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28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38期末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15 min read

mooc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38期末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1.1从仰望天穹到审视自我

1、思想【单选题】放飞的道德答案答案风筝,如果剪断了它的修养拉线就会坠落在地,不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法律这其实我们( )。基础
A、期末自由是慕课相对的
B、自由是完整绝对的
C、既是思想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D、是道德答案答案相对的也是绝对的

2、【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修养世界是法律( )的。
A、基础由水构成
B、期末是慕课数的集合
C、意识的合成
D、物质

3、【判断题】做人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某种角度上说,其实就是一部探索如何做人的历史。

4、【判断题】如果说,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体系的主线的话,那么,“如何做人、怎样成人”就应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体系的主线。

1.2成长、成才与成人

1、【判断题】聪明才智本身不能保证聪明才智的正当运用。

2、【判断题】“成人”它不仅要求具有某方面专业技能,即,“能做事”,更重要的是指“能把事做好”。

3、【判断题】要想“成人”就必须主要在“思想”成熟方面下工夫,要提升自己的思想能力和思想水平、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4、【判断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主要他的成就如何。

1.3大学“大”在哪里

1、【单选题】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为今后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A、尽快化解思乡情结
B、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C、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D、尽快结识新同学

2、【单选题】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
A、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B、参加社团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C、学习经商尽快赚钱
D、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3、【多选题】当你离开了父母,走进了大学,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新奇而陌生的环境中。在这个的环境里,你需要完成( ),目标上的自我选择等一系列适应性问题,要回答并且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就必须认识和了解大学。
A、生活上的自理
B、学习上的自觉
C、管理上的自治
D、思想上的自我教育

4、【多选题】与中小学相比,大学之“大”至少包括( )几大基本要素。
A、大师
B、大学生
C、大文化
D、大环境

1.4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

1、【多选题】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开始了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有以下( )新的特点。
A、生活性质的集体性
B、生活内容的丰富性
C、生活要求的自理性
D、人际交往的复杂性

2、【多选题】认识大学生活是适应大学生活的前提。而适应好大学生活,可以从( )开始,逐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A、确立独立自主意识
B、学会共同生活
C、学会时间管理
D、学会规律作息

3、【判断题】时间管理被称为现代职业人三大核心技能之一。高效的时间管理技能将会极大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大大缩短目标实现的时间。

4、【判断题】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1.5发现你的“热爱”(一)

1、【判断题】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

2、【判断题】大学的学习是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将来的职业能力,很多东西是靠“试卷”检测不出来的,最终、最好的检验地点和方式是在“社会”里、是在“实践”中。

1.6发现你的“热爱”(二)

1、【判断题】一旦外在的强制力不存在,内在的意志力缩水,就很难坚持。所以,热爱和兴趣才是主动学习最好的、真正的、持久的动力来源。

2、【判断题】学习的真谛就是,当你忘记一切所学到的东西之后所剩下的东西。也就是说,学习最重要的,不是你学到的具体的知识,而是你学习新事物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判断题】上大学既是“圆梦”更是“续梦”,而要“续好梦”就必须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开始。

4、【判断题】在大学,学习主要不是记忆,不是背诵,最重要的是在继承中存疑,存疑中想象,想象中思考,思考中创新。

1.7方向比努力重要

1、【判断题】方向的重要性并不是自动生成,它需要转化成目标,并且具有操作性、可量化的特点,才能使方向生根。

2、【判断题】目标能帮助我们认识两个自我:现实的自我和未来的自我。现实的自我让人清醒,未来的自我给人方向。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差距能够帮助人们凝聚力量、激发斗志。

3、【判断题】你在大一,就应该对自己毕业后的去向有个期望。因为,文明的程度不仅仅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为什么以及怎样达到选定的目标,这就需要你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2.1理想、信念与信仰

1、【单选题】确立在中国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念,是“四有”新人中( )的要求。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纪律
D、有文化

2、【单选题】( )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
A、中年时期
B、童年时期
C、老年时期
D、青年时期

3、【判断题】在追求中的奋斗,在奋斗中的追求,正是理想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4、【判断题】确立了正确的信念以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

