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84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自动控制原理_32课后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84 min read

mooc自动控制原理_32课后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9周 第七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第七章单元测试

1、自动作业闭环离散系统的控制课后课后G(s)=K/ s(0.1s+1),其中采样周期T=0.1s,原理试求系统临界稳定时的答案答案K值()。
A、自动作业4.33
B、控制课后课后3.33
C、原理5.33
D、答案答案4

2、自动作业下列哪个不是控制课后课后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A、原理差分方程
B、答案答案脉冲传递函数
C、自动作业离散状态空间表达式
D、控制课后课后普通传递函数

3、原理对于线性离散系统k时刻的输出,与下列哪个无关()。
A、k时刻的输入
B、k时刻之前的输入
C、k时刻之前的输出
D、k时刻之后的输入

4、香农采样定理指出,如果采样器的输入信号e(t)具有有限带宽,并且有直到的频率分量,则使信号e*(t)完满地从采样信号恢复过来的采样周期T,满足下列条件( )
A、
B、
C、
D、

5、下图开环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
A、
B、
C、
D、

6、设闭环离散系统如图所示,试求闭环脉冲传递函数Φ(z)=()。
A、
B、
C、
D、

7、离散控制系统(单位反馈T=0.1)当输入r(t)=t时.该系统稳态误差为( )
A、2
B、1
C、0
D、

8、在使用脉冲传递函数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态误差时,该系统应是( )
A、输入等于零
B、初始状态等于零
C、输入和初始状态都等于零
D、输入和初始状态都不等于零

9、闭环离散系统的输出C(z)=( )
A、
B、
C、
D、

10、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 ,则动态响应为( )
A、双向脉冲序列
B、发散脉冲序列
C、等幅脉冲序列
D、收敛脉冲序列

11、已知X(t)的拉氏变换为,则X(t)的Z变换X(z)为
A、
B、
C、
D、

12、设开环离散系统如图所示,该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A、
B、
C、
D、

13、如图输出采样信号的Z变换C(z)为()
A、
B、
C、
D、

14、设开环离散系统如图所示,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G(z) = ()。
A、
B、
C、
D、

15、图示系统输出C(Z)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16、下图所示为某一闭环离散系统,则该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A、
B、
C、
D、

17、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则动态响应为( )。
A、单向脉冲序列
B、双向发散脉冲序列
C、双向等幅脉冲序列
D、双向收敛脉冲序列

18、的z变换是( )
A、
B、
C、
D、

19、z变换中z的定义为( )。
A、
B、
C、
D、

20、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闭环特性方程的根都在Z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外
B、闭环特性方程的根都在Z平面的左半平面
C、闭环特性方程的根都在Z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内
D、闭环特性方程的根都在Z平面的右半平面

21、单位阶跃的z变换为( )。
A、
B、
C、
D、

22、f(t)=t的Z变换是()。
A、
B、
C、
D、

23、初始条件为c(0)=0,c(1)=1,则利用z变换法解二阶差分方程c(k+2)-2c(k+1)+c(k)=0的结果为()。
A、
B、
C、
D、

24、已知X(t)的拉氏变换为,则X(t)的Z变换X(z)为()。
A、
B、
C、
D、

25、下列哪项不影响开环离散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A、串联环节是否有采样开关
B、是否有并联环节
C、采样开关的个数
D、是否有零阶保持器

26、下列关于实数位移定理错误的是()
A、相当于拉普拉斯变换中的积分定理
B、相当于拉普拉斯变换中的微分定理
C、将描述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转化为z域的代数方程
D、只能够计算超前环节

27、下列关于脉冲传递函数描述错误的是()
A、与系统的差分方程无关
B、只与系统自身的结构、参数有关
C、是复变量z的函数,一般为有理分式
D、在z平面上有对应的零、极点分布

28、离散控制系统 ,T=1s,当输入r(t)=t时,该系统稳态误差为()
A、2
B、1
C、0
D、

29、设采样系统结构图如下,T=1s,则该系统G(z)为( )。
A、
B、
C、
D、

30、离散控制系统 ,T=1s,当输入r(t)=1(t)时,该系统稳态误差为()
A、2
B、1
C、0
D、

31、已知则其z反变换为()。
A、
B、
C、
D、

32、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则动态响应为( )
A、双向脉冲序列
B、发散脉冲序列
C、等幅脉冲序列
D、收敛脉冲序列

