.434, 即T =36.8% 时,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9、在光度分析中合适的吸光度读数范围为0.2至0.7。

10、波长一定时,多组分溶液的透光度是各组分透光度的加和。

11、参比溶液是吸光度为固定值的溶液。

12、吸光光度法测量时所用入射光的颜色与待测组分的颜色相同。

13、波长一定时,两个相同物质的不同浓度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吸光度是两个溶液吸光度的 。

14、某物质不同浓度溶液的吸收曲线形状 。

第九讲 单元作业

1、

第十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及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第一节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随堂测验

1、下列化合物中,不是有机化合物的是( )
A、叶绿素
B、氯仿
C、尿素
D、氨气

2、下列不是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的是( )
A、容易燃烧,热稳定性差
B、熔、沸点较高
C、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D、数目庞大,结构复杂

3、多数有机化合物都是以( )
A、配价键结合
B、共价键结合
C、离子键结合
D、氢键结合

4、下列化合物中带*C是SP 杂化是 ( )
A、*CH4
B、*CH3CH3
C、
D、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随堂测验

1、下列烃的命名哪个是正确的?
A、乙基丙烷
B、2-甲基-3-乙基丁烷
C、2,2-二甲基-4-异丙基庚烷
D、3-甲基-2-丁烯

2、下列烃的命名哪个不符合系统命名法? ( )
A、2-甲基-3-乙基辛烷
B、2,4-二甲基-3-乙基己烷
C、2,3-二甲基-5-异丙基庚烷
D、2, 3, 5-三甲基-4-丙基庚烷

3、写出有机化合物4-苯基-2-戊烯的正确结构式( )
A、
B、
C、
D、

4、化合物名称是( )
A、环戊烯基丙醇
B、1-环戊烯基丙醇
C、1-(3-环戊烯基)丙醇
D、3-(3-环戊烯基)丙醇

单元测试

1、化合物的正确的系统命名 为 ( )
A、2,5,5-三甲基-3-乙基庚烷
B、3,3-二甲基-4-异丙基庚烷
C、3,3,6-三甲基-5-乙基庚烷
D、2,5-二甲基-2,4-二乙基庚烷

2、化合物的正确系统命名为 ( )
A、1-甲基螺[3.4]辛烷
B、5-甲基螺[3.4]辛烷
C、5-甲基螺[4.3]辛烷
D、1-甲基螺[4.3]辛烷

3、下列共价键中极性最强的是 ( )
A、H-C
B、C-O
C、H-O
D、C-N

4、在自由基反应中,有机化合物中化学键发生 ( )
A、异裂
B、均裂
C、不断裂
D、既不是异裂也不是均裂

5、下列化合物不属于路易斯酸的化合物是( )
A、Al Cl3
B、FeBr3
C、NH3
D、BF3

6、下列化合物的名称中,符合系统命名规则的是( )
A、3,4-二甲基戊烷
B、2,3-二甲基戊烷
C、2-异丙基丁烷
D、2-甲基-3-乙基丁烷

7、苯环上连有羟基、氨基、磷酸基和甲基时,根据系统命名法母体的名称为是( )
A、苯酚
B、苯胺
C、苯磷酸
D、甲苯

8、下列化合物名称中,不符合系统命名规则的是( )
A、2-甲基-1-丁烯
B、2-甲基-2-丁烯
C、3-甲基-1-丁烯
D、3-甲基-2-丁烯

9、化合物 的系统命名是 ( )
A、1,3-二甲基环己烯
B、1,5-二甲基环己烯
C、4,6-二甲基环己烯
D、3,5-二甲基环己烯

10、化合物 的系统命名是( )
A、4-甲基-2-萘酚
B、1-甲基-3-萘酚
C、1-甲基-3-羟基萘
D、2-羟基-4-甲基萘

第十一周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异构及烃与芳烃的重要性质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异构随堂测验

1、化合物 所有旋光异构体的数目是( )
A、2
B、4
C、6
D、8

2、下列化合物中,手性碳构型为 R 的是( )
A、
B、
C、
D、

3、下列结构中,有芳香性的是( )
A、
B、
C、
D、

4、下列化合物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
A、3-甲基-1,2-二溴-2-丁烯
B、3-甲基-3,4-二溴-1-丁烯
C、2-甲基-1,4-二溴-2-丁烯
D、3-甲基-2,3-二溴-1-丁烯

第二节 烃类及芳烃重要性质随堂测验

1、下列基团连接在苯胺氨基的对位上,可以使氨基碱性减弱的是( )
A、-OCH3
B、-OH
C、-CH3
D、-NO2

2、下列化合物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是( )
A、新己烷
B、新戊烷
C、异戊烷
D、正戊烷

3、制备化合物 的反应原料是( )
A、
B、
C、
D、

单元测试

1、环已烷的所有构象中最稳定的构象是 ( )
A、船式
B、扭船式
C、椅式
D、重叠式

2、环己烷的椅式构象中,12个C-H键可区分为两组,分别用符号表示 ( )
A、a与β
B、σ与π
C、a与e
D、R与S

3、下列化合物为手性分子的是( )
A、
B、
C、
D、

4、用休克尔规则(4n+2)判断结构式的芳香性,n为( )
A、1
B、2
C、4
D、6

5、顺-1-甲基-2-异丙基环乙烷最稳定的构象,甲基和异丙基与环连接的键位依次是( )
A、a键,e键
B、e键,a键
C、a键,a键
D、e键,e键

6、下列基团中,能使苯环钝化的是( )
A、—SO3H
B、—OCH3
C、—NHCOCH3
D、—C(CH3)3

7、下列化合物中既有顺反异构体又有对映异构体的是( )
A、
B、
C、
D、

8、反应 主要的一取代产物有( ) A. B. C. D.6种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9、下列化合物结构中,存在p-π?共轭的是( )
A、苯甲醛
B、苯甲醇
C、苯酚
D、苯乙烯

