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5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超星大学物理—振动、波动与光学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23 min read

超星大学物理—振动、波动与光学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一周

第一周单元检测

1、超星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大学答案总能量为E1,物理如果简谐振动振幅增加为原来的振动章节整答两倍,重物的波动质量增为原来的四倍,则它的光学总能量E1变为
A、4E1
B、学习E1/4
C、通完E1/2
D、超星2E1

2、大学答案一个质点作简谐振动,物理振幅为A,振动章节整答在起始时刻质点的波动位移为A/2,且向x轴的光学正方向运动,代表此简谐振动的学习旋转矢量图为
A、
B、
C、
D、

3、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作简谐振动时,弹性力在半个周期内所做的功为
A、0
B、KA2
C、KA 2/2
D、KA 2/4

4、一质点沿x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x=4×10-2cos(2πt+π/3)(SI).从t=0时刻起,到质点位置在x=-2cm处、且向x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A、
B、
C、
D、
E、

5、用余弦函数描述一简谐振子的振动.若其速度~时间(v~t)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振动的初相位为
A、π/6
B、π/2
C、π/3
D、2π/3
E、5π/6

6、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运动速度与时间的曲线如图所示.若质点的振动规律用余弦函数描述.则其初位相应为
A、-5p/6
B、p/6
C、5p/6
D、-p/6
E、-2p/3

7、已知某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位移的单位为厘米,时间单位为秒.则此简谐振动的振动方程为:
A、
B、
C、
D、
E、

8、一弹簧振子,当把它水平放置时,它可以作简谐振动.若把它竖直放置或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试判断下面哪种情况是正确的:
A、两种情况都可作简谐振动.
B、两种情况都不能作简谐振动.
C、竖直放置不能作简谐振动,放在光滑斜面上可作简谐振动.
D、竖直放置可作简谐振动,放在光滑斜面上不能作简谐振动.

9、一长为l的均匀细棒悬于通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上,如图所示.作成一复摆.已知细棒绕通过其一端的轴的转动惯量J=ml 2/3,此摆作微小振动的周期为
A、
B、
C、
D、

10、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系一质量为m1的物体,稳定后在m1下边又系一质量为m2的物体,于是弹簧又伸长了Dx.若将m2移去,并令其振动,则振动周期为
A、
B、
C、
D、

11、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当其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大小为振幅的1/4时,其动能为振动总能量的
A、15/16
B、11/16
C、7/16
D、9/16
E、13/16

12、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有质量为m的重物,其自由振动的周期为T.今已知振子离开平衡位置为x时,其振动速度为v,加速度为a.试判断下列计算该振子倔强系数的公式中,哪个是错误的:
A、
B、
C、
D、

13、把单摆摆球从平衡位置向位移正方向拉开,使摆线与竖直方向成一微小角度q,然后由静止放手任其振动,从放手时开始计时.若用余弦函数表示其运动方程,则该单摆振动的初位相为
A、0
B、q
C、p
D、p/2

14、当质点以频率n作简谐振动时,它的动能的变化频率为
A、2n
B、n/2
C、n
D、4n

15、对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物体,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正方向运动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B、物体处在运动正方向的端点时,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值.
C、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负方向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D、物体处在负方向的端点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第二周

第二周单元检测

1、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 =0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P处质点的振动在t =0时刻的旋转矢量图是
A、
B、
C、
D、

2、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已知x=x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y=Acos(w t +f0).若波速为u,则此波的波动方程为
A、y=Acos{w[t-(x0-x)/u]+f0}.
B、y=Acos{w[t-(x-x0)/u]+f0}.
C、y=Acos{w t-[(x0-x)/u]+f0}.
D、y=Acos{w t+[(x0-x)/u]+f0}.

