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98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超星林学概论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51 min read

超星林学概论章节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绪论

绪论测试

1、超星有计划地发展( ),林学不仅可以提供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概论建筑材料、工业原料、章节燃料、答案药材及食用材料等产品,学习而且对于保持水土、通课防风固沙、后作调节气候、业答保护和美化环境等方面也可以发挥极为重要的超星作用。
A、林学林学
B、概论林业
C、章节森林
D、答案造林

2、学习在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林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 )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A、社会问题
B、经济问题
C、森林问题
D、跨国犯罪问题

3、中国近代国门被武力打开,有一批青年学生赴欧美和日本攻读林学,回国后他们通过引进西方的林学思想,带动了中国近代林学的较大发展,其中著名林学家有( )等。
A、沈国舫、吴忠伦、陈嵘、梁希
B、贾思勰、陈嵘、柳宗元、李时珍
C、郝景盛、陈植、科塔、凌道扬
D、陈嵘、凌道扬、姚传法、梁希

4、全球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位列前5位的依次是( )。
A、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和中国
B、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和印度
C、中国、美国、巴西、加拿大和俄罗斯
D、德国、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加拿大

5、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我国森林覆盖率( ),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蓄积121.37亿m3。
A、21.63%
B、30.95%
C、11.99%
D、31%

6、为解决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的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仍将是我国林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A、实施林业生态工程
B、增加森林数量和质量
C、森林保护
D、退耕还林

7、林业生产的目的是提供源源不断的( )及其它森林所有者所期望的森林价值。
A、林产品
B、水资源
C、森林环境
D、空气

8、随着地球上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特别工业革命之后,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造成局部地区出现缺林少林现象,环境问题逐渐突出,人们开始关心森林的恢复和培育,( )逐渐成为林业的经营范畴。
A、保护森林
B、人工造林
C、采伐森林
D、开发森林

9、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关于森林问题的声明》,把森林问题列为全球性的( )问题的重点,森林的生态服务效益被放在了经济效益之上,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成为培育和经营森林的主要目的,
A、经济
B、环境
C、社会
D、资源

10、林学主要研究认识森林、( )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森林植物、森林生态、林木育种、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管理、森林保护以及木材采运和加工工艺为中心的森林工业等学科方向。
A、培育森林
B、森林资源管理
C、森林保护
D、科学利用森林

11、林学概论是林学各部分知识( )的阐述,它是为从事与林业有关的工作的人们提供林学常识性的基本知识,也是高等学校农林院校非林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或通识性课程。
A、综合性
B、概括性
C、必要性
D、专业性

12、按照林业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规律, 构建现代林业的生态、产业和文化体系, 通过提升森林的( )效益水平,以多种功能满足全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 这既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 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A、经济
B、生态
C、法制
D、社会

13、当今人们普遍认识到,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林产品供给、生态保育以及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

14、林业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发展形成的。在古代,林业主要是开发利用原始林,以取得良好的森林环境。( )

15、现代林业被人们视为关系到人类长久生存与发展的行业,强调重视森林的多功能作用,要求森林经营者多目标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

16、我国从事林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林业科学研究院(所)、相关大中专学校以及一些林业生产与管理部门,其中,高校和林业研究院(所)是林业科学研究的主要机构。( )

17、纵观世界林业的发展历程,人类对森林的利用经历了从单一利用到多元利用再到可持续利用的变迁;林业发展的目标也从单纯的木材生产,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并重,再到生态系统一体化功能的整体实现。( )

18、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

19、我国的森林质量较高,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的每公顷蓄积量为89.79m3,这个数值是世界平均水平131 m3的69%。( )

20、我国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5位,不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总量如何,我国森林资源总量都是名列世界前茅的。( )

21、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环境差异大,但森林的服务功能相同,在林业建设中各地区采取相同的森林培育与经营思想是必然的。( )

22、由于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生物生产力最强且可再生的生态系统。开展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最脆弱地区的重点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建设都离不开林业的主体作用。( )

23、林业科学是支撑实现林业建设任务的保障和前提。( )

24、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 )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或产业即为( ),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25、和农业一样,林业生产以( )为基本生产资料,都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的生产部门,也称种植业。从广义上讲林业属于大农业的一部分。林业以( )为主要经营利用对象。

26、科学地培育、经营管理、保护和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是( )的根本任务。主要包括:有计划地( ),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根据林木的自然特性,保护和科学地经营管理森林使之更好地发挥在改造自然、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障农牧业生产、防治污染、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效益。

27、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其中:天然林根据起源可以细分为( )、天然次生林及过渡类型的原始次生林;人工林根据( )可细分为飞播林、粗放经营人工林、集约经营人工林,近自然经营人工林和结合天然更新培育的人工林。

28、林学属于( )范畴。它是在其他自然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29、一般认为,国外林学的发展进程基本经历了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 )3个时期。

绪论作业

1、简述农业和林业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世界林业发展的趋势?

3、未来中国林业的发展总体将呈现怎样的趋势?

