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1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古诗百首赏析_1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57 min read

尔雅古诗百首赏析_1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思乡诗(一)

《苏幕遮 碧云天》测试题

1、尔雅选择对这首词作上阕的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上阕主要写景,百首视角由下及上,赏析由远到近
B、课后作者以碧云、答案黄叶、学习绿波、通题翠烟、目答夕阳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尔雅秋景图
C、“芳草无情”二句承上启下,古诗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百首隐含了作者的赏析离情别绪
D、上阕展现了辽阔苍茫的课后秋景,使天、答案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2、选择下列诗句中范仲淹的名句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选择这首词中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的诗句
A、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B、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D、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枫桥夜泊》测试题

1、选择《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描写的季节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品味全诗,选择能够代表这首诗“诗眼”的字
A、霜
B、愁
C、眠
D、到

3、选择对“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夜半时分,寒山寺悠悠的钟声飘至客船之上,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B、表现了诗人被钟声所扰而不能寐的无奈心情
C、“夜半钟声”衬托出了夜的静谧,创造了悠远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D、结句使全诗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泊船瓜洲》测试题

1、选择对本诗作者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王安石字介甫,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B、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王安石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作者是在第二次拜相,奉召进京途中写下的这首诗

2、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谓山高水长,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A、因为诗人已经快要到家了
B、因为诗人心系家乡、思乡心切
C、因为交通工具便利
D、因为马不停蹄连夜赶路

3、选择对本诗最后两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第三句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B、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象变化
C、“春风”和“明月”既是实写,又是带有诗人情思的意象
D、结句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希望早日回到朝廷做官的愿望

《游子吟》测试题

1、《游子吟》中孟郊抓住哪个细节来以小写大?
A、缝衣
B、浣衣
C、晒衣
D、叠衣

2、选择下面那句诗没有借鉴《游子吟》中以小写大的细节?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B、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蒋士铨)
C、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
D、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杜牧)

3、《游子吟》中诗人深层感情是什么?
A、欢欣
B、悲切
C、感恩
D、喜悦

思乡诗(二)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测试题

1、选择对“人人尽说江南好”中“尽”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A、完
B、都
C、反复
D、终结

2、《菩萨蛮》表面是留恋江南,背后还有一层意味是什么?
A、辛酸
B、开心
C、幸福
D、喜悦

3、选择下列评语不是评价《菩萨蛮》的一项
A、决绝语,正是凄楚语。
B、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C、只眼前景,口边语,一倒转来说,便曲折有余味。
D、“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

《杂诗其二》测试题

1、“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为什么短短十字两次出现 “故乡”?选出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
A、无意义重复
B、造成韵律的回环
C、表现诗人急切的情态
D、对家乡十分惦念

2、选出下列没有运用以虚写实的诗句
A、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
B、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
C、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3、唐初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将家乡的旧园、树、竹、梅问了个遍,却不及王维只问家中“寒梅”,这是因为什么?
A、王绩没有在诗中留下空白,引发读者想象
B、王绩没有王维思乡情切
C、王绩没有王维出名
D、王绩的诗写于王维之前

《苏幕遮 燎沉香》测试题

1、词的上片“燎沉香,消溽暑”,是从什么方面进行的描写?
A、听觉
B、视觉
C、嗅觉
D、触觉

2、“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的“举”字,写出了荷花的什么姿态?
A、柔美婉约
B、亭亭玉立
C、强壮有力
D、柔弱不堪

3、“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究竟是实写,还是虚写呢?
A、实写
B、虚写
C、虚实结合
D、以上都不对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测试题

1、苏轼的诗歌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哪位诗人并称“苏黄”?
A、黄庭坚
B、黄遵宪
C、黄仲则
D、黄歇

2、本词小序中提到的“子由”,是作者苏轼的什么人?
A、挚友
B、胞弟
C、父亲
D、堂兄

3、本词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惆怅失落
B、忧愁苦闷
C、积极乐观
D、悲愤不平

思乡诗(三)送别诗(一)

《黄鹤楼》测试题

1、诗歌首联诗人起笔,是从什么方面来写黄鹤楼的?
A、山川丽景
B、远古神话
C、历史故事
D、雄奇建筑

2、颈联中提到的“鹦鹉洲”,和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崔颢
B、李白
C、弥衡
D、杜甫