3、一横波沿绳子传播时的波动方程为 y=0.05cos(4px-10pt)(SI),则
A、其波长为0.5m
B、波速为25m/s
C、波速为5m/s
D、频率为2Hz

4、把一根十分长的绳子拉成水平,用手握其一端.维持拉力恒定,使绳端在垂直于绳子的方向上作简谐振动,则
A、振动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B、振动频率越高,波速越大.
C、振动频率越高,波长越长.
D、振动频率越低,波速越大

5、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y=Acos(at-bx),(a、b为正值),则
A、波的周期为2p/a .
B、波的频率为a.
C、波的传播速度为b/a.
D、波长为p/b.

6、一简谐横波沿Ox轴传播.若Ox轴上P1和P2两点相距l/8(其中l为该波的波长),则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这两点振动速度的
A、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B、方向总是相同.
C、方向总是相反.
D、大小总是不相等.

7、一列机械横波在t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该时刻能量为最大值的媒质质元的位置是:
A、a,c,e,g.
B、o',b,d,f.
C、o',d.
D、b,f.

8、频率为 100Hz,传播速度为300 m/s的平面简谐波,波线上两点振动的相位差为p/3,则此两点相距
A、0.5m
B、2.19m
C、2m
D、28.6m

9、图示一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波速u=200m/s,则图中O点的振动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为看图清楚起见,横轴与纵轴的单位长度不一致)
A、a= -0.4 p 2cos(2pt+p/2) (SI).
B、a= -0.4 p 2cos(2pt-p) (SI).
C、a= 0.4 p 2cos(pt-3p/2) (SI).
D、a= 0.4p2cos(pt-p/2) (SI).

10、图①表示t=0时的余弦波的波形图,波沿x轴正向传播;图②为一余弦振动曲线.则图①中所表示的x=0处振动的初位相与图②所表示的振动的初位相
A、依次分别为π/2与-π/2
B、均为零
C、均为π/2
D、均为 -π/2

11、一简谐波沿O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已知波的周期为2s,则P点处质点的振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为
A、
B、
C、
D、

12、一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若t时刻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在t+T /4时刻x轴上的1、2、3三点的振动位移分别是
A、-A,0,A
B、A,0,-A
C、0,A,0
D、0,-A,0

13、一平面余弦波在t=0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O点的振动初位相f为:
A、p /2
B、3 p /2(或-p /2)
C、p
D、0

14、S1和S 2是波长均为l的两个相干波的波源,相距3l/4,S 1的位相比S 2超前π/2.若两波单独传播时,在过S 1和S 2的直线上各点的强度相同,不随距离变化,且两波的强度都是I0,则在S 1、S 2连线上S 1外侧和S 2外侧各点,合成波的强度分别是
A、4I0,0.
B、4I0,4I0.
C、0,0.
D、0,4I0.

15、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媒质质元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处的过程中:
A、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B、它的动能转换成势能.
C、它的势能转换成动能.
D、它从相邻的一段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大.

第三周

第三周单元检测

1、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A、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D、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到两缝S1、S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处。现将光源S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位置,则()。
A、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
C、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3、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点,路径的长度为L.A、B两点光振动位相差记为Δφ,则
A、
B、
C、
D、

4、在波长为l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之间的距离为()。
A、
B、
C、
D、

5、在一根很长的弦线上形成的驻波是()。
A、由两列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沿着反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B、由两列波,沿着反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C、由两列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沿着相同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D、由两列振幅不相等的相干波,沿着相同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6、如图,S1、S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点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路径S1P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1,折射率为n1的介质板,路径S2P垂直穿过厚度为t2,折射率为n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A、
B、
C、
D、

7、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B、使屏靠近双缝
C、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8、如图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并且n1<n2>n3,λ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B、
C、
D、

9、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缝中心位置不变),则()
A、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原极小处的强度不再为零
B、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
C、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
D、不再发生干涉现象

10、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中从A沿某路径传播到B,若A、B两点位相差为3p,则此路径AB的光程为 ()。
A、
B、
C、
D、

11、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l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S1点的初位相是f1,S1到P点的距离是r1;S2点的初位相是f2,S2到P点的距离是r2,以k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P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
A、
B、
C、
D、

12、在波长为l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 。
A、
B、
C、
D、

13、沿着相反方向传播的两列相干波,其波动方程为y1=Acos2π(vt-x/λ)和 y2=Acos2π(vt+x/λ). 在叠加后形成的驻波中,各处的振幅是
A、
B、
C、
D、