第一章 森林概说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在一定面积的地理空间中,以树木为主体,有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生存,与气候、土壤等外界环境相互影响的生物地理群落指的是( )。
A、乔木
B、林学
C、森林
D、林业

2、地被植物是指森林中除竹类以外的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植物,它居于( )。
A、林内中下层
B、林内最下层
C、林内任意层次
D、林缘

3、森林资源是( )的总称。
A、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
B、林木
C、野生动物
D、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

4、森林在社会公益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供木材
B、教育文化、健康保健、社会发展保障
C、净化空气、固碳释氧、提供药材
D、保卫国土、减灾防灾、防风固沙

5、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生态平衡的调节中枢,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
A、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
B、保卫国土、减灾防灾、防风固沙、医疗保健
C、提供木材、文学创作、调节气候、净化大气
D、社会发展进步、预防疾病、科普教育、净化水质

6、森林的界定一般以树种和郁闭度两个指标确定。

7、世界各国执行的森林界定标准并不统一。

8、森林边界是按生态环境划分的森林边缘及按土地用途划分的森林边缘。

9、森林是可以再生的生物资源,所以我们要加大森林的采伐力度。

10、森林游憩具有增加人的健康活力、预防疾病、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

11、乔木是构成森林上层和中层林冠的树种。一般根据其价值和作用可分为 、主要树种、次要树种、伴生树种、先锋树种等。

12、下木是林内 和小乔木的总称,是指林内植物中在其生命史上最大高度不超过成熟林木平均高1/2的木本植物。

13、林内可形成中上层林冠,但高度尚未达到林冠层一半的树木属于 。

14、森林的基本特性之一是具有 更新能力,是可以再生的生物资源。

15、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通过 ,维持空气组成成分的稳定。

第二章 森林植物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完全叶是( )的叶。
A、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均有
B、有叶片和叶鞘
C、有叶片和叶柄
D、只有叶片

2、根据果实形成的方式,可将其分为( )。
A、单果、聚花果、聚合果
B、单果、核果、颖果
C、聚花瘦果、肉质果、荚果
D、干果、瓠果、浆果

3、下列选项中,除选项( )外,都为叶的变态。
A、豌豆的卷须叶
B、猪笼草的捕虫叶
C、落地生根的繁殖叶
D、棉花的托叶

4、冬小麦是( )。
A、长日照植物
B、短日照植物
C、日中性植物
D、中日照植物

5、春化作用是指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 )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是两年生植物和一年生冬性植物成花的常见生理现象。
A、低温
B、高温
C、低温高温交替
D、高温低温交替

6、成熟的果实中,子房壁形成的果皮包被着胚珠形成的( )。
A、种子
B、果肉
C、胚乳
D、胚轴

7、花萼、花冠统称花被,其中花冠由花瓣组成。

8、裸子植物的果实统称为球果。

9、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称为聚合果,如桑葚、菠萝。

10、葡萄、桃子是肉质果。

11、受精后雌蕊中的各种酶活性增强,促进新陈代谢。

12、春化作用可发生于种子萌发或植株生长的任何时期。

13、花的功能有分泌花蜜、吸引昆虫;作为 器官产生果实和种子。

14、在一朵花中具有发育完全的雄蕊和雌蕊称为 花。

15、上位花、下位花、周位花是指花被及 和子房的相对位置。

16、单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果实称为 。

17、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称为 。

18、可以采用去 、花粉蒙导法克服花粉与柱头的相互识别作用,以完成远缘杂交。

第三章 森林结构与生态系统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在自然情况下,种群中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大多数植物呈( )。
A、集群分布
B、随机分布
C、均匀分布
D、正态分布

2、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即为( )。
A、优势种
B、亚优势种
C、偶见种
D、建群种

3、森林生态系统是以( )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与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控能力的自然综合体。
A、乔木
B、灌木
C、林木
D、森林

4、具有四季分明,夏季高温潮湿,冬季降水较少无严寒的特点,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为典型代表的森林生态系统是( )生态系统。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北方针叶林
D、夏绿阔叶林

5、群落包括( )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A、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B、乔木、灌木和动物
C、乔木、动物和细菌
D、植物和动物

6、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有一定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它们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种功能单位。

7、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最强大的生产力、现存生物量巨大。

8、群落的综合特征可用存在度、恒有度、确限度来表示。

9、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多、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地球生物圈中分布最广、结构最复杂、类型最丰富的一种生态系统。

10、建群种是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11、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即为 。

12、生命表用于描述种群数量变化,特别是种群 过程的最常用工具。

13、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 的集合。

14、物种繁多,结构复杂,是陆地上最丰富的物种资源库和基因资源库,是一个有生命的开放式的功能系统。

1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复杂的空间结构,并随时间发生 。

第四章 森林与环境作用

第四章单元测试

1、温度通过直接影响( )而对植物的代谢过程发生作用。
A、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
B、大气水分含量
C、降水情况
D、风强

