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74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超星刑法与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34 min read

超星刑法与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超星我国的刑法刑事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称为( )
A、诉讼实务单行刑法
B、原理业答附属刑法
C、课后刑法典
D、答案刑法通则

2、通课不满( )的后作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超星
A、刑法刑事学习12周岁
B、诉讼实务14周岁
C、原理业答16周岁
D、课后18周岁

3、答案刑法文字发生错误时,通课统观刑法全文加以补正,以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是( )
A、历史解释
B、比较解释
C、补正解释
D、当然解释

4、关于刑法的解释说法错误的是( )
A、刑法解释是指对刑法规定的真实含义的说明
B、任何刑法都有解释的必要
C、对刑法的解释结论并非都具有效力
D、刑法解释可以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

5、《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是对( )的规定。
A、属人管辖原则
B、保护管辖原则
C、属地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6、行为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的,( )
A、适用行为时的法律
B、追究刑事责任
C、刑法具有溯及力
D、由法院根据情况判断

7、下列不属于对国外犯适用的原则是( )
A、属人管辖原则
B、保护管辖原则
C、属地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8、犯罪的本质是对( )的侵犯。
A、权利
B、利益
C、法益
D、制度

9、下列关于刑法说法错误的是( )
A、刑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律
B、刑法属于刑事法
C、刑法属于程序法
D、刑法属于公法

10、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是( )
A、亲告罪
B、非亲告罪
C、身份犯
D、非身份犯

11、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 )
A、平等地裁量刑罚
B、刑罚与罪质相适应
C、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D、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
E、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12、《刑法》第10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 )
A、应当减轻处罚
B、应当免除处罚
C、可以免除处罚
D、可以减轻处罚

13、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罪刑法定原则
B、有罪追溯原则
C、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D、罪刑相适应原则

1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表现是( )
A、定罪上一律平等
B、量刑上一律平等
C、相同阶级的人适用法律平等
D、行刑上一律平等

1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表现是( )
A、轻罪轻罚
B、重罪重罚
C、罪刑相称
D、罚当其罪

第二章 犯罪客体及犯罪客观方面

第二章 “犯罪客体”测试

1、刑法理论将犯罪行为按照其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对犯罪客体作不同层次的概括,从而把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三类。( )

2、犯罪的一般客体是对同类客体的抽象和概括。( )

3、犯罪直接客体又分为一般客体和复杂客体。( )

4、研究犯罪的一般客体,就是把刑法保护的所有社会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揭示一切犯罪的共同属性。( )

5、我国刑法将犯罪的同类客体分为10大类。( )

6、犯罪的一般客体指一切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或者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整体。( )

7、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

第二章 “犯罪客观方面”测试

1、甲、乙均为成年人,甲会游泳,乙不会。甲提出愿意教乙游泳,并保证乙的安全。在学游泳的过程中,甲因上班原因,提出中止教学,要乙上岸一同回去。乙因游兴正浓,不愿上岸,要甲先回。结果甲离去后,乙溺水身亡。对此,甲的行为( )。
A、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罪
B、已构成玩忽职守罪,属于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罪
C、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罪
D、不构成犯罪,不符合不作为犯罪的构成条件

2、铁路扳岔工不按时扳岔,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其义务来源于( )。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C、由于先前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D、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3、犯罪行为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形式。即( )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明知行为与不明知行为

4、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必备条件是( )
A、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
B、行为具有某种特定职务
C、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职务而不履行该职务
D、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该特定义务,以致发生某种危害结果

5、从一般意义而言,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包括( )
A、犯罪的行为、犯罪的结果
B、犯罪的动机、犯罪的目的
C、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
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6、关于不作为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行为人因为不履行抚养义务而构成遗弃罪,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
B、行为人以消极的身体动作违反刑法的命令规范而构成犯罪的,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
C、行为人以消极的身体动作违反刑法的禁止性规范而构成犯罪的,属于不纯正的不作为 犯
D、不作为不是什么都没有做,而是没有实施法律要求的行为。因此,行为人在战时驾飞机逃避服兵役,构成逃避兵役罪的,仍然是不作为