1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的波长为λ,用玻璃纸遮住双缝中的一个缝,若玻璃纸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的光程大2.5λ,则屏上原来的明纹处()
A、变为暗条纹
B、仍为明条纹
C、既非明纹也非暗纹
D、无法确定是明纹,还是暗纹

15、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D>>d),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之间的距离是()。
A、
B、
C、
D、

第四周

第四周单元检测

1、若把牛顿环装置(都是用折射率为1.52的玻璃制成的)由空气搬入折射率为1.33的水中,则干涉条纹()。
A、变密
B、中心暗斑变成亮斑
C、变疏
D、间距不变

2、在玻璃(折射率n1=1.60)表面镀一层MgF2(n2=1.38折射率)薄膜作为增透膜。为了使波长为500nm(1nm=10-9m)的光从空气(n3=1.00)正入射时尽可能少反射,MgF2薄膜的最少厚度应是()nm。
A、90.6
B、78.1
C、125
D、181

3、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
A、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B、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变小
C、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D、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

4、在牛顿环实验装置中,曲率半径为R的平凸透镜与平玻璃扳在中心恰好接触,它们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的平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中暗环半径rk的表达式为()。
A、
B、
C、
D、

5、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e,且n1<n2>n3,λ1为入射光在n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A、
B、
C、
D、

6、如图所示,平板玻璃和凸透镜构成牛顿环装置,全部浸入n=1.60的液体中,凸透镜可沿OO¢移动,用波长l=500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从上向下观察,看到中心是一个暗斑,此时凸透镜顶点距平板玻璃的距离最少是
A、
B、
C、
D、
E、

7、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的厚度可以为()
A、
B、
C、
D、

8、用劈尖干涉法可检测工件表面缺陷,当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时,若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左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则工件表面与条纹弯曲处对应的部分()。
A、凹陷,且深度为λ/2
B、凸起,且高度为λ/4
C、凸起,且高度为λ/2
D、凹陷,且深度为λ/4

9、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A、
B、
C、
D、
E、

10、如图,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
A、向中心收缩
B、向右平移
C、向外扩张
D、静止不动
E、向左平移

11、在图示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处形成的圆斑为()。
A、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B、全明
C、全暗
D、右半部明,左半部暗

12、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慢慢地向上平移,则干涉条纹()。
A、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
B、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小
C、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大
D、向远离棱边的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
E、向远离棱边的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小

13、一束波长为l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A、
B、
C、
D、

14、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 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l,则薄膜的厚度是()。
A、
B、
C、
D、

15、在空气中有一劈形透明膜,其劈尖角q=1.0×10-4rad,在波长l=7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下,测得两相邻干涉明条纹间距l=0.25 cm,由此可知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_______。
A、
B、
C、
D、

第五周

第五周单元检测

1、将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投射于一狭缝上,若对应于衍射图样的第一级暗纹位置的衍射角的绝对值为q,则缝的宽度等于()λ/sinq。
A、1
B、2
C、3
D、4

2、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增大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
A、宽度变小
B、宽度变大
C、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
D、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增大

3、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减小波长,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
A、宽度变小
B、宽度变大
C、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
D、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增大

4、如果观察限度小于光学显微镜的极限应该选()。
A、电子显微镜
B、人眼
C、光学显微镜
D、望远镜

5、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将单缝沿透镜光轴方向向透镜平移,则屏幕上的衍射条纹()。
A、不发生变化
B、间距变大
C、间距变小
D、间距不变,但明暗条纹的位置交替变化

6、波长λ=500nm(1nm=10-9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度a=0.25mm的单缝上,单缝后面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一屏幕,用以观测衍射条纹。今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一侧第三个暗条纹和另一侧第三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d=12mm,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
A、1 m
B、2 m
C、0.5 m
D、0.2 m
E、0.1 m

7、在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屏上第三级暗纹对应于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
A、6 个
B、2 个
C、4 个
D、8 个

