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仪器分析_30期末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94 min read

中国大学仪器分析_30期末答案(慕课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讲 光分析方法的中国作业基本概念(第一周)

第一讲 光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单元测验题

1、光谱分析法是大学答案答案一种( )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仪器分析方法。
A、仪器利用物质与光相互作用的分析信息
B、利用光的期末波动性
C、利用光的慕课粒子性
D、利用物质的课后折射、干涉、中国作业衍射和偏振现象

2、大学答案答案频率、仪器波长、分析波数及能量的期末关系是( )
A、频率越低,慕课波长越短,课后波数越高,中国作业能量越低
B、频率越低,波长越长,波数越低,能量越高
C、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波数越高,能量越高
D、频率越高,波长越长,波数越低,能量越高

3、电子能级间隔越小,电子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A、能量越高
B、波数越大
C、波长越长
D、频率越高

4、受激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如果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多余能量,这种现象称为( )
A、光的吸收
B、光的发射
C、光的散射
D、光的衍射

5、钠原子的第一共振线的波长为588.9nm和589.5nm,它们的激发能是( )。
A、2.10eV
B、0.21eV
C、21.0eV
D、0.021eV

6、同一电子能级,振动态变化时所产生的光谱波长范围是( )。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微波区

7、下列不属于光分析法的是( )
A、原子吸收分析法
B、分子荧光分析法
C、核磁共振分析法
D、质谱分析法

8、下列属于发射光谱法的是( )
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C、原子荧光光谱法
D、激光拉曼光谱法

9、光谱分析法包括( )。(此题为多选题)
A、红外吸收法
B、分子荧光法
C、激光拉曼法
D、电子衍射法
E、干涉法

10、根据辐射能量传递方式,光谱可分为( )。(此题为多选题)
A、发射光谱法
B、吸收光谱法
C、X射线衍射法
D、拉曼光谱法
E、荧光光谱法

第二讲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第二讲 原子发射光谱法单元测试题

1、原子发射光谱产生的原因是( )
A、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B、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C、原子外层电子跃迁与内层电子跃迁的共同结果
D、原子核能级跃迁

2、关于自吸与自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吸程度与光源中待测原子的密度有关
B、严重的自吸称为自蚀
C、相对于其他谱线,元素主共振线的自吸程度较弱
D、直流电弧光源的自吸现象比ICP光源严重

3、电离的原子受到外界能量激发后产生的发射谱线称为( )
A、原子线
B、离子线
C、特征线
D、吸收线

4、样品的气溶胶在等离子体的焰心区( )
A、电离
B、蒸发
C、原子化
D、激发

5、采用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特种钢材中痕量元素含量时,下列进样方法中测定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最好的是( )
A、固体激光蒸发
B、酸溶解-气动雾化
C、酸溶解-电热蒸发
D、固体电热蒸发

6、利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判断某元素是否存在( )
A、将该元素的所有谱线全部检出
B、只需检出该元素的两条以上的灵敏线和最后线
C、只需检出该元素的一条灵敏线和最后线
D、需要检出该元素的五条以上的谱线

7、ICP光源中产生“趋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焰炬表面的温度低而中心高
B、原子化过程主要在焰炬表面进行
C、焰炬表面的温度高而中心低
D、蒸发过程主要在焰炬表面进行

8、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某元素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配制三个或三个以上被测元素标准溶液
B、在相同条件下分析标准溶液与未知溶液
C、所绘制标准曲线的横、纵坐标分别为被测元素浓度与谱线强度
D、将标准曲线外推至于横坐标相交,交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值即为未知溶液中被测物的浓度值

9、在原子光谱定性分析时,常用来作为标准确定被测元素的发射波长的是( )
A、铁光谱
B、氢光谱
C、碳光谱
D、硅光谱

10、内标元素必须符合的条件之一是( )
A、必须是基体元素中含量最大的
B、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激发电位
C、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电离电位
D、与待测元素有相近的蒸发特性

11、原子发射光谱仪中光源的作用是( )
A、提供足够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离子化、激发
B、提供足够能量使试样灰化
C、将试样中的杂质除去,消除干扰
D、得到特定波长和强度的锐线光谱

12、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在一定波长范围内( )
A、随波长增加,色散率下降
B、随波长增加,色散率增大
C、不随波长而变
D、随分辨率增大而增大

13、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中,选择激发电位相近的分析线对是为了( )
A、减小基体效应
B、提高激发概率
C、消除弧温的影响
D、减小激发概率

14、在原子发射光谱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
A、交流电弧
B、火花
C、ICP
D、直流电弧