7、某乙在黑暗中误入某甲的院内,某甲的猛犬向某乙进行攻击。某甲明知猛犬正在咬人,却不予制止。后来,某乙被咬伤要害死亡。某甲的行为:( )
A、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D、纯正的不作为犯

8、甲某与乙某(女)结婚多年,甲与丙有外遇,随向乙提出离婚。乙坚决不同意,说如果你要继续和丙来往就自杀。争吵后,乙某感到绝望,走到走廊里,喝下了一瓶农药,又走进了甲某房间。此时,甲某不但没有及时去救人,反而一走了之,临走时怕被人知道还将房门锁上。甲某走后很长时间,乙某才被人发现送往医院,但因救治无效死亡。关于本案:( )
A、如果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结论是正确的,属于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B、如果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结论是正确的,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
C、如果甲某构成遗弃罪的结论是正确的,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
D、甲某不构成遗弃罪

9、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危害行为?( )
A、人在睡梦中的举动
B、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C、人在身体完全受到强制下的行为
D、人在精神受到一定强制时实施的行为

10、下列哪些情况可认定为具有因果关系( )
A、甲希望乙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出资赞助乙乘飞机周游世界,乙果真在途中遇空难而死亡。
B、甲为了替自己被杀害的儿子报仇,在罪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的途中,乘人不备将该罪犯砍死。
C、甲遭遇乙某抢劫,在乙某的紧追之下,不慎失足跌入悬崖摔死。
D、甲用刀扎伤乙某,当时地处深山,甲背乙走两天两夜才赶到最近的一家医院,到医院之后,乙才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

11、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在客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要件。( )

12、刑法中的“作为”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行为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危害行为。( )

13、利用他人实施的行为而进行犯罪的是不作为形式的犯罪。( )

14、犯罪客观方面物质性结果与非物质性结果是依据危害结果距离危害行为的远近或危害结果与危害行为的联系形式或者受到损害的程度来划分的。( )

15、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人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的行为、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人在睡梦中的举动不属于刑法中的危害行为。( )

16、甲对乙实施抢劫,乙乘其不备逃跑,甲在后紧追,乙在横穿公路过程中被正常驾驶的汽车撞死,甲乙死亡的结果对甲的影响是: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成立偶然的因果关系,导致在对甲的抢劫罪量刑时,考虑这一结果。( )

17、从自然意义上讲,犯罪所侵犯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也属于一种客观事实特征,因此犯罪客观方面是包括犯罪客体在内的客观事实特征。( )

18、不作为之所以与作为一样属于危害行为,同样可以成立犯罪,归根结底在于不作为是应为而不为,它同作为在侵害一定的社会关系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

19、行为人盗窃了某一老太太的全部钱财,该老太太自杀。财物损失和老太太自杀是认定行为人构成盗窃罪的危害结果。( )

20、对于具体案件,只要把它的刑法因果关系搞清楚了,就可以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了。( )

第三章 犯罪主体

第三章 “犯罪主体”测试

1、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强奸罪
B、抢劫罪
C、爆炸罪
D、盗窃罪

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关于盲人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从轻处罚
B、应当从轻处罚
C、可以减轻处罚
D、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75周岁的老人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故意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过失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死刑不适用于
A、犯罪时不满16周岁的人
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6、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能力采取的是四分法,即将刑事责任能力区分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四种情况。

7、对14周岁生日当天实施危害行为的,应视为不满14周岁,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8、已满16周岁的人进入相对无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9、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收容教养。

10、抑郁症患者是精神病人,因此无论其是否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

11、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老人一律不适用死刑。

12、只有对于被判拘役的犯罪分子,如果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并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宣告缓刑。

1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单位犯罪,一般采取双罚制原则,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14、并不是我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所有犯罪,单位都能构成。