2.2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

1、【单选题】信念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决定事业的成败。信念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其中( ) 。
A、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
B、低层次的信念代表了一个人的整体信念
C、相同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们的信念始终一致
D、各种信念没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2、【单选题】无数事实也都证明:强者与弱者、奋起和沉沦之间其实就是理想和信念的差别:一切强者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起,而一切弱者就是因为失去了生活的目标而沉沦。下面关于理想作用的表示错误的是( )。
A、指引人生的前进方向
B、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C、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D、决定了你的人生价值的大小

3、【判断题】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4、【判断题】人的理想信念是人生态度的最高体现,也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2.3如何确立理想信念

1、【单选题】中国有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对我们在人生哲理方面的启发是( )。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做大事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须果断

2、【单选题】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意思是说:一个人渴望成功的人,应该永远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奋力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苹果”。事实上,这样的人后来的成功,往往超过那些总是采摘伸手可及的苹果的人。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应及时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做大事

3、【判断题】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应牢牢把握理想信念这个核心。

4、【判断题】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追求只有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统一,才是有意义的。

2.4怎样化理想为现实

1、【单选题】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的这段给我们在人生哲理方面的启示是( )。
A、人们在逆境中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B、有时顺境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
C、受磨难而奋进才是身处逆境的学问
D、顺境对人生的作用是双重的,逆境只有消极作用

2、【单选题】说:“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下面表述错误的是( )。
A、社会实践是联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B、有了理想并不意味着成功,更不意味着已经成功
C、把理想转变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勇于实践
D、只要付诸行动,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都能成为现实

3、【判断题】理想特别是远大理想的实现比预料的时间要长、难度要大。

4、【判断题】顺境和逆境对人生的作用包括理想的实现都是双重的。

2.5中国精神的内涵

1、【多选题】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是( )。
A、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
B、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C、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D、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多选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其中( )。
A、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
B、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C、时代精神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
D、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3、【判断题】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4、【判断题】国家精神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实践中,根据自身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意识活动的结果,它集中反映着一个国家某些方面的共同特质。

2.6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单选题】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2、【单选题】“礼之用,和为贵”、“德莫大于和”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的( )。
A、团结统一的精神
B、勤劳勇敢的精神
C、自强不息的精神
D、爱好和平的精神

3、【单选题】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中体现的是( )的民族精神。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4、【单选题】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所集中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

2.7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单选题】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时代精神,在当今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 ) 的时代精神。
A、以趋利避害为核心
B、以救亡图存为核心
C、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D、以明荣辨耻为核心

2、【单选题】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最根本是要( )。
A、改革创新
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提高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
D、制度创新

3、【判断题】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最紧迫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4、【判断题】理论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2.8科学认识人的本质(一)

1、【单选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有生命的自然存在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饥食渴饮,性欲生殖
D、单个人所应有的抽象物

2、【单选题】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且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 )。
A、社会存在
B、社会内容
C、社会过程
D、社会关系

3、【判断题】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的属性。

4、【判断题】人的生命过程与动物的生命过程相同。

2.10感悟人生真谛

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观的形成是( )。
A、人生的自我实现
B、上帝或神的启示
C、人性的自我完成
D、人们所处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2、【单选题】科学的人生观是( )。
A、自保自利的人生观
B、及时享乐的人生观
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D、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

3、【判断题】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人生道路的方向。

4、【判断题】人生目的是对“人怎样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2.11叩问人生目的

1、【单选题】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人为什么活着
B、人如何对待生活
C、怎样对待人生环境
D、怎样选择人生道路

2、【单选题】成就何种人生,是事业有成,还是庸碌无为;是崇高善良,还是卑鄙邪恶;是彪炳史册,还是遗臭万年,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核心的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意义

3、【判断题】高尚的人生目的集中体现了人生的真善美。

4、【判断题】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2.12如何笑对人生

1、【单选题】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其中回答人怎样活着的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道路

2、【单选题】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 )和基本意愿。
A、心理问题
B、心理矛盾
C、心理倾向
D、实际行动

3、【判断题】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4、【判断题】有的人身处逆境而百折不挠,有的人在顺境中却长吁短叹;有的人笑对人生,有的人看破红尘,这些都是人生目的的表现 。