15、在原子发射古朴摄谱法定性分析时采用哈特曼光阑是为了( )
A、控制谱带高度
B、同时摄下三条帖光谱做波长参比
C、防止板移时谱线产生位移
D、控制谱线宽度

16、原子内部的电子跃迁可以在任意两个能级之间进行,所以原子光谱是有多条光谱线按一定顺序组成的。( )

17、光栅光谱为均排光谱,即光栅色散率几乎与波长无关。( )

18、由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所产生的谱线,通常也是最灵敏线、最后线。( )

19、自吸现象是由于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失去能量所造成的。( )

20、光谱线的强度与跃迁能级的能级差、高能级上的原子总数及跃迁概率有关。( )

第三讲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第三周 4.27~5.1 )

第三讲 原子吸收光谱法单元测试题

1、原子吸收光谱是( )
A、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时对光选择吸收产生的
B、基态原子吸收了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后又回到基态时产生的
C、分子的电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产生的
D、基态原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产生的

2、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共同点在于( )
A、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
B、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C、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
D、激发态原子产生的辐射

3、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光源的作用是( )
A、提供样品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
B、产生紫外光
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

4、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 )
A、火焰
B、空心阴极灯
C、氙灯
D、交流电弧

5、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 )
A、将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
B、将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
C、将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
D、将样品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

6、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下列哪种火焰组成的温度最高( )
A、空气-乙炔
B、空气-煤气
C、N2O-乙炔
D、空气-氢气

7、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火焰原子化器与石墨炉原子化器相比较,应该是( )
A、灵敏度要高,检出限却低
B、灵敏度要高,检出限也低
C、灵敏度要低,检出限却高
D、灵敏度要低,检出限也低

8、在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理论中,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光源发射线要比吸收线窄得多
B、光源发射线与吸收线的半宽度相当
C、吸收线要比光源发射线窄得多
D、单色器必须有很高的分辨率

9、质量浓度为0.100 μg mL-1的Mg在某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时,得吸光度为0.178,结果表明钙元素在此条件下的特征浓度(μg mL-1)为( )
A、0.0000783
B、0.562
C、0.00247
D、0.00783

10、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若基体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为了简便准确地进行分析,最好选择的方法是( )
A、标准曲线法
B、内标法
C、标准加入法
D、间接测定法

11、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 )
A、自然宽度
B、斯塔克变宽
C、洛伦兹变宽
D、多普勒变宽

12、在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多利用氘灯或塞曼效应进行背景扣除,扣除的背景主要是( )
A、原子化器中分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B、原子化器中干扰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C、空心阴极灯发出的非吸收线的辐射
D、火焰发射干扰

1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的单色器的位置和作用是( )
A、放在原子化器之前,并将激发光源发出的光变为单色光
B、放在原子化器之前,并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线分开
C、放在原子化器之后,并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线分开
D、放在原子化器之后,并将激发光源发出的连续光变为单色光

14、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时,以0.1 mg L-1铅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为0.24,测定20次的标准偏差误差为0.012,其检出限为( )
A、10 μg L-1
B、5 μg L-1
C、15 μg L-1
D、1.5 μg L-1

15、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在产生原理上的共同点是( )
A、辐射能与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
B、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辐射
C、辐射能与原子内层电子产生的跃迁
D、电能、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跃迁

16、氢化物原子化法和冷原子化法可分别测定( )
A、碱金属元素稀土元素
B、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C、Hg和As
D、As、Hg

17、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
A、Stokes荧光是指跃迁回到高于激发前所处的能级所发射的荧光,也即荧光波长小于激发线波长
B、共振荧光是指气态原子吸收共振线被激发后,激发态原子再发射出与共振线波长相同的荧光回到基态
C、阶跃线荧光是指辐射激发后,先以非辐射方式释放部分能量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再发射荧光返回低能级
D、敏化荧光是指受光激发的原子与另一种原子碰撞时,把激发能传递给另一个原子使其激发,由后者发射荧光

18、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背景吸收产生的干扰主要表现在( )
A、火焰中产生的分子吸收及固体微粒的光散射
B、共存干扰元素发射的谱线
C、火焰中待测元素产生的自吸现象
D、基体元素产生的吸收

19、下列哪种原子荧光是反斯托克斯荧光( )
A、铬原子吸收359.35 nm,发射357.87 nm
B、铅原子吸收283.31 nm,发射283.31 nm
C、铅原子吸收283.31 nm,发射405.78 nm
D、铊原子吸收377.55 nm,发射535.05 nm

20、与原子吸收相比,原子荧光分析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A、A、检测器灵敏度低
B、B、光源的影响
C、C、单色器的分辨率低
D、D、发射光的影响

第四讲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第四周 5.4~5.8)