第四章 犯罪主观方面

第四章 “犯罪主观方面”测试

1、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
A、犯罪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后果的评价
B、犯罪人对自己危害行为所持的主观心理态度
C、犯罪人对自己危害行为所造成的客观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D、犯罪人对自己危害行为及由此所造成的客观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2、甲欲杀妻子乙,就在妻子的饭中下毒。甲预见到妻子有可能喂饭给儿子,但是由于杀妻心切所以放任之,结果母子同时吃了有毒的饭,均中毒死亡。甲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A、对妻子、儿子都是直接故意
B、对妻子、儿子都是间接故意
C、对妻子是直接故意、对儿子是间接故意
D、对妻子是间接故意、对儿子是直接故意

3、甲开车不小心撞伤乙,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乙拖入路边的树林。最终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乙的死忘,甲的行为属于( )的犯罪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4、甲为灌溉麦田,用潜水泵从麦田的南侧沙河引水。为避免大堤上过往的车辆和行人碾压电线,甲把电线分别挂在大堤两侧高约2米的树上。某日,因刮风,电线下垂,导致乙行车路经此地时被勾住脖子而死亡。甲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直接故意

5、某建筑工地负责人甲为防止有人侵入工地偷钢材,在工地周围拉电网,并在电网前设置了警示标记。一日晚,乙偷钢材不慎确电,经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甲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6、甲在封闭的高速公路行使时,突然一行人横穿马路,甲刹车不及,将该行人撞死。甲的心理态度属于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没有任何罪过形式

7、甲男明知乙女由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
A、幻觉犯,不构成强奸罪
B、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D、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8、甲意欲杀死与其妻通奸的乙。一日,甲谎称进山打猎,半路返回,在自家大门对面树丛中守候。深夜,甲见一人敲其家门,便开枪射击,未料到被打死的是前来报丧的妻弟。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意外事件
B、故意杀人罪既遂
C、故意杀人罪未遂
D、过失致人死亡罪

9、甲想用砒霜杀乙,但误将白糖当作砒霜,结果乙安然无恙。那么甲的行为如何评价?
A、意外事件
B、不可抗力
C、故意杀人罪未遂
D、无罪

10、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反映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态度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B、犯罪目的以犯罪动机为前提,犯罪目的来源于犯罪动机
C、犯罪动机侧重表明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内心起因,犯罪目的侧重客观危害结果在主观上的反映
D、犯罪目的的作用偏重于影响量刑,犯罪动机的作用偏重于影响定罪

11、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12、雨夜,汽车司机甲在农村稻田边的小路开车,从一个塑料布上驶过,轧死了塑料布下的一个精神病人。司机以为是附近农民的稻谷,这属于意外事件。

学习通刑法与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

刑法与刑事诉讼是法学中的重要学科,也是法律实践中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在学习通的刑法与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刑法的基本概念,各种罪名的构成要件,刑事诉讼程序等重要知识。

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的法律,是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利而制定的法律。刑法包括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两部分。

普通刑法包括刑法总则和刑法各则。刑法总则规定了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刑法各则则规定了各种罪名的构成要件和刑度。特别刑法是指与普通刑法并列的、专门规定某一类犯罪的法律。

刑事诉讼原理

刑事诉讼原理是指在刑事诉讼中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刑事诉讼原理包括法定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主体权利原则、合法证据原则等。

  • 法定原则:刑事诉讼必须以法律为准绳,没有法律规定的罪行不得惩处。
  • 公正原则:刑事诉讼必须公正、公平地进行,法院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 公开原则:刑事诉讼应当公开进行,除非法律规定不得公开或者当事人申请不公开的情况。
  • 主体权利原则:刑事诉讼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保障当事人的辩护权、申辩权和申诉权。
  • 合法证据原则:刑事诉讼中所采用的证据必须是合法的。

刑事诉讼程序

刑事诉讼程序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的程序规定和操作方法。刑事诉讼程序的主要环节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五个环节。

  • 立案:刑事诉讼的第一步是立案,经过检察机关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 侦查: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执法机关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和收集。
  • 起诉:检察机关经过审查决定起诉,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 审判: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进行审理,根据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 执行:判决生效后,执行机关对判决进行执行。

以上是刑法与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的基本知识,希望学生们能够努力学习,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在将来的法律实践中能够做到应用自如,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权利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