2.13人生价值的内涵

1、【单选题】价值可分为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在人的价值关系中,人是( )。
A、主体
B、客体
C、有时是主体有时是客体
D、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2、【单选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表明( )
A、人生价值就是自我价值
B、人生价值就是社会价值
C、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是社会价值
D、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3、【判断题】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自发表现。

4、【判断题】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即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2.14人生价值的评价

1、【单选题】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 )。
A、社会影响
B、社会价值
C、社会地位
D、社会理想

2、【单选题】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一生的成就时说:“在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多。”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人生价值的评价坚持了( )。
A、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的统一
B、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
C、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的统一
D、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3、【判断题】人生的自我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体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4、【判断题】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对社会的贡献大小。

2.15活出精彩的人生

1、【单选题】中国有句古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讲,这句话强调( )。
A、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B、实现人生价值要立足本职
C、实现人生价值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D、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人自身条件出发

2、【单选题】( )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理想信念
B、社会实践
C、埋头苦干
D、努力学习

3、【判断题】人生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4、【判断题】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3.1“道德”的词义与演变

1、【单选题】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
A、社会关系的形成
B、自我意识的形成
C、阶级国家的出现
D、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单选题】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 )决定的。
A、经济基础
B、人的本性
C、上层建筑
D、政治制度

3、【判断题】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4、【判断题】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3.2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 )。
A、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C、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
D、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2、【单选题】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是由( )。
A、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决定的
B、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
C、道德的性质决定的
D、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的

3、【判断题】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都是一样的 。

4、【判断题】在阶级社会中,只存在统治阶级的道德 。

3.3人怎样才会有道德

1、【单选题】古今中外,对人怎样才会有道德这一问题探索有很多,从社会角度看,下列选项错诶的是( )。
A、实行道德法制化
B、构建和谐社会
C、加强道德教育
D、人道德成为人的唯一追求

2、【单选题】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 )的历史过程。
A、直线上升
B、曲折上升
C、迂回曲折
D、保持稳定

3、【判断题】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同一种类型的道德。

4、【判断题】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是内心信念。

3.4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单选题】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变中,始终注意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公私之辨,而其核心和本质是( )。
A、义利之辨
B、理欲之辨
C、公私之辨
D、善恶之辨

2、【单选题】“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格言警句表达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 ) 。
A、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B、重视整体,强调奉献精神
C、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D、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3、【判断题】古人说:“人无志,非人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天行健,君予以自强不息。”这些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美德。

4、【判断题】对传统道德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甚至主张“全盘西化”的观点是历史虚无主义。

3.5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1、【单选题】中国革命道德的灵魂是( )。
A、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D、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2、【单选题】贯穿中国革命道德始终的一根红线,并且是中国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个伟大创造是( )。
A、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D、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3、【判断题】中国革命道德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其中在社会生活层面上体现为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4、【判断题】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道德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6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单选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个人主义
B、民族主义
C、集体主义
D、小团体主义

2、【单选题】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要求个人为国家、社会作出牺牲是( )。
A、任意的
B、无条件的
C、在发生冲突时
D、在不牺牲个人利益就不能保全整体利益的前提下

3、【判断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4、【判断题】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并获取正当的个人收入不是为人民服务。

3.7社会公德(一)

1、【单选题】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生活秩序,都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公共生活规则。这种简单的公共生活规则是()
A、职业道德
B、个人品德
C、社会公德
D、家庭美德

2、【单选题】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A、保护公物
B、文明礼貌
C、保护环境
D、遵纪守法

3、【单选题】某人平时注意节能,出门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的方式。这是符合在()之间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要求的行为。
A、人与人
B、人与交通
C、人与社会
D、人与自然

3.8社会公德(二)

1、【单选题】下列( )不属于公共生活领域。
A、网络
B、商场
C、广场
D、客厅

2、【单选题】( )既是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又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A、民主法治
B、人人平等
C、按需分配
D、安定有序

3、【单选题】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生活秩序,都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公共生活规则。这种简单的公共生活规则是( )。
A、职业道德
B、学术道德
C、社会公德
D、家庭美德

4、【单选题】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
A、文明礼貌
B、保护公物
C、遵纪守法
D、保护环境

5、【判断题】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与婚姻家庭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是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领域。

6、【判断题】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重合现象。

7、【判断题】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秩序意识和文明程度,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