2、除( )外,其它选项的生态因子都能影响植物的分布。
A、风
B、温度
C、土壤
D、降水量

3、风对植物的不良影响为选项( )。
A、影响林木结实
B、风媒传粉
C、借助风力天然落种
D、促进植物蒸腾作用

4、植物呼吸作用的呼吸速率明显增强,直至植物接近死亡,才下降,是因为( )造成的。
A、病害
B、冻害
C、热害
D、涝害

5、根据植物对过多水分的适应,可将其分为( )。
A、沉水植物
B、挺水植物
C、浮水植物
D、湿生植物

6、提高植物抗旱能力的途径有( )。
A、抗旱锻炼
B、蹲苗、搁苗
C、合理施肥
D、机械刺激

7、抗旱植物的特性有( )。
A、发达的根系
B、灵敏的气孔调节能力
C、特殊的气孔结构
D、根退化或消失

8、环境因子作用的基本特点( )。
A、综合作用
B、主导因子作用
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D、环境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

9、森林是大气CO2的贮存库,是大气CO2的吸收“汇”和缓冲器,能起到遏制现今气候变暖的作用。

10、许多森林植物都是监测大气污染的天然指示器。

11、降水通过林冠后,淋洗沉积在枝叶、树干及幼嫩枝叶释放的养分,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12、植物遭受涝害的死亡过程是迅速的。

13、在各种逆境条件都可导致植物光合速率的下降和同化产物的减少。

14、土壤质地和结构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影响林木根系的分布和林木的生长,对树木具有固定作用。

15、森林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制造者, 是大气中氧气和CO2量平衡的主要调节器。

16、温度通过对植物主要生理活动的影响而对植物的 发生作用。

17、大气降水到达林冠作用层以后,一部分被 截留;一部分通过林冠空隙直接到达地表面。

18、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生物循环的主体。

19、植物抗逆遗传特性在特定环境条件诱导下逐步表达的过程,称为 。

20、任何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元素,在必须的元素中,供给量 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第五章 森林计测与效益评价

第五章单元测试

1、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有( )。
A、必须有充分的代表性
B、必须是在同一林分内
C、在混交林中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D、不能跨越河流、道路、划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1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

2、林分调查时,需要进行以下的( )调查。
A、林分植被
B、土壤
C、海拔高度
D、坡度、坡向

3、进行树干解析时,解析木的重要信息可通过( )获取。
A、绘制树木纵断面图
B、各龄阶材积、形数的计算
C、各龄阶生长量的计算
D、绘制各种生长量的生长过程曲线

4、以下( )指标属于森林效益评价指标中的社会效益指标。
A、增加就业人数
B、提高健康水平
C、精神满足程度
D、社会结构优化

5、以下( )指标属于森林效益评价指标中的经济效益指标。
A、森林收获量指标
B、货币指标
C、林冠截留量
D、农作物增产量

6、以下( )指标属于森林效益评价指标中的生态效益指标。
A、改善土壤肥力指标
B、防风固沙指标
C、涵养水源指标
D、社会进步系数

7、树干直径随其在树干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8、树干横断面面积有无穷个。

9、形数、断面积和树高在测树学上被称为立木材积三要素。

10、一般仅测定各林层优势树种的年龄,并以主林层优势树种的年龄为该林分的年龄。

11、森林效益计量评价可以间接的反映森林资源与森林环境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12、林分中全部立木材积的总和称为林分蓄积量。

13、距离根径1.3m处的树干直径称为 。

14、树干根径处至主干顶梢的长度即 。

15、为长期重复多次观测需要而设置的标准地称为 。

16、在进行标准地的境界测量时,当林地坡度 5°时,测量斜距后要改算为水平距离。

17、林分或标准地里,具有平均材积大小的树木即为 。

18、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函数关系编的表称为 。

第六章 林木遗传改良与良种生产

第六章单元测验

1、林木遗传改良是指以遗传进化理论为基础,以提高( )的数量和质量为目标,定向改造林木、选育和繁殖林木良种的实践活动。
A、经济性状
B、遗传性状
C、数量性状
D、质量性状

2、外来树种引种表现的一般规律正确的为选项( )。
A、气候比较温和的地区容易接受来自气候因素变化剧烈地区的树种
B、地中海气候型(冬雨、夏旱)树种很多易适应大陆性气候条件
C、高纬度、低海拔树种宜于移栽到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反之亦然
D、原分布大陆气候区的树种较难适应地中海气候或大洋性气候

3、引种成功的标准有选项( )。
A、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不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能够正常生长
B、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但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能够正常生长
C、会降低部分原有的经济价值
D、不能够用该树种常用的繁殖方式进行繁殖

4、确定杂交组合的一般原则含有下列选项( )。
A、亲本的优良性状要多面突出,双方的优缺点能够相互弥补
B、亲本的地理起源和生态适应性相一致
C、不需要根据亲本性状遗传能力的大小进行选配
D、不需要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亲本

5、除了选项( )外,都为杂交技术要点。
A、粗放管理
B、了解开花习性
C、及时取得花粉
D、控制授粉

6、下列选项中,( )是无性繁殖良种基地。
A、采穗圃
B、种子园
C、母树林
D、苗圃

7、良种繁殖是为森林培育生产良种的过程。

8、高纬度、低海拔与低纬度、高海拔相互引种,成功率较大。

9、能够无性繁殖的品种,一般可通过扦插或嫁接大量繁殖。

10、优良杂种在抗逆性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困难立地造林,抵御病虫害及自然灾害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11、生理后熟种子的种胚具备发芽能力。