第四讲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单元测试题

1、在紫外-可见分光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质的吸收峰( )。
A、消失
B、精细结构更明显
C、位移
D、分裂

2、紫外光度分析中,所用的比色皿是用( )材料制成的。
A、玻璃
B、盐片
C、石英
D、有机玻璃

3、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p*,p?p*,s?s*跃迁的化合物是( )。
A、一氯甲烷
B、丙酮
C、1,3-丁二烯
D、甲醇

4、许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线表明,它们的最大吸收常常位于200~400nm,因而这一光区应选用和光源为( )。
A、氘灯或氢灯
B、Nernst lamp
C、钨灯
D、空心阴极灯

5、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
A、波长变长
B、波长变短
C、波长不变
D、蓝移

6、对化合物CH3COCH=C(CH3)2的n?p*跃迁,当在下列溶剂中测定时,谱带波长最短的是( )。
A、环己烷
B、氯仿
C、甲醇
D、水

7、下列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的是( )。
A、热电偶
B、光电倍增管
C、光电池
D、光电管

8、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
A、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分子的电子结构
C、原子的电子结构
D、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

9、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有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10、紫外光谱是带光谱的原因是( )。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差大
D、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由振动及转动能级的跃迁

11、在化合物中,下列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的是( )。
A、s?s*
B、p?p*
C、n?s*
D、n?p*

12、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 )。
A、
B、
C、
D、

13、下列化合物中,p?p*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 )。
A、1,3-丁二烯
B、1,4-戊二烯
C、1,3-环己二烯
D、2,3-二甲基-1,3-丁二烯

14、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
A、向短波方向移动
B、向长波方向移动
C、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
D、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

15、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光源的种类个数
B、单色器的个数
C、吸收池的个数
D、检测器的个数

1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
A、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
B、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
C、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
D、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

1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 )
A、A、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
B、B、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
C、C、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
D、D、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

18、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H2SO4溶液
C、K2Cr2O7的水溶液
D、K2Cr2O7的硫酸溶液

19、某物质在某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e很大,则表明( )(此题为多选题)
A、A、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很大
B、B、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很强
C、C、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
D、D、在此波长处,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较高
E、E、在此波长处,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较低

20、标准曲线在应用过程中,应保证的条件是( )。
A、A、至少有5个点
B、B、所有的点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C、C、待测样品浓度应包括在标准曲线的直线范围之内
D、D、待测样品必须在于标准曲线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并使用相同的溶剂系统和显色系统
E、E、测定条件变化时,要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第五讲 分子发光光谱法(第五~六周 5.11 ~5.22)

第五讲 分子发光分析法单元测试题

1、分子荧光分析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选择性高的原因是( )。
A、分子荧光光谱为线状光谱,而分子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
B、能发射荧光的物质比较少
C、荧光波长比相应的吸收波长稍长
D、荧光光度计有两个单色器,可以更好地消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

2、荧光量子效率是指( )。
A、荧光强度与吸收光强度之比
B、发射荧光的量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之比
C、发射荧光的分子数与物质的总分子数之比
D、激发态的分子数与基态的分子数之比

3、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固定后,荧光强度与荧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
A、吸收光谱
B、激发光谱
C、荧光光谱
D、工作曲线

4、荧光波长固定后,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
A、吸收光谱
B、激发光谱
C、荧光光谱
D、工作曲线

5、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 )。
A、分子结构
B、激发光的波长
C、温度
D、溶剂的极性

6、下列结构中荧光效率最高的物质是( )。
A、苯酚
B、苯
C、硝基苯
D、苯甲酸

7、下列因素会导致荧光效率下降的有( )。
A、激发光强度下降
B、溶剂极性变小
C、温度下降
D、溶剂中含有卤素离子

8、为使荧光强度和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
A、激发光足够强
B、吸光系数足够大
C、试液浓度足够稀
D、仪器灵敏度足够高

9、在测定物质的荧光强度时,荧光标准溶液的作用是( )。
A、用做调整仪器的零点
B、用做参比溶液
C、用做定量标准
D、用做荧光测定的标度

10、荧光分光光度计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光源
B、光路
C、单色器
D、检测器

11、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弛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经系间窜越转移至激发三重态,再经过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这种光辐射称为( )。
A、分子荧光
B、分子磷光
C、瑞利散射光
D、原子荧光

12、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
A、空心阴极灯
B、氙灯
C、氚灯
D、硅碳棒

13、采用激光作为荧光光度计的光源,其优点是( )。
A、可以有效消除散射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
B、可以提高荧光法的选择性
C、可以提高荧光法的灵敏度
D、可以避免荧光熄灭现象的产生