8、在白光垂直照射单缝而产生的衍射图样中,波长为λ1的光的第3级明纹与波长为λ2的光的第4级明纹相重合,则这两种光的波长之比λ1 /λ2为
A、
B、
C、
D、

9、一束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单缝上,装置如图,在屏幕上形成衍射图样,如果是中央条纹一侧第一个暗纹所在的位置,则 的长度为
A、
B、
C、
D、

10、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l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a=5l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j 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恰好可分成 5个半波带,则衍射角()。
A、30°
B、40°
C、45°
D、60°

11、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
A、
B、
C、
D、

12、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a=4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A、4 个
B、2 个
C、6 个
D、8 个

13、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则S的前方某点P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点的()。
A、振动的相干叠加
B、振动振幅之和
C、光强之和
D、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

14、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一狭缝上,若第一级暗纹的位置对应的衍射角为θ=±π/6,则缝宽的大小为
A、
B、
C、λ
D、

15、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为a=0.15 mm的单缝上。缝后有焦距为f=400mm的凸透镜,在其焦平面上放置观察屏幕。现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三级暗纹之间的距离为8 mm,则入射光的波长()。
A、
B、
C、
D、

第六周

第六周单元检测

1、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光栅上,当光栅常数(a+b)为下列哪种情况时(代表每条缝的宽度),k=3、6、9 等级次的主极大均不出现?
A、
B、
C、
D、

2、一束光强为I0的自然光,相继通过三个偏振片P1、P2、P3后,出射光的光强为I=I0/8.已知P1和P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若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P2,要使出射光的光强为零,P2最少要转过的角度是
A、
B、
C、
D、

3、三个偏振片P1,P2与P3堆叠在一起,P1与P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P2与P1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30°,强度为I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于偏振片P1,并依次透过偏振片P1、P2与P3,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
A、
B、
C、
D、

4、自然光以60°的入射角照射到某两介质交界面时,反射光为完全偏振光,则知折射光为
A、部分偏振光且折射角是30°
B、部分偏振光且只是在该光由真空入射到折射率为的介质时,折射角是
C、完全偏振光且折射角是30°
D、部分偏振光,但须知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才能确定折射角

5、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在一光栅上,在形成的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的是
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黄光

6、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
A、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偏振光
B、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偏振光
C、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D、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7、两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一束自然光垂直入射其上时没有光线通过.当其中一偏振片慢慢转动180°时透射光强度发生的变化为:
A、光强先增加,后又减小至零
B、光强单调增加
C、光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
D、光强先增加,然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至零

8、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射向一块平板玻璃(如图),设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i0,则在界面2的反射光
A、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B、是自然光
C、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
D、是部分偏振光

9、测量单色光的波长时,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为准确?
A、光栅衍射
B、双缝干涉
C、牛顿环
D、单缝衍射

10、一衍射光栅对某一定波长的垂直入射光,在屏幕上只能出现零级和一级主极大,欲使屏幕上出现更高级次的主极大,应该
A、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大的光栅
B、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小的光栅
C、将光栅向靠近屏幕的方向移动
D、将光栅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

11、若用衍射光栅准确测定一单色可见光的波长,在下列各种光栅常数的光栅中选用哪一种最好?
A、
B、
C、
D、

12、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光,让它垂直通过一偏振片.若以此入射光束为轴旋转偏振片,测得透射光强度最大值是最小值的5倍,那么入射光束中自然光与线偏振光的光强比值为
A、
B、
C、
D、

13、一束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且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若不考虑偏振片的反射和吸收,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为
A、
B、
C、
D、

14、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假设二者对光无吸收,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
A、
B、
C、
D、

15、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为d、缝宽为a、总缝数为N的光栅上.取k=0,±1,±2....,则出现主极大的衍射角q的公式可写成
A、
B、
C、
D、

学习通大学物理—振动、波动与光学

振动、波动与光学是大学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如音波、光波等。本文将介绍振动、波动与光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的知识。