12、种实调制包括干燥、脱粒、净种、种粒分级等内容,所有类型的种实都需要经过这些工序。

13、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即为 。

14、林木遗传改良的根本任务是选择和繁育林木 。

15、引种必须结合 和优树选择开展试验,要重视引进外来树种的种内差异。

16、引种试验成果的推广必须逐步进行,要选多种立地类型进行比较栽培,要依据 原则选择造林地。

17、一般把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外来树种适应引入环境以及使野生树种成为栽培树种的技术过程称为 。

18、种子外部形态虽已具有成熟特征,但种胚尚未发育完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逐渐达到生理成熟,称为 。

第七章 苗木培育

第七章单元测试

1、间苗的对象不包括( )。
A、生长健壮的幼苗
B、受病虫害的幼苗
C、机械损伤的幼苗
D、生长不良的幼苗

2、人工播种的播种要点不包括( )。
A、覆土厚度不一致
B、要控制好播种量,下种要均匀
C、播种沟的开沟深度要均匀和适宜
D、采用条播和点播,播种行要通直

3、林木嫁接选取砧木时,要考虑的不包括( )。
A、砧木不需要适应栽培地区气候、土壤条件
B、砧木生长发育健壮,根系发达,对栽培目的的品种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C、砧木有符合栽培要求的特殊性状,如矮化或抗某种病虫害等
D、砧木应与培育目的树种(接穗)亲和力强

4、宜选取节间短、发育充实、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1年生( )作为接穗。
A、发育枝
B、老枝
C、徒长枝
D、叶片

5、移植不能达到( )效果。
A、可以减少苗木的营养面积
B、可促进多生侧根和须根
C、可抑制苗木高生长,使苗木茎根比值小
D、提高苗木质量,并使造林成活率提高

6、栽植的技术要点不包括选项( )。
A、栽后不要压实覆土,以防窝根
B、使苗木根系舒展,严防窝根或使根系卷曲
C、栽植深度要比原土印深1-2m
D、栽后要压实覆土,以防透风

7、带土坨移植苗木可以不受季节限制。

8、苗木检验工作不限于原苗圃进行。

9、无风的阴天最适宜起苗,起苗时要严防根系风吹日晒,做到随起随拣,随分级统计,随假植。

10、设施育苗的发展程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林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1、确定春播具体时间的原则是在幼苗出土后不致遭受低温危害的前提下,以早为好。

12、如要培育大苗,一般要根据苗龄和树种特性进行多次移植,除此之外,还要对苗木进行养干、疏枝、整形修剪等工作。

13、容器育苗的基质要求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选择原则。

14、具有一定面积且满足培育苗木目的的土地,以及具有能够通过采用多种技术途径达到繁育和经销各种苗木的生产企业称为 。

15、在苗木生长期间,为使苗木生长有一个适宜的营养空间,在密度过大时,需除去影响正常苗木生长的受病虫害、机械损伤等的衰弱幼苗,这一生产过程称为 。

16、营养繁殖育苗是利用树木的茎、枝、芽、根等 繁殖苗木,也称无性繁殖法。

17、除 育苗外,其它方法繁殖的苗木根系均系由繁殖材料自身产生的,故也统称自根苗。

18、采用完全木质化的枝条作为插穗进行育苗的方式称为 育苗。

19、用育苗容器育成的苗木称为 。

第八章 人工林栽培

第八章单元测试

1、立地指数指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 )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A、优势木平均高
B、林分平均高
C、树高
D、平均胸径

2、造用材林时,要选择具有( )特性的树种。
A、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稳定性
B、优质性、丰产性、早实
C、生长快、生长量大、木材密度大、热值高
D、抗风力强、树体高大、经济价值高

3、造能源林时,要选择具有( )特性的树种。
A、生长快、生长量大、热值高、能够萌蘖更新、适宜干旱贫瘠立地
B、优质性、丰产性、早实
C、侧根发达、根蘖性强、耐干旱瘠薄和地表高温、耐沙割沙埋
D、根系发达、根蘖性强、树冠浓密、落叶丰富

4、不属于树种间相互作用的选项为( )。
A、自毒效应
B、化感作用
C、树种间养分的互补转移
D、杨树刺槐混交林根际间的菌丝桥

5、营造混交林不具( )意义。
A、增强树种间竞争
B、有利于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C、可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D、可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及稳定性

6、下列不属于分殖造林的是( )。
A、播种造林
B、插条造林
C、地下茎造林
D、分蘖造林

7、植被本身是立地条件的最佳反映者和最好指示者。

8、较大密度可促进林分提前进入郁闭状态,促进快速成林,但不会将个体之间竞争时间提前。

9、强阳性树种符合最终产量恒定法则。

10、要使播种造林获得成功,必须使用优良的种子并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

11、飞播造林播前不整地,撒后不覆土,任凭杂草灌木竞争,是一种模仿天然更新的过程。

12、幼林地土壤改良可通过种植绿肥和固氮树种。

13、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即为 。

14、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就是 。

15、适地适树的定性标准是成活、 、成材,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6、经营密度是在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单位面积的 株数。

17、混交树种不应该与主要树种有共同的 ,最好与主要树种大体在预定的轮伐期内同时成熟。

18、选择混交树种时,要在考虑混交树种本身适地适树的前提下,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其发挥辅佐、护土和改土效能,给 创造以某种有利作用为主的生长环境的树种。

