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78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能源与环境科学概论(赵然)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43 min read

尔雅能源与环境科学概论(赵然)答案(学习通2023题目答案)

第一讲 地球资源与环境问题

1.1地球资源危机随堂测验

1、尔雅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是科学一个由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概论动物、植物组成的答案p庞大而复杂的“生物联合王国”

2、在人类步入工业社会之后,学习大约80%的通题能源为矿物能能源,80%左右的目答工业原料为矿物原料。

3、尔雅当今世界最大的环境亚马逊原始森林,300多万平方公里,科学被称为地球之“肺”,概论30-40年后将从地球上小时并变成一片沙荒的答案危险

4、据研究每灭绝1种植物,学习就会有10种-30种依附于它的通题其他植物、昆虫及高等动物随后覆灭。

5、地球面临着耕地危机、淡水危机、矿产危机、森林危机、生物危机等资源危机。

6、在人类步入工业社会之后,大约95% 能源为矿物能能源,80% 左右的工业原料为矿物原料。

7、尽管地球是一个“水球”,但是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却仅有20万亿 立方米左右,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 。

1.2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随堂测验

1、臭氧层是指___左右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平流层,它可以有效地阻挡太阳光对地球生物有害的大部分紫外线辐射到达地球。
A、23千米
B、24千米
C、25千米
D、26千米

2、酸雨要怎样进行控制?
A、燃烧前控制
B、燃烧过程中控制
C、不需要控制
D、燃烧后处理

3、自工业化以来,人类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过去100年增加二分之一,近20年来几乎每年增加10%

4、全球变暖将使冰川缩小,据估算,若南极的冰融化10%,全球海平面将上升4-9米。海水将浸没海拔较低的地区,一些沿海城市如纽约、新奥尔良以及我们所在的天津将被海水淹没。

5、全球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 臭氧层的破坏 ,酸雨,荒漠化,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环境问题。

6、POPS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放大性,长距离迁移性,高毒性等特性.

7、POPS很难在生物的新陈代谢、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方式下降解

1.3典型环境污染事件随堂测验

1、伦敦烟雾事件发生的时间?
A、1952年12月5日-9日
B、1952年12月5日-12日
C、1952年11月5日-9日
D、1962年12月5日-9日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时间中的烟雾含有_________。
A、臭氧
B、氧化氮
C、乙醛
D、其它氧化剂

3、1968年9月日本确认水俣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含有汞和甲基汞废水污染鱼和贝造成的

4、居民通过食用含镉的稻米和饮水而生骨痛病

5、多诺拉烟雾事件是由于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和反常气候的影响下形成的

6、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有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痛痛病,水俣病等

7、在硫氧化物为主的有害污染气体和盆地型地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4中国的环境问题随堂测验

1、水污染源包括?
A、工业废水
B、农村污水
C、我国城镇污水
D、以上都不是

2、工业废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引起水环境发生质化污染
A、排放数量及污染物含量相对小
B、污染种类多
C、治理难度大
D、以上都不是

3、水污染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水环境问题,中国水污染情况有这样一个特点,水污染正从东部向西部发展,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

4、根据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历时8年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耕地的点位超标率是20%

5、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威胁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我国有外来入侵物种已达100种左右

6、中国的环境问题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环境污染

7、工矿业、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第二讲 大气污染与防治

2.1 大气和大气污染概述随堂测验

1、中间层是指从平流层顶到_______高度属于中间层,次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空气有较强的的对流运动
A、75km
B、85km
C、95km
D、100km

2、_____是大气圈最下一层,虽然很薄,但占质量的四分之三。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成层

3、大气是由什么组成?
A、干燥清洁的空气
B、水汽
C、氮气
D、悬浮颗粒

4、大气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类型按照污染源的排放形式分为哪些?
A、点源
B、面源
C、线源
D、其他

5、大气污染源是指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大气污染源可分为天然大气污染源和人为大气污染源。

6、根据燃料的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和反应,可把大气污染分为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

7、大气污染源的主要类型按照排放的时间分为连续源、间歇源、瞬间源

2.2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随堂测验

1、一般情况下,_______污染物扩散能力越强,但另一方面,风速越大,则烟雨的抬升高度越低,反而会增加污染物的地面浓度。
A、风速越小
B、风速不变
C、风速越大
D、以上都不是

2、大气湍流是指空气在主导风向上出现_____振性的搅拌。
A、向左有规则运动
B、向上有规则运动
C、上下左右无规则
D、上下无规则运动

3、______,_____,污染物扩散稀释的速度越快,污染物的浓度越低。
A、风速越大
B、风速越小
C、湍流越强
D、湍流越弱

4、制约大气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的最根本因子是平均风和湍流。

5、风速增大,还有可能增大开放源的源强,因此,风速对污染物的环境浓度具有双重的影响。

6、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有平均风,湍流,大气层结特征,太阳辐射,大尺度天气形势,下垫面

7、大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上午日出层结不稳定逐渐加强,正午时分层结不稳定最强,午后大气逐渐变为中性层结,日落后大气稳定层结逐渐加强。

