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54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超星安全学原理上学期补考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86 min read

超星安全学原理上学期补考课后答案(学习通2023课后作业答案)

试验考试

试验测试

1、超星安全的安全案随机性表现为
A、指安全状态的学原学期学习存在和维持时间具有随机性
B、指安全状态的理上存在和维持地点具有随机性
C、安全状态的补考存在和维持时间、地点和状态具有随机性
D、课后指安全状态的答案存在和维持状态具有随机性

2、安全具有潜隐型特征是通课因为
A、安全系统没有发生事故
B、后作安全系统没有发生事故
C、业答安全系统没有发现隐患
D、超星受认识能力和科技水平的安全案局限影响,人们不能把握安全本质和变化规律

3、学原学期学习关于安全科学的理上正确定义是哪一个
A、安全科学是补考研究技术危害作用绝对的最小化知识体系。
B、安全科学研究人及技术和环境之间三者达成生态平衡规律的科学
C、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人们在生产及其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以达到保护劳动者及其活动能力、保障其活动效率的跨门类、综合性的科学。
D、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4、安全哲学观包括 等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在普遍联系中把握本质
C、在动态中把握安全规律方法
D、矛盾分析法

5、安全的流变与突变具有哪些特点
A、相对性
B、层次性
C、相互转化性
D、静态性

6、安全是一种特定的状态

7、安全的经济性特征是指安全需要经济投入

8、库尔曼关于安全科学的阐述主要针对技术安全

<安全学原理》2019-2020第一学期补考题>

2019-2020第一学期《安全学原理》补考试卷

1、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技术科学层次的学科为( )
A、安全工程学
B、安全学
C、安全工程技术
D、安全观

2、关于安全科学的正确定义是哪一个( )
A、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人们在生产及其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以达到保护劳动者及其活动能力、保障其活动效率的跨门类、综合性的科学。
B、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C、安全科学研究人及技术和环境之间三者达成生态平衡规律的科学.
D、安全科学是研究技术危害作用绝对的最小化知识体系。

3、下面哪一个关于人对安全的自然属性说法是错误的( )。
A、人的自然属性是自发。
B、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
C、人的社会属性是自然属性的基础。
D、人的自然属性具有一定盲目性。

4、人对安全的需求是本能,下面哪些是安全需求的被动因素( )。
A、人的生理结构需要
B、人对天灾的无奈
C、安全心理需要
D、人的生理机能需要

5、安全不是用来投放市场进行交换的,不能用质量和实体进行衡量,这体现的是安全价值的 ( ) 特点。
A、隐性
B、公共性
C、显性
D、非交换性

6、通过安全价值观的建立和完善,组织成员必须按照一定的指导方针和行为价值准则进行,这是一种“软性”的约束和规范,但其力量往往比那些强硬的规定更加有效,这体现的是安全价值的 ( ) 功能。
A、指引功能
B、凝聚功能
C、限制功能
D、规范和约束功能

7、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其原因的,这些原因就是潜伏的危险因素,这反映的是事故的什么特征( )。
A、预测性
B、因果性
C、潜在性
D、必然性

8、事故法则中数字1表示( )。
A、微伤事故
B、轻伤事故
C、死亡或重伤事故
D、无伤事故

9、下列安全措施中属于提高防护标准的屏蔽措施为 ( )。
A、防火门
B、防护罩
C、密闭门
D、远距离遥控

10、把有毒有害有危险的能量源储存在有限允许范围内,如防爆外壳、密闭墙、密闭火区、放射性物质的密封装置等,这属于哪一类本质安全化的措施( ) 。
A、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
B、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C、防止能量逸散
D、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

11、企业的供电系统、通风机、水泵等均配置了备用系统,这属于哪一类本质安全化的措施( )。
A、对处于恶劣环境下运行的设备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B、提高元件的可靠性
C、加强预防性维修
D、增加备用系统

12、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事故的统计分析、安全工作的考核评价等都是( )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A、整分合原理
B、封闭原理
C、弹性原理
D、反馈原理

13、起吊物转运过程中下方有人行走,属于什么性质的不安全行为。( )
A、操作人员判断错误及操作错误
B、工作联系或确认不充分
C、不安全的姿势或动作
D、忽视或违反规章制度

14、安全的随机性表现为 ( )。
A、指安全状态的存在和维持时间具有随机性
B、指安全状态的存在和维持地点具有随机性
C、安全状态的存在和维持时间、地点和状态具有随机性
D、指安全状态的存在和维持状态具有随机性

15、哪项不是安全政治属性的内容( )。
A、安全思想观念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
B、国家把安全工作和要求法律化、制度化。
C、安全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责。
D、安全是衡量作为国家主人能否行使基本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

16、( )是安全观的核心。
A、经济价值
B、生命价值
C、集体荣誉
D、国家财产

17、如果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不好,经常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得不到控制,这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对社会的协调发展必将产生极大的损害与威胁,这体现了安全的( )价值。
A、战略价值
B、环境价值
C、生命健康价值
D、社会稳定价值

18、人们根据对过去事故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对事故规律的认识,并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这反映的是事故的( )特征。
A、因果性
B、必然性
C、潜在性
D、预测性

19、人们从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这反映的是事故的( )特征。
A、因果性
B、必然性
C、潜在性
D、规律性

20、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叫做(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2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叫做( )。
A、物体打击
B、机械伤害
C、高处坠落
D、其他伤害

22、企业的供电系统、通风机、水泵等均配置了备用系统,这属于哪一类本质安全化的措施( )。
A、提高元件的可靠性
B、增加备用系统
C、对处于恶劣环境下运行的设备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D、加强预防性维修