3、尾联以“愁”字作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壮志难酬
B、思乡情怀
C、忧国忧民
D、怀才不遇

《雨霖铃 寒蝉凄切》测试题

1、选择下面的诗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
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选择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留恋处,兰舟催发:“兰舟”是对“船”的美称,此处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船夫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处“执手”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执手”与“执子之手”意思相同,指恋人要相伴到老
C、此去经年:此处“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D、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处“堪”指忍受,意思是指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忍受得了

3、选择下列对本词的介绍有误的一项
A、本词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柳永,字耆卿,是北宋慢词第一人,他通晓音律,熟悉旧调,并善于吸收民间语言,明白晓畅,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可见其词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B、本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极力渲染了离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婉约多致
C、本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虽仕途得意,但不忍与恋人离别,心情十分忧郁,这种忧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
D、本词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婉约词的特点,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赋得古原草送别》测试题

1、选择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离离:形容野草很多
B、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C、远芳:指远处的野花
D、王孙:贵族的后代,这里泛指远游者

2、选择下列诗句最能表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一项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D、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选择对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解释有误的一项
A、此处“远芳”“晴翠”都是写草,但是又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指古原上草的清香弥漫;翠曰“晴”,则写出草在阳光的映照下,更加青翠动人
B、此处“侵”“接”写出了草的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了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着重表现古原的荒芜凋敝之感,并借此引出“送别”的主题
D、“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将抽象的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诗到此点明“送别”,关合全篇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测试题

1、选择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选择对下列加点词语解析有误的一项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古时候,离开家乡,到远地去求学,称为“游士”或“游学”,如去做官,就称为“游宦”,也称“宦游”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处的“之”作代词,翻译为“他”代指杜少府
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此处“风烟”指朦胧的景物,此处为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是说在风烟朦胧中,遥望蜀州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句是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交往的名句,它表达的是留恋,却化解了离别时的悲伤,与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选择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是首送别诗,当时王勃之友杜少府去蜀州任职,诗人在送友路上作此诗,对友人表示劝勉,表达了友人离别时深深的伤感之情
B、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处。“城阙”指京城长安;“五津”是杜少府要去之地
C、颔联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表现了诗人感情之真挚,胸襟之豁达;颈联笔锋一转,凝练鲜明地表达了对离别的看法,是安慰朋友,也是安慰自己,情理交融,乃全诗最精警之处,也是千古佳句
D、尾联紧接前三联,诗人劝慰杜少府,在离别时不要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小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送别诗(二)爱情诗(一)

《别董大》测试题

1、《别董大》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著名的( )诗人( )
A、唐 田园诗 王维
B、唐 边塞 王昌龄
C、唐 边塞 高适
D、唐 边塞 王之涣

2、选择对“千里黄云白日曛”一句中“曛”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A、昏暗,指夕阳西下时的昏黄景色
B、落日的余光
C、烟熏的气味
D、放在火上烤,冒出的烟

3、“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中“识”是什么意思?
A、认识
B、赏识
C、学识
D、才识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测试题

1、“青莲居士”指的下列哪位诗人的号?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清照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一句中“蓬莱”指的是什么?
A、山东蓬莱
B、汉代文章
C、古代仙山
D、一个人名

3、选择对“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中“愁”理解正确的一项
A、离别之愁
B、醉酒之愁
C、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抑郁
D、思乡之愁

《蒹葭》测试题

1、选择出自《蒹葭》的成语
A、在水一方
B、白露为霜
C、蒹葭苍苍
D、所谓伊人

2、本诗既被称为爱情诗,又被称为(  )诗
A、叙事
B、写景
C、哲理
D、抒情

3、诗中第二章是以( )起兴?
A、岸边秋水
B、水中秋景
C、岸上秋色
D、岸边秋景

《关雎》测试题

1、选择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A、赋
B、比
C、兴
D、颂

2、本诗的第二副画面是什么?
A、爱慕
B、苦恋
C、相思
D、偶成

3、诗中哪个词语为“叠韵词”?
A、窈窕
B、关关
C、参差
D、雎鸠

爱情诗(二)边塞诗(一)