33、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则动态响应为( )
A、双向脉冲序列
B、发散脉冲序列
C、等幅脉冲序列
D、收敛脉冲序列

34、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则动态响应为( )
A、单向脉冲序列
B、双向发散脉冲序列
C、双向等幅脉冲序列
D、双向收敛脉冲序列

35、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则动态响应为( )
A、单向脉冲序列
B、双向发散脉冲序列
C、双向等幅脉冲序列
D、双向收敛脉冲序列

36、拉普拉斯变换式的Z变换是()
A、
B、
C、
D、

37、已知x(t)的拉氏变换为,则x(t)的Z变换为()
A、
B、
C、
D、

38、设闭环离散系统如图所示。则K值的稳定范围是()
A、
B、
C、
D、或

39、下图所示的输出采样信号的Z变换C(z)为()。
A、
B、
C、
D、

40、已知采样周期T =1秒,,则的变换G(z)为( ),
A、
B、
C、
D、

41、A/D转换器的作用是( )。
A、将离散的数字信号转换为连续模拟信号
B、将连续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C、将离散模拟信号转换为连续的数字信号
D、将连续数字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模拟信号

42、跟连续系统相比,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离散控制系统的优点( )。
A、数字控制器控制规律修改调整方便
B、能有效地抑制噪声,提高抗干扰能力
C、能够实现分时控制,提高设备利用率
D、离散系统的性能更好

43、的物理含义是()。
A、采样信号滞后k个采样周期
B、采样信号超前k个采样周期
C、采样信号保持k个采样周期
D、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44、已知,通过终值定理计算()
A、2
B、1
C、3
D、4

45、已知系统差分方程、初始状态如下: ,c(0)=0,c(1)=1。试用Z变换法计算输出序列c(k),k ≥ 0。()
A、,
B、,
C、,
D、,

46、已知差分方程、初始状态及输入,,,,,试用Z变换法计算输出序列c(k)。()
A、,
B、,
C、,
D、,

47、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输出的Z变换为( )
A、
B、
C、
D、

48、已知,则有( )。
A、
B、
C、
D、

49、已知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对该系统描述正确的为
A、脉冲响应的z变换为
B、脉冲响应的z变换为
C、脉冲响应的z变换为
D、系统输出为

50、对下列图(a)、图(b)描述正确的为()。
A、系统(a)中含有零阶保持器
B、系统(a)的传递函数的z变换为
C、系统(b)包括两个反馈环节
D、系统(b)的传递函数的z变换为

51、x(k+2) + 2x(k+1) + x(k) = u(k),x(0)=0,x(1)=0,u(k)=k (k=0,1,2,…),符合描述的选项为()。
A、
B、
C、差分方程的解为
D、差分方程的解为

52、设离散系统如图所示,设,时,若要求其稳态误差 ,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B、该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C、该系统能稳定工作。
D、闭环系统稳定时,

53、已知,下列有关该系统稳定性说法正确的是( )
A、当T=3时,系统稳定。
B、当T=10时,系统稳定。
C、当T=6时,系统不稳定。
D、当T=15时,系统不稳定。

54、求下列函数的Z变换正确的为()。
A、
B、
C、
D、

55、离散系统如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连续部分传递函数,则当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B、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C、系统无稳态误差、过渡过程在最少拍内结束的数字控制器
D、系统无稳态误差、过渡过程在最少拍内结束的数字控制器

56、已知系统差分方程、初始状态如下:,, 。则用Z变换法计算输出序列c(k)时,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57、采样系统如下图所示。其中对应的z变换式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B、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C、使系统稳定的K的范围是
D、当K=0.5时,系统稳定

58、系统特征方程为,则以下满足稳定要求的K的取值有()。
A、0<K<0.5
B、1<K<2
C、K<-1
D、K=2.1

59、设离散系统如图所示,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有()。
A、当T=1s时,该系统是稳定系统
B、当输入单位阶跃信号时,该闭环系统稳态误差为0
C、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D、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60、以下关于Z变换正确的是:()。
A、的Z变换是
B、的Z变换是
C、的Z变换是
D、的Z变换是

61、设闭环离散系统如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
B、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
C、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
D、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

62、已知一系统如下图所示,其中,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输出信号的z变换
B、系统输出信号的z变换
C、在系统输出加上采样开关,系统输出信号的z变换不变
D、在和之间加入采样开关,系统输出信号的z变换