14、萘及其衍生物在以下溶剂中能产生最大荧光的溶剂是( )。
A、1-氯丙烷
B、1-溴丙烷
C、1-碘丙烷
D、1,2-二碘丙烷

15、下列化合物中荧光最强、发射波长最长的化合物是( )。
A、
B、
C、
D、

16、下列化合物荧光量子产率最大的是( )
A、
B、
C、
D、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此题为多选题)
A、荧光发射波长永远大于激发波长
B、荧光发射波长永远小于激发波长
C、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D、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有关

18、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的条件是( ) (此题为多选题)
A、单色光;
B、ECl ≤ 0.05;
C、入射光强度I0一定;
D、样品池厚度一定

19、下列化合物中可产生荧光的化合物是( )
A、
B、
C、
D、

20、在相同条件下,荧光、延时荧光、磷光三者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 (此题为多选题)
A、荧光波长与延时荧光波长相等;
B、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延时荧光波长长;
C、磷光波长与延时荧光波长相等;
D、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延时荧光波长短

第六讲 电分析化学导论(第七周 5.25~5.29)

第六讲 电分析化学导论单元测验

1、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是( )
A、电位分析法
B、极谱分析法
C、电子能谱法
D、库仑滴定

2、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 )
A、Ag+活度
B、Cl-活度
C、AgCl活度
D、Ag+和Cl-活度之和

3、正确的饱和甘汞电极半电池组成为( )
A、Hg/Hg2Cl2(1mol/L)KCl(饱和)
B、Hg/Hg2Cl2(固)/KCl(饱和)
C、Hg/Hg2Cl2(固)/KCl(1mol/L)
D、Hg/Hg2Cl2(固)/KCl(饱和)

4、当金属插入其金属盐溶液时,金属表面和溶液界面会形成双电层,所以产生了电位差,此电位差为( )
A、液接电位
B、电极电位
C、电动势
D、膜电位

5、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
A、两种溶液接触前带有电荷
B、两种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产生的
C、电极电位对溶液作用的结果
D、溶液表面张力不同所致

6、进行电解分析时,要使电解能持续进行,外加电压应( )
A、保持不变
B、大于分解电压
C、等于分解电压
D、小于分解电压

7、衡量电极的极化程度的参数是( )
A、标准电极电位
B、条件电极电位
C、过电位
D、电池的电动势

8、浓差极化是由于在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附近溶液的浓度与主体溶液的浓度差别引起的,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A、电极电位
B、溶液浓度
C、搅拌程度
D、电流密度

9、区分电解池阴极和阳极的依据是( )
A、电极反应
B、电极材料
C、电极反应
D、离子浓度

10、区分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根据是( )
A、电极反应
B、电极材料
C、电极反应
D、离子浓度

11、下列参数中,不属于电分析化学方法所测量的是( )
A、电动势
B、电流
C、电容
D、电量

12、电解时,由于超电位存在,要使阳离子在阴极上析出,其阴极电位要比可逆电极电位( )
A、更正
B、更负
C、二者相等
D、无规律

13、下列不是作为一个参比电极的条件的是( )
A、电位的稳定性
B、固体电极
C、重现性好
D、可逆性好

14、电解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
A、电解方程式
B、法拉第电解定律
C、Fick扩散定律
D、(A)、(B)、(C)都是基础

15、对于极化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此题为多选题)
A、阴极电位变负
B、阴极电位变正
C、阳极电位变正
D、阳极电位变负

16、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是随着待测粒子的活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17、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随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变化而变化,且响应快。

18、液接电位产生的是由于两相界面存在着电阻层。

19、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随电极内K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20、参比电极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且电极单位的大小取决于内参比溶液。

第七讲 电位分析法(第八周 6.1~6.5)

第七讲 电位分析法单元测验

1、pH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
A、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
B、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
C、内外溶液中的H+活度系数不同
D、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2、测定溶液pH时,用标准缓冲液进行校正的目的是消除( )
A、不对称电位
B、液接电位
C、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
D、温度

3、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是( )。
A、浓度高,体积小
B、浓度低,体积小
C、体积大,浓度高
D、体积大,浓度低

4、在直接电位法中的指示电极,其电位与被测离子的活度的关系为( )
A、无关
B、成正比
C、与其对数成正比
D、符合能斯特方程

5、用氯化银晶体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氯离子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应选用的盐桥为:( )
A、KNO3
B、KCl
C、KBr
D、KI

6、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在使用前需用低浓度的氟溶液浸泡数小时,其目的( )
A、清洗电极
B、检查电极的好坏
C、活化电极
D、检查离子计能否使用