23、在设备产生超压、超温、超速、超载、超位等危险因素时,安装单向阀、安全阀、限速器、爆破片等进行自动控制并消除或减弱上述危险,这些属于哪一类型的本质安全化装置( )。
A、联锁装置
B、保险装置
C、传感装置
D、监测装置

24、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程序不包括( )。
A、目标的制定和展开
B、目标的实施
C、目标成果的考评
D、目标的更新

25、以下哪个不属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措施( )。
A、实行确认制
B、作业中巡视检查
C、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D、开展设备检测检验

26、企业各级领导、一线员工、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方法和培训内容不一样,这是遵循了安全教育的什么原则。()
A、目的性原则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教与学互动性原则
D、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

27、大安全观的研究对象包括( )。
A、人类的生活安全问题
B、生存安全问题
C、生产安全问题
D、国家安全问题

28、除安全的生产力属性之外,安全的社会属性还包括( )。
A、安全的生产关系属性
B、安全的社会生活属性
C、安全的政治属性
D、安全的文化属性

29、哪些物质运动变化规律反应了物的安全自然规律( )。
A、任何一个自然系统的运动趋势方向,就是趋向稳定态。
B、系统处于稳定态时,其能级最低。
C、运动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渐变。
D、生物的进化

30、安全人的社会属性包括( )。
A、共生关系中的依存性
B、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性
C、生产活动中的合作性
D、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往性

31、安全价值的特点包括( )。
A、公共性
B、非交换性
C、隐形与显性
D、直接性

32、安全价值等于( )与( )的比值。
A、安全功能
B、安全效益
C、安全投入
D、生产成本

33、安全哲学观包括( )等。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在普遍联系中把握本质
C、在动态中把握安全规律方法
D、矛盾分析法

34、安全的流变与突变具有哪些特点( )。
A、相对性
B、层次性
C、相互转化性
D、静态性

35、事故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 ) 。
A、因果性
B、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
C、潜在性和再现性
D、预测性和复杂性

36、以下哪些属于导致事故发生的管理的原因。( )
A、领导问题
B、组织不合理
C、对现场作业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错误
D、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37、按事故发展过程分类,可以将事故分为( )。
A、突变型
B、发展型
C、持续型
D、环境演变型

38、以下哪些是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 )。
A、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B、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度
C、提高系统的抗灾能力
D、减少人为失误

39、以下属于在设计阶段可以采取的本质安全化措施( )。
A、联锁装置
B、保险装置
C、隔离装置
D、密闭装置

40、产品生产全过程安全管理包括以下哪些方面的安全管理( )。
A、酝酿与设计
B、施工与试车
C、投产与检验
D、服务与销售

41、全部工作安全管理包括以下哪些方面的安全管理( )。
A、工艺、技术
B、设备、设施
C、环境
D、人力、财务

42、企业总体安全目标需要自上而下进行分解,形成层层展开的目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
A、公司级目标
B、科室、车间级目标
C、班组级目标
D、个人目标

43、人机匹配方法包括( )。
A、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B、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
C、人机相互匹配
D、纯机器工作

44、适合企业职工的安全教育方法有( )。
A、讲授法
B、奖惩教育法
C、外围教育法
D、研讨法

45、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意味着对安全的认识进入系统的安全认识阶段( )

46、人是安全的主体和核心,也是研究一切安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

47、安全的自然属性就是指自然界物的属性( )。

48、安全价值等于安全功能与安全投入的比值,因此,尽可能地减少安全投入可以获得更大的安全价值。( )

49、安全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

50、根据轨迹交叉论,若设法排除机械设备或处理危险物质过程中的隐患或者消除人为失误和不安全行为,使两事件链连锁中断,则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危险就不能出现,就可避免事故发生。( )

51、具有本质安全化的系统,意味着绝对不会发生事故( )。

52、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降低事故严重度是本质安全化的两类方法( )。

53、企业的人力资源事务与安全管理无关。( )

54、安全的经济性特征是指安全需要经济投入( )。

55、安全人-机-环系统中的机指机械设备设施( )。

56、人的自然属性也称为动物属性,是人先天就具备的本能反应。( )

57、安全的生产力属性表现为安全问题是生产力内部矛盾运动的主要矛盾( )。

58、安全观不属于历史观的范畴( )。

59、安全起到了无形资产的作用,能够增加企业的收益( )。

60、根据价值工程的思想,单方面减低成本或提高产品的功能,都有利于提高安全价值。( )

61、根据唯物辩证法,绝对静止和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所以在安全学的研究中,必须加入时间的概念。( )

62、“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成系统,各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会有一定的差异,有的要素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有些要素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 )

63、事故影响因素中的人,主要指的是操作工人。( )

64、根据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遗传和社会环境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65、狭义的本质安全化概念指的是通过设计手段使生产过程和产品性能本身具有防止危险发生的功能。( )

66、为使设备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改造和采取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称为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

67、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包括全面安全管理和安全目标管理( )。

68、安全目标主要由领导制定,不需要下级参与( )。

69、人与机器功能的分配原则是利用人的有利条件和机器的有利条件( )。

70、对大众的安全教育,适合采用讲授法、研讨法和发现法( )。

71、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包括健康状况) 及其保障条件。

72、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必要性和普遍性、随机性、相对性、局部稳定性、 、复杂性、 社会性和 。

73、安全四因素是指 、 、安全社会和安全系统。

74、人的属性表现为人的 ( ) 与 ( )的统一。

75、能量意外释放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 ) 并转移于人体。

76、事故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 ( ) 、生长阶段和损失阶段。

77、事故预防最理想的方法是( )、限制或减少危险因素。

78、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包括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 )、防止能量逸散、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79、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包括 ( )和安全目标管理。

80、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程序包括目标的制定和展开、目标的实施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