8、【判断题】保护环境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10职业道德(二)

1、【单选题】反映从业人员对待自己职业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内在的道德需要的是(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2、【单选题】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层次要求是(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会

3、【单选题】从业人员对待职业服务对象的态度不能有亲疏、贵贱之分,不管是领导还是群众、是熟人还是生人、是强者还是弱者,都应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一视同仁、周到服务。这是职业道德中( )的要求。
A、助人为乐
B、办事公道
C、尊老爱幼
D、完善自我

4、【单选题】从业者在职业劳动中,有一分力出一分力,出满勤,干满点,不怠工,不推诿,不自欺,遵纪守法;对待他人严格履行合同契约,说到做到,不说谎,不欺人,不弄虚作假,不唯利是图,不做缺德事,不做亏心事。这是职业道德中( )的要求。
A、助人为乐
B、办事公道
C、诚实守信
D、勤俭自强

5、【判断题】职业道德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6、【判断题】爱岗敬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7、【判断题】服务群众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也是在行业中扎根立足的基础。

8、【判断题】爱岗敬业、办事公道、诚实守信、服务群众都体现了奉献社会的精神。

3.11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单选题】恋爱、婚姻、家庭是人类同一序列社会生活的三个阶段,恋爱行为是对社会负有相应道德责任的行为,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恋爱中基本道德要求的有( )。
A、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
B、注重过程,不以婚姻为目的
C、追求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D、彼此真实真诚,自愿为对方承担责任

2、【单选题】( )使得爱情不是自私地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地为所挚爱的人有所付出、有所担当。
A、相互吸引
B、相互宣誓
C、责任
D、法律约束

3、【判断题】恋爱必然要受到道德的约束,究其原因在于恋爱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

4、【判断题】恋爱双方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是因为恋爱双方在人格上是独立的。

3.12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单选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早就认识到:“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也曾强调:“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他们的意思是说,在爱情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 ) 。
A、个人的相貌和气度
B、人的纵欲目的和生理要求
C、个人所拥有的金钱和权势
D、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面貌

2、【单选题】男女双方的恋爱行为,客观上是对社会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的行为。下列选项中,符合男女恋爱中基本道德要求的是( )。
A、一方强迫或诱骗另一方接受自己的爱
B、恋爱中的双方两情相悦,但行为上持之以度
C、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
D、把爱情当作游戏,“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3、【判断题】自愿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

4、【判断题】恋人在公共场所出入要遵守社会公德,恋人独处就可以随心所欲。

3.13家庭美德

1、【单选题】家庭美德是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基本内容的是( ) 。
A、独立自主
B、自强不息
C、邻里团结
D、男女有别

2、【单选题】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以下家庭美德的规范中,属于我国基本国策的是( )。
A、尊老爱幼
B、男女平等
C、勤俭持家
D、夫妻和睦

3、【判断题】婚姻是由道德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判断题】婚姻家庭关系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自然属性是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是本质属性。

3.14个人品德

1、【单选题】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其中,人们遵循道德原则规范所表现出的外在活动,称为( )。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2、【单选题】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 )。
A、人的自然本性
B、个体的社会实践
C、个人的内心体验
D、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

3、【单选题】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意,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行,使其不断积累而成为个人品德。这种道德修养的途径称为( )的方法。
A、学思明理
B、积善成德
C、慎独
D、省察克治

4、【多选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个人品德具有( )等特点。
A、实践性
B、综合性
C、稳定性
D、复杂性

5、【多选题】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因为,一个人通过道德修养所形成的良好品德,与其说是教会的,不如说是体会的;与其说是接受的,不如说是感受的;与其说是学成的,不如说是养成的。除此之外,还必须认识道德修养的正确途径,把握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主要有( )。
A、学思并重
B、省察克治
C、慎独自律
D、积善成德

4.1“法”的词义和演变

1、【单选题】通过对“法”的语源与词义的考证中可以看到,中、西方的“法”都包含有( )的内容。
A、邪恶
B、公平、正
C、驱逐
D、仁义

2、【单选题】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 )。
A、有详细的条文条款
B、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
C、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D、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3、【判断题】法律是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4、【判断题】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