7、使pH玻璃电极产生钠差现象是由于( )
A、玻璃膜在强碱性溶液中被腐蚀
B、强碱溶液中Na+浓度太高
C、强碱溶液中OH-中和了玻璃膜上的H+
D、大量的OH-占据了膜上的交换位点

8、电位法测定时,溶液搅拌的目的( )
A、缩短电极建立电位平衡的时间
B、加速离子的扩散,减小浓差极化
C、让更多的离子到电极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D、破坏双电层结构的建立

9、氟化镧单晶膜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
A、氟离子在晶体膜表面氧化而传递电子
B、氟离子进入晶体膜表面的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C、氟离子穿透晶体膜而使膜内外氟离子产生浓度差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D、氟离子在晶体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10、在含有Ag+、Ag(NH3)+和Ag(NH3)2+的溶液中,用银离子选择性电极,采用直接电位法测得的活度是 ( )
A、Ag+
B、Ag(NH3)+
C、Ag(NH3)2+
D、Ag++Ag(NH3)++Ag(NH3)2+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氟电极的电位 ( )
A、随试液中氟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B、随试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C、与试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无关
D、上述三种说法都不对

12、在电位滴定中,以DE/DV-V(E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作图绘制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为( )
A、曲线的最大斜率
B、曲线的最小斜率
C、曲线的斜率为零时的点
D、DE/DV为零时的点

13、玻璃电极钠离子选择性电极对钾离子的选择性系数为0.002,这说明电极对钠离子的敏感性为钾离子的( )倍。
A、0.002
B、500
C、2000
D、5000

14、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时在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中加入TISAB的目的是( )
A、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B、维持溶液具有相同的活度系数和副反应常数
C、消除干扰离子
D、提高响应速度

15、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元件是( )。
A、电极杆
B、敏感膜
C、内参比电极
D、导线

16、电位分析法包括直接电位法和间接电位法。

17、用pH玻璃电极测定溶液的pH时,采用的方法是直接比较法。

18、Ca2+选择性电极一定是玻璃膜电极。

19、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膜电位随着试液中的Cl-活度的增加而增加。

20、酶电极是基于界面上发生酶催化反应而进行测定的。

第八讲(part 2) 伏安和极谱新分析法(第九周 6.8~6.12)

第八讲(part 2) 伏安和极谱新分析法单元测验

1、平行极谱催化波电流比其扩散电流要大,是由于( )
A、电活性物质形成配合物,强烈吸附于电极表面
B、电活性物质经化学反应而再生,形成了催化循环
C、改变了电极反应的速率
D、电极表面状态改变,降低了超电压

2、催化电流和扩散电流的区别可以通过电流随汞柱高度和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催化电流的特征是( )
A、电流不随汞柱高度变化,而随温度变化较大
B、电流不随汞柱高度变化,而随温度变化较小
C、电流不随汞柱高度变化也不随温度而变化
D、电流随汞柱高度变化,随温度变化也较大

3、在1mol/LKCl支持电解质中,Tl+和Pb2+的半波电位分别为-0.482V和-0.431V,过要同时测定两种离子应选下列哪种极谱法?( )
A、方波极谱法
B、经典极谱法
C、单扫描极谱法
D、催化极谱法

4、某有机化合物在滴汞电极上还原产生极谱波 R+nH++ne-?RHn,请问其E1/2( )
A、与R的浓度有关
B、与H+的浓度有关
C、与RHn的浓度有关
D、与谁都无关

5、若要测定1.0′10-7mol/LZn2+,宜采用的极谱方法是( )
A、直流极谱法
B、单扫描极谱法
C、循环伏安法
D、脉冲极谱法

6、循环伏安法在电极上加电压的方式是( )
A、线性变化的直流电压
B、锯齿形电压
C、脉冲电压
D、等腰三角形电压

7、平行催化波的灵敏度取决于( )
A、电活性物质的扩散速度
B、电活性物质速度
C、电活性物质的浓度
D、电极周围反应层中与电极反应相偶合的化学反应速度

8、在极谱分析中各种电极过程可以用电流与汞柱高度的关系来判断,当电极过程中伴随有表面吸附电流时与汞柱高度的关系是( )。
A、h1/2
B、h0
C、h
D、h2

9、为了提高溶出伏安法的灵敏度,在微电极上电极富集的时间( )
A、越长越好
B、越短越好
C、一定时间
D、根据实验来确定

10、常规脉冲极谱法,再设定的直流电压上,在滴汞电极的汞滴生长末期施加一个( )
A、方波电压
B、锯齿波电压
C、矩形脉冲电压,其振幅随时间增加
D、矩形摸宠电压

11、溶液中氢离子在滴汞电极上还原而产生的氢波,一般发生的电位是( )
A、-1.2V~-0V(vs. SCE)
B、-1.2V ~-1.4V(vs.SCE)
C、0V~-1.4V(vs. SCE)
D、-1.0V~-1.2V(vs. SCE)