第九章 林农复合经营

第九章单元测试

1、开展林农复合经营的目标有( )。
A、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B、提高经济收益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C、优化利用自然资源
D、增加生产

2、发展林农复合经营的意义( )。
A、挖掘生物资源潜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B、促进物质多级循环利用,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
C、提升系统综合效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D、协调林农争地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实现长短效益有机结合

3、林农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有( )。
A、复合性
B、等级性
C、系统性
D、高效性
E、集约性

4、林农复合系统可分为( )。
A、林农(果)系统型
B、林牧(渔)复合型
C、林农牧(渔)复合型
D、特种农林复合型

5、林农复合经营是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6、适合林农复合经营的主要物种一般包括乔木、灌木、农作物、牧草、食用菌和禽畜等。

7、林农复合经营系统的时间结构可根据系统中物种所共处的时间可分为轮作、连续间作、间断间作、套种等多种形式。

8、开展林农复合经营可以挖掘生物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十章 封山育林与低效林改造

第十章单元测试

1、封山育林按照培育目的及目的树种比例可划分为( )。
A、乔木型
B、乔灌型
C、灌草型
D、竹林型

2、根据低效林的起源,低效林可分为( )。
A、低效次生林
B、低效人工林
C、低效防护林
D、低质低产林

3、林分改造的作用有( )。
A、增强森林的防灾减灾能力,恢复其防护功能
B、改善林分结构,提高物种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促进森林生物量的快速增长,提高林木的蓄积
D、提升森林的固碳能力

4、林分改造的对象有( )。
A、“小老头”人工林
B、生长衰弱无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
C、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生产力过低的林分
D、天然更新不良、低产的残破近熟林

5、低效次生林改造方法有( )。
A、全部伐出,重新造林
B、清理活地被物,林冠下造林
C、抚育采伐,伐孔造林
D、带状采伐,引入珍贵树种

6、进行封山育林的林地应具备更新潜力,有母树均匀分布,或有萌芽萌蘖的伐根,或有生长好的幼树,或可飞播或飞籽下种等。

7、根据经营目标不同,低效林可分为低效次生林和低效人工林。

8、造林树种选择不当所形成的低效人工林,可通过更换树种,重新造林或嫁接改造林分。

9、有培育前途的疏林地,或分布有珍贵、稀有树种,并且有培育前途的地块、或人工造林困难,但经封育可有望成林或增加林草覆盖度的地块可采用封山育林的措施。

10、自然地理因素、人工林营造时不恰当树种选择、人为的干扰破坏和不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都会导致低效林的形成。

11、在封育期间,禁止采伐、砍柴、放牧、割草和其他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即为 。

12、低效林也称低质低效林或低价值林分,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或生物量 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总称。

13、为改善林分结构,开发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水平,为低效林采取的结构调整、树种更替、补植补播、封山育林、林分抚育、嫁接复壮等营林措施称为 。

14、原始林或天然次生林因长期遭受人为破坏而形成的低效林称为 。

15、人工造林及人工更新等方法营造的森林,因造林或经营技术措施不当而导致的低效林称为 。

第十一章 城市森林经营

第十一章单元测试

1、下列的城市森林中,不属于城市公共土地森林类型是( )。
A、居民住宅区的森林
B、公园中的森林
C、公共道路附属林带
D、公共建筑附属绿地森林或林木

2、下列属于城市森林生态作用的是( )。
A、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B、林产品直接收入
C、提增土地和房地产价值
D、减弱城市噪音

3、下列属于城市森林经济作用的是( )。
A、增加就业的渠道
B、改变气流(风)的强度和流向
C、固碳释氧,调节大气中的气体组成
D、美化城市市容

4、防护绿地选择树种要求( )。
A、树体高大美观,防护效果好
B、花朵、果实、叶色色彩艳丽、观赏价值高
C、同化CO2能力强、释放氧气多
D、花大而美丽、花期长、能释放芳香气味

5、下列选项中遵循城市森林树体管理的生物学原则的是( )。
A、修剪要考虑树木的生长习性、分枝特点、花芽位置和分化期、树龄和树势、修剪反应等
B、根据树木的防护、庭荫、观赏等功能目标选择合适的修剪方式
C、根据树木对土壤、气候等的适应性特征确定修剪的方式方法
D、针对气候和树木生长期合理采取水分处理措施

6、城市森林与其他地域的森林类型相比,受人为因素和外界不利环境条件影响最大。

7、带土球苗木的挖掘一般适用于常绿树、名贵树、非适宜季节起苗的落叶树。

8、边起苗边假植,减少根系在空气中的裸露时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根系中的水分,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

9、定植前,苗木可进行适当的修剪。

10、治外法权土地的森林属于城市私人土地森林类型。

11、城市森林包括城市及其周围生长的以 为主体的绿色植物和其他相关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

12、苗木出圃后若不能及时栽植,需要进行 ,以防根系失水,失去生活力。

13、树木定植施基肥一般在穴底垫一层腐熟的 ,再在其上铺125px左右厚的疏松细土,然后栽苗木。

14、对于偏冠或树型不整齐的树木,可通过 措施,对一侧生长太强的主枝或侧枝去大留小,或可用绳索牵引侧枝逐渐纠正偏冠现象。

15、苗木假植就是用湿润的土壤对根系进行暂时的 处理,分临时假植和越冬假植两种.