1. 振动

振动是物体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周期运动。振动的特点是周期性、重复性、相对平衡点的往返运动,其形式可以是简谐振动、阻尼振动或受迫振动。

1.1 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在一个平衡位置附近,沿着某一方向做反复往复的运动,且其最大位移与恢复力成正比的振动。

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简谐振动公式\<p其中,x表示物体的位移,A表示振幅,ω表示角速度,t表示时间,φ表示初相位。

1.2 阻尼振动

阻尼振动是指物体在振动过程中受到摩擦或阻力的影响,逐渐减弱振幅的振动。

阻尼振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阻尼振动公式\<p其中,b表示阻尼系数,m表示物体的质量,ω0表示无阻尼时的角频率。

1.3 受迫振动

受迫振动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振动的现象。如果外力的频率与物体的本征频率相同,物体将产生共振现象。

受迫振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受迫振动公式\<p其中,F0表示外力的振幅,ω表示外力的角频率,φ表示外力的初相位。

2. 波动

波动是指物质在空间中传播的周期性运动。波浪的形式可以是机械波、电磁波等。

2.1 机械波

机械波是指介质的振动在空间中传播的波。机械波的形式可以是横波或纵波。

横波是指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如水波。

纵波是指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重合的波,如声波。

2.2 电磁波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波。电磁波的形式可以是射频波、微波、光波等。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3. 光学

光学是研究光和其在传播过程中的物理性质的学科。光的传播可以用光线模型和波动模型来解释。

3.1 光线模型

光线模型是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的模型。光线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中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其满足斯涅尔定律。

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的现象,满足反射定律。

3.2 波动模型

波动模型是用波动来描述光的传播的模型。光波遵循波动的基本规律,如波长、频率等。

光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干涉、衍射等现象。

干涉是指两束光波相遇时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干涉又可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

衍射是指光波通过狭缝或物体边缘时产生弯曲或扩散的现象。

总结

振动、波动与光学是大学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本文介绍了振动、波动与光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的知识,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学习通大学物理—振动、波动与光学

振动、波动与光学是大学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如音波、光波等。本文将介绍振动、波动与光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的知识。

1. 振动

振动是物体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周期运动。振动的特点是周期性、重复性、相对平衡点的往返运动,其形式可以是简谐振动、阻尼振动或受迫振动。

1.1 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在一个平衡位置附近,沿着某一方向做反复往复的运动,且其最大位移与恢复力成正比的振动。

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简谐振动公式\<p其中,x表示物体的位移,A表示振幅,ω表示角速度,t表示时间,φ表示初相位。

1.2 阻尼振动

阻尼振动是指物体在振动过程中受到摩擦或阻力的影响,逐渐减弱振幅的振动。

阻尼振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阻尼振动公式\<p其中,b表示阻尼系数,m表示物体的质量,ω0表示无阻尼时的角频率。

1.3 受迫振动

受迫振动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振动的现象。如果外力的频率与物体的本征频率相同,物体将产生共振现象。

受迫振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受迫振动公式\<p其中,F0表示外力的振幅,ω表示外力的角频率,φ表示外力的初相位。

2. 波动

波动是指物质在空间中传播的周期性运动。波浪的形式可以是机械波、电磁波等。

2.1 机械波

机械波是指介质的振动在空间中传播的波。机械波的形式可以是横波或纵波。

横波是指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如水波。

纵波是指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重合的波,如声波。

2.2 电磁波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波。电磁波的形式可以是射频波、微波、光波等。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3. 光学

光学是研究光和其在传播过程中的物理性质的学科。光的传播可以用光线模型和波动模型来解释。

3.1 光线模型

光线模型是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的模型。光线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中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其满足斯涅尔定律。

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的现象,满足反射定律。

3.2 波动模型

波动模型是用波动来描述光的传播的模型。光波遵循波动的基本规律,如波长、频率等。

光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干涉、衍射等现象。

干涉是指两束光波相遇时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干涉又可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

衍射是指光波通过狭缝或物体边缘时产生弯曲或扩散的现象。

总结

振动、波动与光学是大学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本文介绍了振动、波动与光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的知识,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