《声声慢 寻寻觅觅》测试题

1、李清照被后人誉为什么?
A、词中之仙
B、一代天骄
C、一代诗仙
D、一代词宗

2、李清照词风的转折点为哪个时期?
A、陈桥兵变
B、安史之乱
C、靖康之变
D、王安石变法

3、全诗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A、忧愁苦闷
B、知人论世
C、壮志难酬
D、恬静闲适

《鹊桥仙 纤云弄巧》测试题

1、在中国传统节日里,“七夕”又称为什么?
A、上元节
B、情人节
C、乞巧节
D、中秋节

2、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着力抒写的思想主题是什么?
A、诚挚不渝的爱情
B、伤春惜时的感伤
C、仕途失意的愤懑
D、旷达潇洒的情怀

3、以下哪一句是本诗的点睛之笔,于婉约的情思中显露出豪迈的气概?
A、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B、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C、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桃夭》测试题

1、以下诗经篇目中,哪一篇不是描写婚姻爱情生活?
A、《桃夭》
B、《关雎》
C、《采薇》
D、《葛覃》

2、以下哪个词是描写桃花的明媚艳丽?
A、夭夭
B、灼灼
C、华
D、蓁蓁

3、选择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是庆贺新婚的诗歌,可能是新娘的女伴送她出门时所唱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句可以理解为这个姑娘回来,定能使家庭幸福
C、本诗是一篇关于民间婚嫁的诗。旧社会乡村人举行婚礼之时,有些地方要歌《桃夭》三章
D、《桃夭》和《樛木》同为恭贺新婚的诗歌,不同的是后者是祝贺新婚男子的诗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测试题

1、本诗的线索是什么?
A、武判官
B、雪
C、北风
D、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对偶
B、拟人 对偶
C、对偶 夸张
D、排比 夸张

3、选择对下面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边塞诗(二)

《使至塞上》测试题

1、《使至塞上》一诗从体裁上看,是( )诗;从内容上看,是( )诗
A、五言律诗 山水诗
B、五言律诗 边塞诗
C、绝句 山水诗
D、绝句 边塞诗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中的“长河”指的是什么?
A、长长的河
B、长江
C、黄河
D、淮河

3、选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燕、孤烟、长河、落日为对象,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势博大
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诵读时应该使用急促的节奏,低沉、悲凉的语调,表现劲拔、坚毅之美和苍茫之感
D、尾联写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语透雄豪,既见军情紧急,又见诗人对战事的关心

《出塞》测试题

1、“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A、比喻
B、对偶
C、拟人
D、互文

2、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B、思念家乡
C、怀念英雄
D、感叹岁月流逝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中,“但使”的意思是什么?
A、然而
B、但是
C、只要
D、即使

《凉州词》测试题

1、选择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2、选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的景象
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
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
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

3、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什么?
A、哀怨的曲调
B、豁达广阔的胸怀
C、边防将士思乡之情
D、“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测试题

1、选择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一座孤城
B、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
C、“千嶂”指的是重重的障碍
D、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2、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 “人不寐”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感情。选择不属于“人不寐”的原因的一项
A、功业未成
B、羌管扰人
C、归期无计
D、思念家乡

3、选择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词的上阕描写词人身临其境的景物,下阕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咏史诗(一)

《念奴娇 赤壁怀古》测试题

1、首句“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是指什么?
A、宽阔的江面
B、长江
C、黄河
D、狭长的江面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借代
C、拟人
D、引用

3、选择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恰当的一项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继承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婉约派的先河
B、这首词是苏轼被贬沧州时所作,他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全词意境开阔,但是“人生如梦”的慨叹抒发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对全词豪放的词风造成了一定影响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测试题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是谁?
A、李清照
B、苏轼
C、辛弃疾
D、柳永

2、下面哪一个人物不是词中所写的?
A、周瑜
B、刘裕
C、廉颇
D、刘义隆

3、诗中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选择分析正确的一项
A、表示作者感觉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B、词句的意思是,谁会来问:廉颇老了,还能吃饭吗?这是词人对廉颇的嘲讽
C、词人以廉颇自比,觉得自己年纪太大,朝廷弃而不用也是可以理解的
D、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蜀相》测试题

1、诗人写作《蜀相》一诗是在什么时期?
A、长安时期
B、成都时期
C、洛阳时期
D、中原时期

2、杜甫《蜀相》一诗的题材是什么?
A、怀古诗
B、山水田园诗
C、爱情诗
D、边塞诗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使用什么手法?
A、托物言志
B、借古讽今
C、用典抒情
D、借景抒情