4.2法律: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1、【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和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是社会道德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B、法是体现国家领袖个人意志的社会规范
C、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D、法是由历史传统决定全部内容的社会规范

2、【单选题】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即( )。
A、个别统治者的意志
B、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C、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D、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

3、【判断题】法律保护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所以统治阶级不要遵守法律。

4、【判断题】法律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4.3“法制”等于“法治”吗

1、【多选题】从联系上看:“法制”和“法治”都是( )。
A、以法律为核心内容和存在前提
B、都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
C、都来源于并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D、都是一成不变的

2、【多选题】从区别上看,“法制”和“法治”主要区别有( )。
A、内涵不同
B、外延不同
C、评判标准不同
D、工作重心不同

3、【判断题】人口是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4、【判断题】法律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所以,法律要对所有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4.4“法治”如何优于“人治”

1、【单选题】下列选项不符合法治的理念和价值的是( )。
A、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B、控制公共权力
C、维护公平正义
D、做到绝对平等

2、【单选题】法治与人治都不否认人的作用、权力的运用,它们的分水岭就在于( )。
A、人的作用、权力作用的发挥是在法律之内
B、人的作用、权力作用的发挥是在法律之外
C、否定法律的作用
D、夸大法律的作用

3、【判断题】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

4、【判断题】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4.5“法系”是“法律体系”的简称吗

1、【多选题】形成于秦朝,成熟于隋唐,解体于清末的中华法系是世界公认的五大法系之一。它具有以下( )特点。
A、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
B、礼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则
C、刑法发达,民法薄弱
D、行政司法合一

2、【多选题】对资本主义法的影响最大的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法的渊源不同
B、法律结构不同
C、法官权限不同
D、诉讼程序不同

3、【判断题】法系是指具有共同法律传统的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总称,它是根据法的不同历史传统而对法所作的一种分类,是一种超越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现象。

4、【判断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4.6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1、【单选题】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 )。
A、法律制定
B、行政执法
C、法律遵守
D、执法监督

2、【单选题】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有( )。
A、制定新法和沿用旧法
B、制定和认可法律
C、制定国内法和参加国际条约
D、制定和解释法律

3、【判断题】立法权是指国家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部门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4、【判断题】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

4.7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的重点

1、【单选题】在法律运行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 )。
A、法律制定
B、行政执法
C、法律遵守
D、执法监督

2、【单选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任务,按照( )原则。
A、谁决策谁负责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罪责相适应
D、自愿

3、【判断题】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4、【判断题】公开与透明,是权力的防腐剂,是对权力的最好监督。

4.8让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1、【单选题】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称为( )。
A、法律制定
B、法律执行
C、法律适用
D、法律遵守

2、【单选题】所谓“疑罪”,是指( )。
A、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
B、不能证明其无罪
C、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其无罪的两难情况
D、思想犯罪

3、【判断题】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4、【判断题】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

4.9“中国式过马路”给人的思考

1、【单选题】在法律运行的过程中,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
A、法律制定
B、行政执法
C、法律遵守
D、执法监督

2、【单选题】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守法的主体是( )。
A、一切组织和个人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C、国家权力机关
D、各企事业单位

3、【判断题】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普法宣传教育方面,有两个制度创新:一是“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二是建立以案释法制度。

4、【判断题】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4.10法律的权威从何而来

1、【单选题】法律权威是就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只来源于( )。
A、法律的内在说服力
B、法律的外在强制力
C、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或者法律的外在强制力
D、既要有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又要有法律的外在强制力

2、【单选题】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来源于( )。 ,如法律合乎情理、维护正义、促进效率、通俗易懂;二是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如执法公平、司法公正等。正是由于法律本身及法律实施具有这些内在合理性,法律才受人尊重,被人信赖,为人遵守。
A、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
B、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
C、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或者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
D、既包括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也包括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

3、【判断题】法律权威意味着,法律在一个社会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广泛的认同,其他社会规范都在法律的统帅下发挥作用,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4、【判断题】从根本上说,法律权威要靠人民来维护。

4.11“宪法”的词源与类型

1、【判断题】1908年清为了敷衍民意,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从此,“宪法”一词在中国就成为国家根本法的专用词。

2、【判断题】宪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物,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阶级力量对比的表现。