第十二章 森林抚育与主伐更新

第十二章单元测试

1、下列属于抚育间伐目的的是( )。
A、按经营目的调整树种组成,防止逆性演替
B、通过降低林分密度,达到改善生境,促进林木生长
C、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分生产质量
D、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
E、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的稳定性

2、森林抚育采伐方法有( )。
A、透光伐
B、疏伐
C、生长伐
D、卫生伐

3、森林主伐方式有( )。
A、择伐
B、渐伐
C、皆伐
D、间伐

4、典型的渐伐一般可分为4次进行,即( )。
A、预备伐
B、下种伐
C、受光伐
D、后伐

5、( )和( )以人工更新为主。
A、皆伐迹地
B、火烧迹地
C、渐伐迹地
D、择伐迹地

6、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形成、速生、近熟、成熟、衰老(过熟)的时期,在森林植物的生命周期中,由于营养空间的限制,存在林木分化与自然稀疏的竞争调节作用。

7、择伐的特点是林地上始终保持着多龄级林木,森林的天然更新是连续进行的,择伐后更新的林分仍是异龄复层林。

8、无论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即使是同一树种、相同年龄的林木,都存在林分分化现象。

9、及时进行森林更新是维持和扩大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是调整现有森林结构,实现永续经营的基础。

10、择伐是在在较长期限(一般不超过1个龄级)内,分2次或多次将伐区上成熟林木全部伐光的作业方法。

11、在异龄复层林中,每次仅伐除一部分成熟的林木,始终保持异龄复层结构,并依靠天然更新的作业方式即为 。

12、林分内林木个体间在树高、胸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现象即为 。

13、在林业生产上,森林随着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被称为 。

14、一般当林分密度过大导致生长不良,或目的树种受到非目的树种压制,胸径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时即可开始 。

15、天然林或人工林经过采伐、火烧或其他自然灾害消失后,在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为方法重新恢复形成森林的过程被称为 。

第十三章 森林健康经营与保护

第十三章单元测试

1、近自然经营技术中最基本的林分作业法是( )。
A、目标树单株择伐作业法
B、抚育间伐作业法
C、渐伐作业法
D、择伐作业法

2、腐朽专指树木根、干的( )霉烂而言,腐朽后期,病部往往长出蕈来。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局部皮层
D、树皮

3、林木害虫中,菊天牛属于( )。
A、蛀干害虫
B、食叶害虫
C、刺吸害虫
D、苗圃害虫

4、林木害虫中对苗圃的生产经营造成损失的主要害虫是( )。
A、蝼蛄、蛴螬、小地老虎
B、黄刺蛾、国槐尺蠖、柳毒蛾
C、菊天牛、大丽花螟蛾、松梢螟
D、蚜虫、蚧壳虫、红蜘蛛

5、影响森林火灾发生的稳定少变因素为( )。
A、地形、树种
B、火源密度的季节变化、物候变化
C、温度、湿度
D、降水、风速

6、引起林木病害的原因有( ),总称为病原。
A、生物的(侵染性的)因素
B、非生物的(非侵染性的)因素
C、线虫
D、病毒

7、林木病害的防控措施有( )。
A、植物检疫
B、营林措施
C、物理化学防控
D、生物防治

8、林木虫害的防控措施有( )。
A、检疫防控
B、化学药物防控
C、物理防控
D、生物防控利用天敌
E、综合防控

9、森林火灾发生必须同时具备( )。
A、可燃物
B、一定的温度
C、氧气(助燃物)
D、燃点

10、根据森林火灾形成与发展的部位一般分为( )。
A、地表火
B、林冠火
C、地下火
D、自然火

11、恒续林是近自然森林培育和发展的一种理想森林状态。

12、腐烂发生于树木的各个部分,主要是真菌或细菌分泌的酶分解细胞间的中胶层,使细胞分离,组织腐烂,并常带有酸臭味。

13、丛枝是由于病原物的侵染活动,抑制了枝条顶芽的生长发育,腋芽或不定芽大量萌发,丛生许多细弱小枝,小枝的腋芽又发育成小枝,重复数次,导致枝叶密集成丛。

14、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人为灾害。

15、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16、森林火灾扑救原则 坚持“打早、打小、打了”的基本原则。

17、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级群落的时间跨度来计划和设计各项森林经营活动,通过不断地调整优化森林结构,从而使生态与经济的需求能最佳结合的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即为 。

18、长期保留、完成天然下种更新并达到目标直径后才采伐利用的树木叫做 。

19、树木受到病原物或不适宜的环境因素的连续侵袭,使其正常的生理机能、解剖结构和外部形态发生一系列不正常的改变,导致其生长、发育或生存受到显著影响,并表现出异常状态(症状),最终造成树木生长量和收获物品质遭受损失的现象称为 。