12、与直流极谱相比,单扫描极谱大大降低的干扰电流是( )
A、电容电流
B、迁移电流
C、残余电流
D、极谱极大

13、循环伏安法主要用于( )
A、微量无极分析
B、定量分析
C、定性和定量分析
D、电极过程研究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脉冲极谱由于增大了法拉第电流,改善了信噪比,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B、脉冲极谱能很好地克服残余电流,从而提高了信噪比
C、脉冲极谱能很好地克服充电电流,从而提高了信噪比
D、脉冲极谱能有效地克服背景电流,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15、阳极溶出伏安法对痕量金属离子的测定有独特之处,其原因是( )
A、金属离子在阳极分解前,被富集在微电极上,在分解时电流密度显著增加
B、技术离子是在控制电位下被沉积的,故它是一种选择性较好的方法
C、它是用实验测得的电流与浓度成正比的位移痕量分析方法
D、它还适合于不可逆电极的反应

16、脉冲极谱法是在一个缓慢改变的直流电压上,在每个滴汞电极生长后期的某一个时刻,叠加上一个矩形脉冲电压,并在脉冲电压结束前的一定时间范围测量脉冲电解电流的极谱法。

17、脉冲记谱能很好的克服充电电流,从而提高了信噪比

18、单扫描极谱和循环伏安法中,对可逆电极过程,Ep随n的增大而负移。

19、极谱分析应用于有机物较之应用于无机物少,其原因是半波电位较负,易受氢波的干扰。

20、阳极溶出伏安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这主要是由于经过预先长时间的电解富集,使在电极表面上被测量的浓度增大,从而提高了灵敏度。

第八讲(part 1)伏安和极谱分析法(第九周 6.8~6.12)

第八讲 (part 1) 伏安和极谱分析法单元测验

1、在极谱分析中,通氮气除氧后,需静置溶液半分钟,其目的是( )。
A、防止在溶液中产生对流传质
B、有利于在电极表面建立扩散层
C、使溶解的气体逸出溶液
D、使汞滴周期恒定

2、在下列极谱分析操作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通N2除溶液中的溶解氧
B、加入表面活性剂消除极谱极大
C、恒温消除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D、在搅拌下进行减小浓差极化的影响

3、极谱定量测定的溶液浓度大于10-2mol/L时,一定要定量稀释后进行测定,是由于( )。
A、滴汞电极面积较小
B、溶液浓度低时,才能使电极表面浓度易趋于零
C、浓溶液残余电流大
D、浓溶液杂质干扰大

4、金属配离子的半波电位一般要比简单金属离子半波电位负,半波电位的负移程度主要决定于( )。
A、配离子的浓度
B、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C、配位数大小
D、配离子的活度系数

5、下列参数( )不是尤考维奇方程式中的参数。
A、扩散系数D
B、汞滴流速m
C、滴汞周期t
D、半波单位E1/2

6、扩散电流的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 )
A、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随温度降低而增加
D、与温度无关

7、极谱分析是特殊的电解分析,其电解条件的特殊性表现在( )
A、使用了两支性能相反的电极,通过电解池的电流很大
B、极谱分析时溶液保持静止,加有大量的支持电解质
C、试液浓度越小越好
D、A和B

8、严重限制经典极谱分析检测下限的因素是( )
A、电解电流
B、扩散电流
C、极限电流
D、充电电流

9、消除电迁移电流的方法是( )
A、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支持电解质
B、在溶液中加入Na2CO3
C、在溶液中加入明胶等极大抑制剂
D、在溶液中加入掩蔽剂

10、极谱分析时,抑制极谱极大的办法是( )
A、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支持电解质
B、在溶液中加入Na2CO3
C、在溶液中加入明胶等极大抑制剂
D、在溶液中加入掩蔽剂

11、扩散电流的大小与汞柱高度的关系是( )
A、idμh1/2
B、idμh
C、idμh2
D、idμh1/3

12、在酸性溶液中,消除有O2而产生的氧波的方法是( )
A、在溶液中通入N2、H2等气体
B、在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C、在溶液中加入Na2SO3晶体数粒
D、在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