63、设闭环离散系统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不稳定
B、该系统稳定
C、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D、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64、设闭环离散系统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稳定
B、该系统不稳定
C、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D、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65、设离散系统如图所示,其中 ,则分别当K=2和K=3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K=2时系统不稳定
B、K=3时系统不稳定
C、K=2时系统稳定
D、K=3时系统稳定

66、已知,则为()。
A、x(0)=0
B、x(0)=1
C、x(∞)=2
D、x(∞)=∞

67、以下影响离散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有()。
A、串联环节是否有采样开关
B、是否有零阶保持器
C、采样开关的位置
D、采样开关的个数

68、已知的拉氏变换为, 求的Z变换。()
A、
B、
C、
D、

69、设离散系统的方框图如下图所示,设采样周期T=0.1s,,符合系统描述的有( )
A、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B、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C、系统稳定
D、系统稳定

70、已知序列x(n)和y(n)的Z变换为,,则有( )
A、
B、
C、
D、不存在,

71、采样控制系统框图如下,T=1,则有( )
A、K=10时,该系统不稳定
B、K=10时,该系统稳定
C、系统临界稳定时K=24
D、系统临界稳定时K=2.4

72、系统的结构框图如下所示,采用周期T=1s,系统连续部分所对应的脉冲传递函数为G(z),使该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为最小拍无差系统的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为D(z),则以下正确的是( )
A、
B、
C、
D、

73、采样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采样周期T=1s,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 系统开环和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分别为G(s),Φ(s),输出为c(t),则( )
A、
B、
C、
D、

74、已知一系统如下图所示,其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输出信号的z变换。
B、系统输出信号的z变换。
C、在系统输出加上采样开关,系统输出信号的z变换不变。
D、在和之间加入采样开关,系统输出信号的z变换不变。

75、已知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采样周期T = 0.25秒,,符合系统描述的为( )
A、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B、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C、时,系统稳定
D、时,系统稳定

76、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常用求解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解析方法的Z变换法,另一种是基于计算机求解的迭代法。

77、迭代法是已知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和输入序列、输出序列的初始值,利用递推关系逐步计算出所需要的输出值的方法。

78、脉冲传递函数反映的是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传递关系。

79、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的特性方程的根都在Z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内。

80、采样器的作用是将离散信号变成连续信号。

81、某离散控制系统 (单位反馈T=0.1)当输入r(t)=t时.该系统稳态误差为∞。

82、当采样周期一定时,加大开环增益不会影响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83、采样控制系统是通过采样开关将连续的模拟量转换为离散量的,将开关闭合期间模拟量的传输称为采样。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连续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叫做信号的采样。

84、在控制系统中,有一处或几处的信号是时间t的离散函数的控制系统称为离散控制系统。

85、闭环采样系统的极点为.当时该系统瞬态分量收敛。

86、z变换中的z定义为。

87、在使用脉冲传递函数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态误差时,该系统应是输入和初始状态都等于零。

88、在离散控制系统中,把零初始条件下,环节或系统输出脉冲序列的Z变换式与输入脉冲序列的变换式之比,称为该环节或该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89、对于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可以直接应用连续系统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

90、采样系统的闭环极点在Z平面上的分布对系统的动态响应起着决定性作用,采样系统的暂态特性主要由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来确定。()

91、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将其变换为在时间上离散的脉冲序列的过程称之为采样过程( )

92、为了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有效控制,必须把采样信号恢复成相应的连续信号,这种从采样信号中恢复出原连续信号的过程称为信号的保持(复现)。

93、采样控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保持器是零阶保持器。

94、级数求和法,级数求和法直接应用Z变换的定义进行求和。把复杂的Z变换方法转换成简单的数学上级数求和的方法,是一种简单的Z变换法。

95、香农定理是指要求离散频谱各分量不出现重叠。

96、的z变换为。

97、香农定理为采样频率大于等于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

98、代表时域中的延迟算子。

99、z变换中的实数位移定理可用于超前或滞后环节。

100、脉冲传递函数是系统单位脉冲响应序列的z变换。

第9周 第八章 非线性系统理论

第八章单元测试

1、三个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环节一样,线性部分分别为 (1) (2) (3) 试问用描述函数法分析时,哪个系统分析的准确度高?
A、(1) 准确度高
B、(2) 准确度高
C、(3) 准确度高
D、(1) (2) 准确度都高