10、(2S,3S)-2,3二溴丁烷的Fischer投影式为( )
A、
B、
C、
D、

第十二周 卤代烃、醇酚醚和醛酮的重要性质

第一节 卤代烃的重要性质随堂测验

1、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反应时,主要产物为醚的是( )
A、
B、
C、
D、

2、下列化合物与 AgNO3/乙醇溶液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CH3CH2CH2CH2Br (2)CH3CH2CHBrCH3 (3)CH3CH=CHCH2Br
A、(2)>(3)>(1)
B、(3)>(2)>(1)
C、(1)>(3)>(2)
D、(3)>(1)>(2)

第二节 醇酚醚的重要性质随堂测验

1、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B、
C、
D、

2、除去乙醚中少量乙醇的正确方法是( )
A、加盐酸溶液洗涤
B、加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C、加固体Ca(OH)2后过滤
D、加氯化钙溶液洗涤

第三节 醛酮的重要性质随堂测验

1、下列化合物与格氏试剂反应,能用于制备仲醇的是( )
A、丙醛
B、丙酮
C、环氧乙烷
D、二氧化碳

2、下列化合物,不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 B. C. D.
A、异丙醇
B、2-丁醇
C、乙醇
D、异丁醇

单元测试

1、下列反应属于亲核取代反应的是( )
A、苯环上的卤代反应
B、苯环侧链上的卤代反应
C、苄基溴的水解反应
D、乙烯与氢气反应

2、下列化合物发生SN2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1-溴丁烷
B、2-溴丁烷
C、2-甲基-2-溴丙烷
D、2-甲基-2-溴丁烷

3、下列化合物在NaOH水溶液中按SN1历程反应,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b>a>c>d
B、d>c>a>b
C、c>a>b>d
D、a>c>b>d

4、下列化合物中,发生SN1和SN2反应均容易的是( )
A、
B、
C、
D、

5、下列化合物中,根据结构判断沸点最低的是( )
A、
B、
C、
D、

6、下列化合物中,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H20 (2)CH3CH2OH (3)(CH3)3COH
A、(1)?(2)?(3)
B、(3)?(2)?(1)
C、(3)?(1)?(2)
D、(2)?(3)?(1)

7、反应 所使用的试剂和条件为( )
A、LiAlH4
B、NaOH,H2O,加热
C、HCl,H2O,加热
D、H2/Pt

8、丙酮、环己酮、二苯酮和甲醛分别与 HCN 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反应速率由大到小顺序( )
A、丙酮>环己酮>二苯酮>甲醛
B、丙酮>二苯酮>甲醛>环己酮
C、甲醛>环己酮>二苯酮>丙酮
D、甲醛>丙酮>环己酮>二苯酮

9、下列化合物,不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
A、异丙醇
B、2-丁醇
C、乙醇
D、异丁醇

10、下列同组中两个化合物之间可以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的是( )
A、
B、
C、
D、

第十三周 羧酸与胺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第一节 羧酸的重要性质随堂测验

1、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B、
C、
D、

2、得到的主要产物是( )
A、
B、
C、
D、

第二节 胺类物质的重要性质随堂测验

1、下列基团连接在苯胺氨基的对位上,可以使氨基碱性减弱的是( )
A、-OCH3
B、-OH
C、-CH3
D、-NO2

2、下列试剂中,可以鉴别乙胺和乙二胺的是( )
A、乙酸酐
B、5%盐酸溶液
C、硝酸银的氨溶液
D、苯磺酰氯和氢氧化钠溶液

单元测试

1、下列羧酸,酸性最弱的是( )
A、苯甲酸
B、对羟基苯甲酸
C、对硝基苯甲酸
D、对甲基苯甲酸

2、2-甲基丙二酸加热主要得到的产物是( )。
A、丙二酸
B、乙酸
C、丙酸
D、甲酸

3、乙酰乙酯乙酮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是( )
A、
B、
C、
D、

4、下列化合物中,PKa 最大的是( ) A. B. C. D.
A、三氯乙酸
B、乙酸
C、苯酚
D、碳酸

5、对氨基苯甲酸异丁酯的结构式是( )
A、
B、
C、
D、

6、下列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A、丙胺
B、二丙胺
C、三丙胺
D、苯胺

7、下列化合物碱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苯甲酰胺 ②邻苯二甲酰亚胺 ③尿素 ④氢氧化四甲铵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

8、下列可用于制备化合物的方法是( )
A、
B、
C、
D、

9、生成的主要产物是
A、重氮盐
B、N-亚硝基胺
C、对亚硝基苯胺
D、不稳定的亚硝酸盐

10、下列用于制备化合物的反应中,速率最快的是( )
A、
B、
C、
D、

第十四周 杂环化合物、糖及氨基酸的重要性质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的重要性质随堂测验

1、下列化合物,属于杂环化合物的是( )
A、水杨酸
B、糠醛
C、没食子酸
D、苦味酸

2、化合物的名称是 。

第二节 糖类化合物的重要性质随堂测验

1、下列糖的构象式中,最稳定的是( )
A、
B、
C、
D、

2、下列糖和D-半乳糖( )互为差向异构体的是( )
A、
B、
C、
D、

第三节 氨基酸的重要性质随堂测验

1、下列化合物中,能形成偶极离子的是( )
A、
B、
C、
D、

2、将pH=7的天冬氨酸(pI=2.98)和精氨酸(pI=10.76)混合溶液置于电场中,这两个氨基酸移动的方向是( )
A、都移向阳极
B、都移向阴极
C、前者移向阳极,后者移向阴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