13、按电极反应的可逆性来分,可将极谱波分为( )
A、还原波
B、氧化波
C、综合波
D、可逆波和不可逆波

14、半波电位是否为定值与下列因素( )无关。
A、温度
B、支持电解质种类
C、支持电解质浓度
D、共存的其他反应离子

15、当两种物质共存时,不产生叠波的条件是:两物质的半波电位相差( )
A、30V
B、30.1V
C、30.5V
D、3 0.2V

16、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半波电位,这是极谱定性分析的基础。

17、电解液中的微量杂质和未除净的微量氧在滴汞电极上还原所产生的电解电流时残余电流的主要部分。

18、电容电流又叫充电电流,它是由电极反应产生的,所以又称之为法拉第电流。

19、对于不可逆极谱波,其电极反应速度很快,比电活性物质从溶液向电极表面扩散的速度要快得多。

20、按电极反应的氧化还原性质,可将极谱波分为还原波(阳极波)、氧化波(阴极波)和综合波(阴阳联波)。

第九讲 色谱法导论 (第十周 6.15~6.19)

第九讲 色谱法导论单元测试题

1、在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
A、保留值
B、峰面积
C、分离度
D、半峰宽

2、在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
A、保留时间
B、保留体积
C、半峰宽
D、峰面积

3、用分配柱色谱法分离A、B和C三组分的混合样品,已知它们的分配系数KA>KB>KC,则其保留时间的大小顺序应为( )
A、A<C<B
B、B<A<C
C、A>B>C
D、A<B<C

4、色谱分离时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分别由哪两个参数表现出来( )
A、色谱峰保留值和半宽度
B、色谱峰峰高和半宽度
C、色谱峰峰底宽和峰高
D、色谱峰标准偏差和选择性因子

5、由于组分与固定相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组分在柱内滞留所消耗的时间是( )
A、保留时间
B、死时间
C、调整保留时间
D、溶剂延迟时间

6、良好的气-液色谱固定液要求( )
A、蒸气压低、稳定性好
B、化学性质稳定
C、溶解度大, 对相邻两组分有一定的分离能力
D、(1)、(2)和(3)

7、理论塔板数n是( )
A、柱效的量度
B、色谱柱选择性
C、色谱分析速度
D、色谱柱总分离性能

8、根据范蒂姆特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佳流速使理论塔板高度最大
B、最佳流速时理论塔板数最大
C、最佳理论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
D、最佳理论塔板数时理论塔板高度最大

9、某色谱柱长1m时,其分离度为1.0,问要实现完全分离(R = 1.5),色谱柱至少应为多长:( )
A、1.5m
B、2.25m
C、3m
D、4.5m

10、既能反映柱效率又能反映选择性指标( )
A、分离度
B、理论塔板数
C、峰面积
D、保留值

11、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提高柱效,可以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使用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气体作载体
B、减小液膜厚度
C、改变流动相的种类
D、改变柱压

12、塔板理论不能用于( )
A、塔板数计算
B、塔板高度计算
C、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
D、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3、用一色谱柱分离A,B的混合物,组分A,B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 min,12.5 min,色谱柱对它们的理论塔板数均为5 000,若要求两组分的保留时间不变,要使A,B两组分达到完全分离的要求,则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应为( )
A、7.56×103
B、5.43×103
C、1.09×104
D、2.17×104

14、在色谱分析中,柱长从1m 增加到4m ,其它条件不变,则分离度增加( )
A、4 倍
B、1 倍
C、2 倍
D、10 倍

15、要使相对保留值增加,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采用最佳线速
B、用高选择性固定相
C、采用细颗粒载体
D、减少柱外效应

16、色谱图中被测组分峰的半宽度与( )因素有关。
A、极性差异
B、沸点差异
C、热力学性质
D、动力学性质

17、色谱法中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柱温和柱压下,组分在两相之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 )
A、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浓度之比
B、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
C、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重量比
D、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重量比

18、色谱法中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的表达式为( )
A、5.54(tR/Y1/2)2
B、5.54(tR/Y)2
C、16(tR/Y1/2)2
D、16(tR/Y)2

19、提高色谱柱柱效的可行方法是( )(此题为多选题)
A、选择粒度较小的固定相
B、降低固定相的粒度分布
C、选择球形固定相
D、均匀装填
E、选择适宜的流动相

20、下列有关色谱分离机理说法正确的是( )。
A、吸附色谱是利用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B、分配色谱是利用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度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C、吸附色谱是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上的亲和力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D、分配色谱是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E、分配色谱是利用组分在粒子交换剂上的亲和力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第十一讲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十周 6.22~6.26)

第十一讲 液相色谱法单元测试题

1、液相色谱适宜的分析对象是( )
A、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B、高沸点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C、所有有机化合物
D、所有化合物。

2、HPLC与GC的比较, 可忽略纵向扩散项, 这主要是因为( )
A、柱前压力高
B、流速比GC的快
C、流动相黏度较大
D、柱温低

3、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A(g), 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B(g), 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g/mL), 在流动相中浓度为cB(g/mL), 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
A、mA/mB
B、mB/mA
C、cB/cA
D、CA/CB