3、【判断题】根据国家制度和阶级特性这一标准,宪法可以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4、【判断题】根据宪法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宪法可以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4.12根本大法“大”在哪

1、【单选题】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成为新时期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的最高( D )。
A、法律地位
B、法律权威
C、法律效力
D、法制体现

2、【单选题】我国宪法对中国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集中体现了( )的高度统一。
A、科学性与人民性
B、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
C、阶级性与人民性
D、科学性与阶级性

3、【判断题】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所有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4、【判断题】人权保障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4.13我国有哪四部宪法

1、【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

2、【判断题】1949年宪法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

3、【判断题】1982年宪法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宪法的指导思想,这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4、【判断题】1982年宪法是我国历史上最完善的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既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人民制宪、行宪工作的经验总结,是最符合于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

4.14宪法的四次修改“改”了些什么

1、【判断题】1988 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一个宪法修正案,涉及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土地使用权两项内容。

2、【判断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宪法1993修改增加的内容。

3、【判断题】确立了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是我国在1999年宪法修改增加的内容。

4、【判断题】2004年宪法修改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4.15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1、【判断题】2004年,中国宪法修改时增加了一个最耀眼的条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判断题】“尊重”对应的是公民的自由,而“保障”对应的是公民的权利。

4.16法律思维方式—讲法律

1、【判断题】《民法通则》规定,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2年。也就是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之日起2年内,如果,权利人未要求、未起诉,义务人也没有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权利人就丧失胜诉权,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

2、【判断题】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价值取向,依法行事,其核心就是合法性思考。法律思维方式有四个方面的要求或者特征,即,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3、【判断题】当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时,要把合情合理作为法律思维的中心。

4、【判断题】在现实中,某种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是一般合法还是犯罪,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都应当以法律为标准。

4.17法律思维方式—讲证据

1、【判断题】证据是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是处理案件的依据。法律上的证据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即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

2、【判断题】疑罪从无,作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

4.18法律思维方式—讲程序

1、【判断题】正义不仅应该实现, 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2、【判断题】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要从程序开始。正当程序有四个基本特征:即,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

3、【判断题】中立性是其最高标准,是指程序的设计平等对待双方或者多方当事人,不偏不倚。

4、【判断题】时限性是其内在要求,是指程序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必须在合理的时间期限内终结。

4.19法律思维方式—讲法理

1、【判断题】任何理性的思维都需要“理由”来支持、支撑,而法律思维对理由有特殊的要求。

2、【判断题】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构成法律思维是四个特征和要求,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片面强调某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它们都是围绕“合法性”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

4.20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1、【判断题】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2、【判断题】法律至上思维,即规则至上思维,一切都要讲规则、守规则。问题是:规则与规则之间发生冲突,怎样办?一般的原则是:当法律与宪法相抵触时,以宪法为准;当行政法规与法律相冲突时,以法律为准;当老法规与新法规相矛盾时,应当坚持“后法优于前法”;当特别法与一般法相冲突时,应该坚持“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3、【判断题】为了有效制约权力,制度设计必须坚持:职权有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4、【判断题】对于公民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四个方面,即,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

4.21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1、【判断题】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必须具有行为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处罚性三个特征。

2、【判断题】违反治安管理方面的行政法律、法的行为,从行为所侵犯的客体,也就是法律、法规所要保护的社会关系来看,在性质上与《刑法》相同,不同在于危害程度。

4.22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

1、【判断题】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

2、【判断题】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4.23大学生怎样“游”才“行”

1、【判断题】《集会游行示威法》是根据宪法而制定的,是调整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和对集会游行示威实施管理中所发生的相关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判断题】《集会游行示威法》第8条规定: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可以有负责人。

3、【判断题】主管机关接到申请书后,应当在申请举行日的2日前,将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书面通知其负责人,由负责人在送达通知书上签字。不许可的,应当说明理由;逾期不通知的,视为许可。

4、【判断题】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

4.24安全通行与道路交通安全法

1、【判断题】路交通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由人、车、路、环境构成的动态系统。在整个系统中,道路是不可控的客观参量;车是可控变量;人是自主变量。虽然,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从人的角度看,养成良好的道路通行习惯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2、【判断题】在人行道上机动车应当礼让行人。