2、判断题图中系统是否稳定
A、a、b两点都稳定
B、a、b两点都不稳定
C、a点稳定,b点不稳定
D、a点不稳定,b点稳定

3、判断题图中系统是否稳定
A、a、b两点都稳定
B、a、b两点都不稳定
C、a点稳定,b点不稳定
D、a点不稳定,b点稳定

4、判断题图中系统是否稳定
A、a、b两点都稳定
B、a、b两点都不稳定
C、a点稳定,b点不稳定
D、a点不稳定,b点稳定

5、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在相平面的下半部是
A、从左向右方向的运动
B、从右向左方向的运动
C、不动点
D、其它选项都不是

6、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在相平面的横轴上是
A、从左向右方向的运动
B、从右向左方向的运动
C、不动点
D、其它选项都不是

7、相轨迹的正交性是指其与 正交
A、横轴
B、纵轴
C、45°轴
D、135°轴

8、极限环把相平面分为内外二部分,相轨迹 从环内穿越极限环进入环外, 从环外穿越极限环进入环内
A、能,能
B、能,不能
C、不能,能
D、不能,不能

9、非线性系统的及的轨迹如下图所示,试问X怎么样变化系统是稳定的
A、X变大,系统稳定
B、X变小,系统稳定
C、X不用改变,系统是稳定的
D、X无论怎么变化,系统都是不稳定的

10、相轨迹振荡趋于原点,该奇点为 。
A、稳定焦点
B、中心点
C、鞍点
D、稳定节点

11、相轨迹振荡远离原点,该奇点为 。
A、不稳定焦点
B、中心点
C、鞍点
D、不稳定节点

12、相轨迹先趋于原点,后远离原点,该奇点为 。
A、稳定焦点
B、中心点
C、鞍点
D、稳定节点

13、已知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是, 则奇点性质是_____。
A、稳定节点
B、稳定焦点
C、鞍点
D、中心点

14、29. 下图是非线性环节的哪种特性?
A、继电特性
B、滞环特性
C、死区特性
D、饱和特性

15、下图极限环处于哪种状态?
A、稳定状态
B、不稳定状态
C、半稳定状态
D、另外三种状态都不会出现

16、下图极限环处于哪种状态?
A、稳定状态
B、不稳定状态
C、半稳定状态
D、另外三种状态都不会出现

17、下面两图极限环处于哪种状态?
A、稳定状态、不稳定状态
B、稳定状态、不稳定状态
C、不稳定状态、稳定状态
D、半稳定状态、半稳定状态
E、不稳定状态、不稳定状态

18、相平面法中的两个参数是系统变量及其 随 变化在相平面上描绘出来的轨迹。
A、导数,时间
B、积分,时间
C、导数,输入信号
D、积分,输入信号

19、相轨迹为同心圆,该奇点为 。
A、焦点
B、中心点
C、鞍点
D、节点

20、相轨迹非振荡趋于原点,该奇点为 。
A、稳定焦点
B、中心点
C、鞍点
D、稳定节点

21、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下列因素 有关。
A、系统结构和参数
B、初始条件
C、输入信号大小
D、其它选项都是

22、非线性系统自持振荡与 有关。
A、系统结构和参数
B、初始条件
C、输入信号大小
D、其它选项都是

23、非线性系统自持振荡中的振幅和频率是由 决定的。
A、系统本身的特性
B、外部输入信号的特性
C、系统本身的特性和外部输入信号的特性
D、其它选项都不是

24、描述函数法适用于 阶非线性系统。
A、一阶
B、二阶
C、三阶
D、任意阶

25、系统中有二个非线性元件串联,其描述函数分别为N1和N2,则合成的描述函数为 。
A、
B、
C、
D、需重新分析计算

26、系统中有两个非线性元件并联,其描述函数分别为N1和N2,则合成的描述函数为 。
A、
B、
C、
D、需重新分析计算

27、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在相平面的上半部,其走向是_____。
A、从左向右方向的运动
B、从右向左方向的运动
C、不动点
D、其它选项都不是

28、具有饱和非线性元件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K=15时,系统自振荡频率为
B、当K=15时,系统自振荡幅值为2
C、当K=10时,系统存在稳定振荡点
D、当K=5时,系统稳定

29、相轨迹的对称性是指其曲线可能对称于
A、横轴
B、纵轴
C、坐标原点
D、45°轴

30、非线性系统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的_____。
A、相平面法
B、描述函数法
C、逆系统法
D、劳斯判据