4、在分配色谱法与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中, 选择不同类别的溶剂(分子间作用力不同)以改善分离度, 主要是( )
A、提高分配系数比
B、容量因子增大
C、保留时间增长
D、色谱柱柱效提高

5、分离结构异构体, 在下述四种方法中最适当的选择是( )
A、吸附色谱
B、反离子对色谱
C、亲和色谱
D、空间排阻色谱。

6、分离糖类化合物, 选以下的柱子( )最合适
A、ODS柱
B、硅胶柱
C、氨基键合相柱(碳水化合物柱)
D、氰基键合相柱

7、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
A、异构体
B、沸点相近, 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
C、沸点相差大的试样
D、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

8、下列因素对理论塔板高度没有影响的是( )
A、填料的粒度
B、流速
C、填料粒度的均匀程度
D、色谱柱的柱长
E、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情况

9、吸附作用在下面哪种色谱方法中起主要作用( )
A、液-液色谱法
B、液-固色谱法
C、键合相色谱法
D、离子交换法

10、当用硅胶为基质的填料作固定相时, 流动相的pH范围应为( )
A、在中性区域
B、5~8
C、1~14
D、2~8

11、在液相色谱中, 提高色谱柱柱效的最有效途径是( )
A、减小填料粒度
B、适当升高柱温
C、降低流动相的流速
D、增大流动相的流速.

12、在正相色谱中, 若适当增大流动相极性则( )
A、样品的k降低, tR降低
B、样品的k增加, tR增加
C、相邻组分的α增加
D、对α基本无影响

13、用ODS柱分析一有机弱酸混合物样品, 以某一比例甲醇-水为流动相时, 样品容量因子较小, 若想使容量因子适当增加, 较好的办法是( )
A、增加流动相中甲醇的比例
B、增加流动相中的水的比例
C、流动相中加入少量HAc
D、流动相中加入少量的氨水

14、如果样品比较复杂, 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 要准确测量保留值有一定困难时, 可选择以下方法( )定性
A、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
B、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的办法定性
C、利用文献保留值数据定性
D、与化学方法配合进行定性。

15、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热导池检测器
D、荧光检测器

16、离子色谱的主要特点是( )
A、高压、高效、高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
B、采用柱后抑制技术和电导检测, 特别适合离子分析
C、采用了阴离子专用检测器, 对阴离子分析有高灵敏度
D、采用紫外检测器合柱压衍生装置, 对离子分析有高效

17、高压、高效、高速是现代液相色谱的特点, 采用高压主要是由于( )
A、可加快流速, 缩短分析时间
B、高压可使分离效率显著提高
C、采用了细粒度固定相所致
D、采用了填充毛细管柱。

18、20液相色谱的H-u曲线( )
A、与气相色谱的一样,存在着Hmin
B、H随流动相的流速增加而下降
C、.H随流动相的流速增加而增加
D、H受u影响很小

19、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时, 不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出峰的是( )(此题为多选题)
A、外标标准曲线法
B、内标法
C、面积归一化法
D、外标法。

20、在液相色谱中, 为了改善分离的选择性, 下列措施( )是有效的?(此题为多选题)
A、改变流动相种类
B、改变固定相类型
C、增加流速
D、改变填料的粒度

中国大学仪器分析_30

中国大学仪器分析是指在中国大学中开展的一项科研活动,目的是研究和开发新的、高效的仪器分析方法,以满足国内外的科研需求和生产需求。

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

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手工操作阶段:在这个阶段,所有的样品制备和分析都是由人工完成的,缺点是分析速度慢,精度不高。
  • 机械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些基本的分析操作开始自动化,如计算机控制的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
  • 自动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几乎所有的分析操作都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如全自动分析仪和元素分析仪。
  • 智能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仪器开始具有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判断和调整参数,提高分析效率和精度。
  • 互联网+阶段:在这个阶段,仪器开始与互联网结合,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共享。

中国大学仪器分析的现状

中国大学仪器分析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设备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和投入,各大学的实验室和研究所的仪器设备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满足更高层次的科研需求。
  • 新技术不断涌现:中国大学仪器分析在新的技术和方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化学计量学、多维色谱和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等。
  • 仪器共享平台得到建设:为了提高利用率和降低成本,各大学建设了仪器共享平台,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加方便地共享仪器资源。

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大学仪器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高通量技术的应用:高通量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量样品的快速分析,将在新药研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信息,并且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预测,将在生物医学、环境和食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精准医学的发展:精准医学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精准的诊断方法,仪器分析将在这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结论

中国大学仪器分析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将在高通量技术、大数据和精准医学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