20、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称为 。

21、叶片大部分或全部褪绿变成黄色或黄白色,称为 。

22、遭受侵袭的植物称为感病植物,对寄生物来说是 。

第十四章 森林资源管理

第十四章单元测试

1、森林资源管理的具体任务有( )。
A、森林资源区划和调查
B、森林生长与效益评价
C、森林调整
D、森林经营决策和计划
E、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2、下列属于森林资源管理理论模式的宏观模式的有( )。
A、分类经营
B、近自然经营
C、恒续林思想
D、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3、根据森林经营的目标和林木生长特性,森林成熟可分为( )。
A、数量成熟
B、工艺成熟
C、防护成熟
D、自然成熟
E、经济成熟

4、下列属于森林区划系统有( )。
A、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
B、总场(林场)-分场(营林区或作业区)-林班-小班
C、县-镇(乡)-村-林班-小班
D、森林公园-景区-景点
E、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5、下列属于森林资源管理理论模式的微观模式的有( )。
A、法正林
B、完全调整林
C、检查法
D、近自然经营

6、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

7、当龄级结构不均匀时,用材林年伐量的确定要起到调整和改善龄级结构的作用,不应造成森林资源过伐,保证后继有林。

8、森林成熟是确定采伐更新和经营周期所依赖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但主要内容是相同的。

10、森林资源管理的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11、一次收获到另一次收获之间的间隔期即为 。

12、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按法定程序批准,供人们游憩、健身或进行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地域称为 。

13、森林资源管理是对 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14、划出的小班,在内部具有相同的 ,其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是相同的。

15、森林成熟是指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此时的年龄称为 。

第十五章 森林资源利用

第十五章单元测试

1、能源植物按所含主要生物质的化学类别可分为( )。
A、糖类能源植物
B、淀粉类能源植物
C、纤维素类能源植物
D、烃类能源植物
E、油料能源植物

2、常用的林业生物质资源有( )等。
A、能源林
B、森林抚育间伐材
C、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
D、林副产品及废弃物
E、木制品废弃物

3、林业生物质能具有( )的重要意义。
A、可再生性
B、低污染性
C、分布的广泛性,可栽种的地域广,发展空间广阔
D、具有能源和生物基产品双重功能,总量十分丰富
E、林木独特的优势,如林木含能密度高,生物质产量高;一次栽种,多年受益;可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不存在与人争粮的问题

4、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利用途径有( )。
A、将林木所含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
B、将木质纤维素或木本非食用淀粉转化为燃料乙醇
C、利用木质做成固体燃料
D、利用木质燃料发电

5、森林美的形态具有多重性,包括( )。
A、森林的自然美
B、森林的艺术美
C、森林的教育美
D、森林的社会美

6、美的基本形式是艺术美和现实美,由于森林功能的多样性,人们对森林美的感知也具有多重性。

7、常见燃料能源树种包括杨树、刺槐、桉树、相思、栎类、沙枣、沙棘、柠条等。

8、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等多种成分的统一体,尽管各种成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但是各自都有相对独立的美的内涵。

9、森林能产生有益于健康的物质,还具有天然杀菌、预防多种疾病、净化空气、舒缓身心等作用。

10、烃类能源植物经水解后用于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或利用其他技术获得气体、液体或固体燃料,如速生林木和芒草等。

11、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即为 。

12、以林业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用于直接燃烧、气化发电或供热,生产液化燃料、生物柴油等的能源被称为 。

13、以生产生物质能源为主要培育目的的森林即为 。

14、以林木木质纤维转化为固体、液体、气体燃料或直接发电的能源林被称为 。

15、用于提取含烃汁液,可生产接近石油成分的燃料的植物被称为 ,如续随子、绿玉树、银胶菊、西谷椰子和西蒙得木等。

期末考试

《林学概论》期末考试客观题

1、在一定面积的地理空间中,以树木为主体,有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生存,与气候、土壤等外界环境相互影响的生物地理群落指的是( )。
A、乔木
B、林学
C、森林
D、林业

2、群落包括( )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A、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B、乔木、灌木和动物
C、乔木、动物和细菌
D、植物和动物

3、温度通过直接影响( )而对植物的代谢过程发生作用。
A、大气中的气体组成
B、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
C、大气降水量
D、风的强度

4、风对森林的不利影响为选项( )。
A、借助风力促进种子天然传播
B、风媒传粉
C、大风影响树木的结实
D、促进树木的蒸腾

5、林木遗传改良是指以遗传进化理论为基础,以提高( )的数量和质量为目标,定向改造林木、选育和繁殖林木良种的实践活动。
A、经济性状
B、遗传性状
C、数量性状
D、产量性状

6、嫁接繁殖宜选取节间短、发育充实、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1年生( )作为接穗。
A、徒长枝
B、老枝
C、发育枝
D、叶片

7、下列属于分殖造林的是( )。
A、直播造林
B、植苗造林
C、地下茎造林
D、飞播造林

8、营造燃料能源林时,要选择具有( )特性的树种。
A、根系发达、根蘖性强、树冠浓密、落叶丰富
B、优质性、丰产性、早实
C、侧根发达、根蘖性强、耐干旱瘠薄和地表高温、耐沙割沙埋
D、生长快、生长量大、热值高、能够萌蘖更新、适宜干旱贫瘠立地