31、下列哪些属于典型的非线性环节特性:
A、饱和特性
B、死区特性
C、间隙特性
D、继电特性

32、非线性系统的开环曲线与-1/N(x)曲线相交时,该非线性系统可能表现出的特性为:
A、稳定
B、发散
C、自持振荡
D、另外三个选项都不是

33、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已知M = 10、h =1,下列对系统描述正确的为
A、系统存在自振
B、相对负倒描述函数为
C、系统的自振频率为
D、系统自振振幅为X=2.3

34、极限环可能出现以下哪些状态?
A、稳定
B、不稳定
C、半稳定
D、另外三种状态都不会出现

35、非线性系统的及的轨迹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有可能发生自持振荡
B、P点和Q点都存在自持振荡
C、P点不存在自持振荡
D、Q处存在自持振荡

36、具有理想继电型非线性元件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和曲线无交点
B、该系统存在自持振荡
C、负倒数描述函数为
D、该系统不存在自持振荡

37、非线性系统的及的轨迹如下图所示,(该非线性系统相对负倒数描述函数曲线重合于实轴,为了清晰起见,画成了双线)。其中交点处的振幅为,交点处的振幅为,频率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产生的自持振荡是稳定的
B、点产生的自持振荡是稳定的
C、系统的自振幅值为
D、系统的自振频率为

38、如下图所示非线性系统,其中死区继电特性的参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存在着两个频率相同,但振幅不同的周期运动
B、相对负倒描述函数为
C、振幅为0.75的周期运动是稳定的
D、振幅为1.84的周期运动是稳定的

39、相平面法适用于 阶非线性系统。
A、一阶
B、二阶
C、三阶
D、任意阶

40、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则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非线性部分的描述函数为
B、当时,系统不稳定
C、当时,系统不稳定
D、当时,系统稳定

41、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的描述函数为
B、系统不存在自振荡
C、系统存在自振荡,且自振荡的振幅为A=1.83,频率为w=200
D、系统存在自振荡,且自振荡的振幅为A=0.76,频率为w=200

42、非线性系统满足叠加定理

43、非线性系统平衡点不唯一

44、自激振荡是非线性系统特有的形式。

45、图中系统稳定

46、图中系统稳定

47、图中系统稳定

48、图中系统稳定

49、非线性系统可以用类似于线性系统中的频率法分析。

50、非线性系统等效简化为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串联的前提是r(t)=0。

51、非线性系统等效时串联环节的先后顺序对结果没有影响。

52、用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得到的稳定性判据可以看做是奈氏判据的推广。

53、图中系统稳定

54、图中系统稳定

55、非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可能发生畸变

56、自激振荡都是不稳定的振荡过程。

57、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常用lyapunov第一法和第二法判断。

58、描述函数是一种近似方法,线性部分是一个高通滤波器。

59、相轨迹形成封闭曲线时,被称为极限环。

60、系统非线性不太严重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将其视为线性系统处理。

61、现实生活中存在理想的非线性系统。

62、描述函数表达了非线性元件对基波正弦量的传递能力。

63、饱和特性会使系统的跟踪速度加快。

64、死区特性可滤除小幅值干扰。

65、死区特性可减小稳态误差。

66、继电特性可抑制系统发散,但容易导致自振。

67、输出信号的谐波分量与输入的正弦信号之比,叫做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

68、描述函数法主要研究自持震荡

69、图中系统稳定

学习通自动控制原理_32

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中的重要学科,它在工业生产以及各种自动化实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通自动控制原理_32课程是该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将对该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课程概述

学习通自动控制原理_32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信号的频域分析
  • 校正控制器
  • 比例积分控制器
  •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
  • 控制器设计

信号的频域分析

信号的频域分析是自动控制原理中的重要内容。在该课程中,将介绍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等信号频域分析方法。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能够通过频域分析来分析和处理控制系统中的信号。

校正控制器

校正控制器是一种常见的控制器类型。在该课程中,将介绍校正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数学模型。学生需要理解校正控制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能够设计和优化校正控制器的参数以满足实际需求。

比例积分控制器

比例积分控制器是另一种常见的控制器类型。在该课程中,将介绍比例积分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数学模型。学生需要理解比例积分控制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能够设计和优化比例积分控制器的参数以满足实际需求。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控制器类型。在该课程中,将介绍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数学模型。学生需要理解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能够设计和优化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的参数以满足实际需求。

控制器设计

在该课程的最后一部分,将介绍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学生需要理解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够通过对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仿真等步骤来完成控制器设计。

总结

学习通自动控制原理_32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在工业生产和自动化实验中应用自动控制技术,从而为现代工程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