《山坡羊 潼关怀古》测试题

1、散曲中“望西都”的“西都”指的是哪?
A、北京
B、洛阳
C、成都
D、长安

2、“峰峦如聚,山坡如怒”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偶

3、选择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B、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
C、“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和“赢,都变作了土;输,都变作了土”都宣扬了“一切皆空”的思想

咏史诗(二)咏物诗(一)家国情怀(一)

《登幽州台歌》测试题

1、关于陈子昂,选择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
A、陈子昂是盛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B、陈子昂力倡汉魏风骨,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要有真情实感
C、因曾担任左拾遗,后世称陈子昂为陈拾遗
D、陈子昂是幽州射洪人

2、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选择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指燕昭王, “来者”是指自己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句中 “悠悠”是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是悲痛伤感的样子
C、诗歌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展现空间的辽阔
D、诗人慷慨悲歌,以深沉的感情、苍凉的笔调,吊古伤今,抒发了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感慨

3、《登幽州台歌》深受哪个著作 的影响?在艺术手法独特,在句式上采用了长短参差的句法。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
D、《古诗十九首》

《卜算子 咏梅》测试题

1、谁最爱梅花的“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A、陶渊明
B、周敦颐
C、苏东坡
D、陆游

2、这首咏梅词,作者采取什么手法,借以表现其信念和品格?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D、对偶

3、选择对该词下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无意苦争春”,“无意”二字突出表现梅花谦虚博大的胸怀
B、“一任群芳妒”是写“群芳”的狭隘心胸和梅花的傲慢
C、“零落成泥碾作尘”是写梅花受到环境的摧残,即使成了泥和尘,也是“香如故”,始终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
D、陆游是南宋爱国词人,主张抗金,但屡遭投降派的打击,所以情绪愤懑抑郁。词中的梅花寂寞凄凉但高洁品格不变,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竹石》测试题

1、《竹石》是一首什么诗?
A、题画诗
B、田园诗
C、宮怨诗
D、无题诗

2、“咬定青山不放松”形容的是什么?
A、松柏
B、竹子
C、梅花
D、兰花

3、在《竹石》一诗中什么是恶势力的代表?
A、松柏
B、竹子
C、风
D、破岩

《已亥杂诗》测试题

1、九州指什么?
A、九个州县
B、中国
C、中原
D、地名

2、龚自珍是哪朝人?
A、清朝
B、民国
C、元末清初
D、清末民初

3、“风雷”在文中具有政治化,与下列哪句的喻意一致?
A、“夏天的天气就是多变,一会就暴雨磅礴”中的“暴雨”
B、“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中的“暴风雨”
C、“急急如令令,风雨雷电”中的“风雨雷电”
D、“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电闪雷鸣”中的“电闪雷鸣”

家国情怀(二)

《满江红 怒发冲冠》测试题

1、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奸臣谋害
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2、选出对这首词的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开头三句写作者倚栏远眺,在一片风雨凄迷中,作者仿佛看到了中原人民在金兵铁蹄蹂躏下辗转呼号的惨境,以致于“怒发冲冠”
B、“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两句写自己已30多岁,建立的一些功业已化为了尘土,只留下当年披星戴月转战千里的回忆
C、“驾长车”句写自己要驾着战车向敌军猛攻,要把敌人的要塞贺兰山踏破缺口,践为平地
D、“壮志”句中的“壮志”与“笑谈”是互文,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对金统治者侵扰罪行的切齿痛恨

3、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这首词音调激越,风格豪迈悲壮,为我们勾出了一位硬骨铮铮、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B、全词分四层抒发了“壮怀”:回顾往昔战斗岁月,激励自己继续奋斗,国耻未雪,臣恨难灭;消灭敌人,收复失地;统一江山,朝拜皇帝
C、上阕结尾“莫等闲”句已成为激励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早当奋发有为的千古箴铭;下阕结句把“朝天阙”当作自己的最高理想,流露出的忠君思想则是不足取的
D、这首词语言朴实粗犷,掷地有声,很好地表达了悲愤激越的情感

《国殇》测试题

1、选出对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操吴戈兮被犀甲,被:通“披”
B、旌蔽日兮敌若云,旌:表扬
C、带长剑兮挟秦弓,挟:夹在腋下
D、终刚强兮不可凌,凌:侵犯