9、对各地苗圃的苗木生产常常造成损失的地下害虫主要有( )。
A、黄刺蛾、国槐尺蠖、柳毒蛾
B、蝼蛄、蛴螬、小地老虎
C、菊天牛、大丽花螟蛾、松梢螟
D、蚜虫、蚧壳虫、红蜘蛛

10、不属于树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的选项为( )。
A、自毒效应
B、化感作用
C、树种间养分的互补转移
D、杨树刺槐混交林根际间的菌丝桥

11、抗旱植物的特性有( )。
A、灵敏的气孔调节能力
B、特殊的气孔结构
C、发达的根系
D、根退化或消失

12、发展林农复合经营的意义( )。
A、挖掘生物资源潜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B、促进物质多级循环利用,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
C、提升系统综合效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D、协调林农争地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实现长短效益有机结合

13、森林主伐方式有( )。
A、择伐
B、渐伐
C、皆伐
D、间伐

14、林木病害会使林木正常的( )发生一系列不正常的改变,导致其生长发育或生存受到显著影响,最终造成树木生长量和收获物品质遭受损失。
A、生理机能
B、外部形态
C、生长环境
D、解剖结构

15、森林游憩活动具有增加人的健康活力、预防疾病、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

16、森林是大气CO2的贮存库,是大气CO2的吸收“汇”和缓冲器,能起到遏制现今气候变暖的作用。

17、形数、断面积和树高在测树学上被称为立木材积三要素。

18、设施育苗的发展程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林业苗圃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9、如要培育大苗,一般要根据苗龄和树种特性进行多次移植,除此之外,还要对苗木进行养干、疏枝、整形修剪等工作。

20、自然地理因素、人工林营造时不恰当树种选择、人为的干扰破坏和不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都会导致低效林的形成。

2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通过 ,维持空气组成成分的稳定。

22、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 的集合。

23、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有 的开放式的功能系统,也是地球陆地上结构相对复杂,利用太阳能最有效的系统,其物种繁多,结构复杂,是陆地上最丰富的物种资源库和基因资源库。

24、大气降水到达林冠作用层以后,一部分被林冠 ;一部分通过林冠空隙直接到达地表面。

25、任何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元素,在必须的元素中,供给量最少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 。

26、引种必须结合 和优树选择开展试验,要重视引进外来树种的种内差异。

27、营养繁殖育苗是利用树木的茎、枝、芽、根等营养器官繁殖苗木,也称 。

28、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 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就是适地适树。

《林学概论》期末考试主观题

1、简述林木引种成功的标准有哪些?

2、林木嫁接选取砧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3、对低效林进行林分改造具有怎样的作用?

4、试述营造混交林的条件及在培育技术上应考虑的问题?

学习通林学概论

林学是一门研究森林及其资源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森林生态学、森林遗传学、森林经济学、森林保护学等。学习通林学概论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林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为将来从事林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

  • 了解林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范畴;
  • 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 理解森林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 熟悉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 认识林业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 具备一定的林业科学研究能力。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 林学基本概念和学科范畴
  2.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3. 森林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4. 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5. 林业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6. 林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在线视频讲解:由行业内资深专家授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林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 在线讨论:学生可以在课程论坛中与老师和同学互动,交流意见和思路。
  • 在线测试:定期进行在线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 实践操作:组织实地考察和模拟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林业工作。

教学评估

本课程评估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

  • 在线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 论文或报告占总成绩的40%;
  • 实践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教材参考

本课程的主要教材有:

  1. 《林学概论》(第三版),李鸣华等,中国林业出版社;
  2. 《森林生态学》(第二版),谢尔盖?季米特里耶夫等,科学出版社;
  3. 《森林资源管理》(第四版),詹姆斯?K.韦尔和迈克尔?杜宾,中国林业出版社。

总结

学习通林学概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将来从事林业相关工作的学生或科研人员来说具有极大的意义。通过系统学习和综合评估,学生能够全面提高林业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通林学概论

林学是一门研究森林及其资源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森林生态学、森林遗传学、森林经济学、森林保护学等。学习通林学概论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林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为将来从事林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

  • 了解林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范畴;
  • 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 理解森林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 熟悉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 认识林业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 具备一定的林业科学研究能力。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 林学基本概念和学科范畴
  2.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3. 森林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4. 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5. 林业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6. 林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在线视频讲解:由行业内资深专家授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林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 在线讨论:学生可以在课程论坛中与老师和同学互动,交流意见和思路。
  • 在线测试:定期进行在线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 实践操作:组织实地考察和模拟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林业工作。

教学评估

本课程评估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

  • 在线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 论文或报告占总成绩的40%;
  • 实践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教材参考

本课程的主要教材有:

  1. 《林学概论》(第三版),李鸣华等,中国林业出版社;
  2. 《森林生态学》(第二版),谢尔盖?季米特里耶夫等,科学出版社;
  3. 《森林资源管理》(第四版),詹姆斯?K.韦尔和迈克尔?杜宾,中国林业出版社。

总结

学习通林学概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将来从事林业相关工作的学生或科研人员来说具有极大的意义。通过系统学习和综合评估,学生能够全面提高林业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