3、【判断题】造成人员伤亡交通事故,应立即抢救伤员。

4、【判断题】肇事逃逸终生禁驾。

4.25网上造谣将获刑

1、【判断题】网络不是纯粹的虚拟空间,也不是无法无天的“自由”王国,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是紧密衔接,当网当络中的言论触及现实中人的权益和公共秩序,并达到一定的危害程度,必然要受到刑法的调整。

2、【判断题】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500次以上的即可判刑。

3、【判断题】诽谤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将被提起公诉。

4、【判断题】有偿删帖可追究刑责。

4.26职业生活中有关法律的规定

1、【判断题】每一种职业都要求处理一定的社会关系,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责任。这种权利和责任上升为法律,就成为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2、【判断题】劳动法的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3、【判断题】在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同时,也要保护特殊劳动者,主要指妇女和未成年工,未成年工是指年满 14未满 18 周岁的,以体现法律所追求的实质意义上的平等。

4、【判断题】为了促进就业、扩大就业,实现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国家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并确立了就业的基本方针,即,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

4.27怎样理解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1、【判断题】《婚姻法》就是规定婚姻家庭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以及基于这些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从调整范围看,它既调整婚姻关系,又调整家庭关系;从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看,既有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关系,又有由此产生的财产关系。

2、【判断题】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法的首要原则,就是指结婚自由。婚姻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不受任何人的强迫和干涉

3、【判断题】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4、【判断题】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男女平等原则的重要补充。之所以对妇女给予特殊保护,是为了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如,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也不得提出。

4.28结婚的条件和程序有哪些

1、【判断题】结婚是男女双方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2、【判断题】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也早于22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3、【判断题】取得结婚证,即确立为夫妻关系。结婚登记是我国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程序和标志。

4、【判断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直系血亲和四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4.29继承方式种种

1、【判断题】继承方式就是继承遗产的法律依据。关于我国的继承方式,我们把它分为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

2、【判断题】法定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

3、【判断题】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可以有条件地成为继承人,这里的“条件”就是“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4、【判断题】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这里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两种情况。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即配偶、父母、子女。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者第一顺序继承人都放弃或者丧失继承权的,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5、【判断题】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继承人没有表示继承,视为放弃。

6、【判断题】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无效。

5.1责任的内涵

1、【判断题】责任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

2、【判断题】责任既包括责任主体自觉对于自身角色所对应的社会责任的认识、理解和履行,也包括责任主体未能够按照自身角色而完成社会任务所必须承担的后果。

5.2对个人的责任

1、【判断题】对自己负责,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并追求有价值的生命。

2、【判断题】对自己负责我们要做到自爱、自尊、自律、自强。

5.3对家庭的责任

1、【判断题】对家庭的责任,是指家庭成员对家庭所承担的各种责任以及承担任务的自觉性。

2、【判断题】大学生作为家庭成员,我们还要自觉遵守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注重家教家风、关爱兄弟姐妹、尊老爱幼、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5.4对他人的责任

1、【判断题】对他人负责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他人的生存与发展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是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2、【判断题】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联合,为了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主要包括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品行。

5.5对社会的责任

1、【判断题】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的推动;二是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环境。

2、【判断题】社会责任不仅是个人权利得以实现的保障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5.6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1、【判断题】国家和民族作为人生存的最重要的两个共同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2、【判断题】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热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才能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5.7对自然和未来的责任

1、【判断题】人类的明天取决于今天人们自己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怎样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手段。

2、【判断题】汉斯·约纳斯在《责任原则》一书中谈及对未来后代的责任包括两种:一是确保未来人类的存在;二是对未来人类的生活质量负责。

5.8让青春承担起责任

1、【判断题】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不仅仅取决于他理想的高低、眼界的宽窄、能力的大小,更取决于他有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境界。

2、【判断题】大学生要自觉地让青春承担责任,让责任引领人生。

中国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对于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的修养也越来越重视。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具备良好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的大学生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思想道德修养

说到思想道德,不得不提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其核心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同时,在做事方面也要有始有终,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不懈。

其次,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大学生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提高。例如,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文化素养等等。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法律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更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

首先,大学生要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法规。这是法律基础的核心,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础。只有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法规,才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也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其次,大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实用的法律知识。例如,婚姻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这些法律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总结

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