2、选出对下列诗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旌蔽日兮敌若云战旗遮蔽了太阳啊,敌人像云一样涌上来
B、天时怼兮威灵怒天昏地暗,鬼神震怒。天时怒,天阴沉得要塌下来,极力渲染战争气氛
C、平原忽兮路迢远平原渺茫辽阔,离家路途遥远
D、子魂魄兮为鬼雄忠魂毅魄啊,永远都是鬼中的英雄。体现了广大人民复仇兴国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3、选出对这首诗的题旨分析不当的一项
A、国殇,泛指为国牺牲的人。这是一首赞颂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歌
B、国殇,为国而死的人。这是一首祭奠神灵的歌辞
C、这首诗通过祭奠阵亡将士,歌颂了在卫国战争中英雄们崇高的品质与宁死不屈的坚强斗志
D、这首诗用祭者的语气,沉痛地描述了楚秦战争的历史真实情况,表现了屈原的思想感情同人民血肉紧密相连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测试题

1、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A、了
B、知
C、改
D、堪

2、选出对下面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完结
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南唐故宫
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所怀之人
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设问
B、对偶 、夸张
C、借代 、夸张
D、反问 、对偶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测试题

1、本词属于哪一派?
A、豪放派
B、婉约派
C、写实派
D、古典主义派

2、树犹如此,感叹流年。此句与谁有关?
A、桓温
B、张季鹰
C、许汜
D、陈登

3、整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A、孤寂悲苦之情,壮志难酬
B、伤感悲凉之情,愤恨委屈
C、有志难酬之情,愤恨委屈
D、抑郁悲愤之情,睹物思情

家国情怀(三)

《扬州慢 淮左名都》测试题

1、下面哪句是作者“驻”时的句子?
A、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C、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2、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此句是什么描写?
A、无声胜有声
B、有声反衬无声
C、虚写都城的空虚
D、实写空城无声

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法?
A、拟人
B、比喻
C、双关
D、对偶

《钱塘湖春潮》测试题

1、选出对本诗作者描述正确的一项
A、本诗作者白居易,字子美,号青莲居士,明代著名诗人
B、本诗作者白居易,字太白,号樊川居士,宋代著名诗人
C、本诗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D、本诗作者白居易,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元代著名诗人

2、选出对“暖树”“乱花”两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暖树”指温暖的树枝;“乱花”指凌乱的花朵
B、“暖树”指向阳的枝头;“乱花”指花的种类、数量之多
C、“暖树”指一种树的名称;“乱花”指一种花的名称
D、“暖树”指使树温暖起来;“乱花”指使花朵很乱

3、选出本诗中直抒胸臆的一句
A、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过故人庄》测试题

1、《赠孟浩然》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生动地表现出孟浩然的隐士形象。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王维
B、李白
C、王士源
D、杜甫

2、“过故人庄”的“过”是什么意思?
A、经过
B、路过
C、拜访
D、过去

3、选出对《过故人庄》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
A、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门见山,点出诗题“过故人庄”,既显出田园生活的独特魅力,又写出了友人之间的轻松随意
B、“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句中, “轩”是指窗户,“场”是指打谷场,“圃”指菜园,“桑麻”泛指庄稼
C、“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告别时主人的再次邀约,显出了主人待客的热诚
D、《过故人庄》写了访问老朋友农庄的经过,语言朴实自然,如话家常。然而用语虽平淡无奇却情感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

《江雪》测试题

1、《江雪》是什么类型的诗?
A、五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2、《江雪》是柳宗元被贬谪到哪里的经典之作?
A、柳州
B、永州
C、黄州
D、青州

3、选出对“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理解有误的一项
A、“孤寒”既是渔翁的精神世界,也是诗人自己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流露
B、渔翁身上,体现出了一种坚韧不拔、无所畏惧的强大精神力量
C、“孤”与“独”传递出一种仿佛“天地唯我”的傲然,让人体悟到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独特魅力
D、“孤舟”“独钓”与前两句中的“千山”“万径”运用对比,给人以视觉上和情感上的强烈冲击

《古诗百首赏析》期末考试

用文字表达你对古诗的理解与热爱

1、用文字表达你对古诗的理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