2.3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随堂测验

1、近三十年来,我国在全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节能运动,实施有助于结构和技术革新的各项政策,对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了将近50%,每年约下降______
A、3.5%
B、4.5%
C、5.5%
D、6.5%

2、国际上通常用________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能源效率
A、能源消耗强度
B、能源消耗速度
C、能源消耗量
D、其他

3、怎样加强宏观调控?
A、严格环境准入制度
B、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C、重视经济政策支持
D、注重调整农村的能源结构以及强化企业和公众的环保责任

4、无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多种多样的
A、大气污染源
B、大气污染物
C、大气污染类型
D、大气污染危害

5、目前我国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覆盖_____________________。
A、热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

6、产业布局不合理是造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改善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十分必要

7、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积极推进工业污染控制,加强宏观调控。

第三讲 水体污染与防治

3.1 水体污染与自净随堂测验

1、水体自净是指水体受到污染后,由于___________等因素作用,会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能恢复到受污染以前状态
A、物理、化学
B、物理、生物
C、化学、生物
D、物理、化学、生物

2、水环境容量有哪些特征?
A、区域特征
B、资源性特征
C、系统性特征
D、整体性特征

3、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_____________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现象。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D、放射性

4、人为污染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A、工业污染源
B、农业污染源
C、生活污染源
D、自然污染源

5、工业污染源的特点是: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危害性大

6、物理自净、化学自净以及生物化学自净三种过程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和同时进行的。

7、水体污染源包括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3.2水质和水质指标随堂测验

1、固体含量指标通常是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是指把水样用孔径为___的l滤膜过滤后,被滤膜截留的残渣在一定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后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
A、0.45um
B、0.55um
C、0.44um
D、0.46um

2、_______是导致湖泊、水库和海湾等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
A、氮和磷
B、氮和氧
C、磷和氧
D、氢和氧

3、生化需氧量即BOD定义是指在水温_______的条件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至无机物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A、15℃
B、20℃
C、25℃
D、35℃

4、几种反应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按数值大小的排序为_____________
A、TOD﹥CODCr﹥BOD5﹥CODMn
B、TOD﹥CODCr﹥CODMn ﹥BOD5
C、TOD﹥BOD5﹥CODMn﹥ CODCr
D、TODr﹥CODMn﹥CODC ﹥BOD5

5、放射性指标包括什么?
A、α放射性
B、总β放射性
C、γ放射性
D、δ放射性

6、水质是指水与其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通常用水质指标来衡量水质的好坏。

7、溶解氧尽管是一个无机物指标,但是它却间接反映了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溶解氧值越高,说明水体中有机物浓度越小,即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越低

8、水质指标分为物理性水质指标,化学性水质指标,生物学水质指标和放射性水质指标。

9、根据水中所含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化学指标可分为无机物指标与有机物化学指标。

3.3水环境质量标准随堂测验

1、地表水魂晶质量标准项目共计________。
A、109
B、108
C、106
D、105

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控制项目共计______。其中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基本控制项目16项,选择性控制项目_____。
A、28 12
B、27 11
C、29 13
D、25 9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A、江河
B、湖泊
C、运河
D、渠道等

4、我国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法》,防止和控制渔业水域水质污染,保证鱼、贝、藻类正常生长、繁殖和水产品的质量,制订了渔业水质标准。

5、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未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有害废弃物严禁直接排入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鱼、虾、藻类等的养殖场及珍贵水生动物保护区

6、地表水标准将标准项目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

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监测和分析方法。

3.4水体污染防治途径随堂测验

1、目前我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_______占总用水量的75%
A、4000亿方
B、3000亿方
C、5000亿方
D、6000亿方

2、城镇供水的____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_____可以再次循环使用
A、70% 70%
B、80% 70%
C、80% 80%
D、70% 80%

3、在城市径流控制方面有?
A、要充分收集利用雨水
B、减少城市硬质地面
C、增加城市绿化用地
D、以上都不是

4、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
A、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
B、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
C、提高城市生活用水利用率
D、以上都不是

5、工业水污染的预防是水污染源头控制的重要任务。工业水污染的预防应当从合理布局、清洁生产、就地处理以及管理性控制等多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性整治对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6、符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应该是:基建费用合理,处理流程简单;节省能耗,运行费用较低,或同样的费用,处理效率能提高;尽可能将污水的处理与利用相结合;去除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污染物质的能力较强。

7、水体污染防治的途径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城市污水资源化,工业水污染防治,开展流域性水污染防治,因地制宜发展污水处理技术。

第四讲 土壤污染与防治

4.1土壤污染随堂测验

1、如何判断土壤是否污染?
A、生物土壤系统法
B、化学法
C、背景值法
D、土壤污染指数法

2、根据人为污染物来源的不同,土壤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

4.2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随堂测验

1、土壤污染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
A、生态关系失衡,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B、土壤环境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减产、降质
C、重金属病开始出现
D、以上都不是

2、受污染土壤主要分布的地区是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地区,工业企业遗留或遗弃场地周边,油田采矿气体周边,工业源气体周边,固体废弃物集中填埋、堆放、焚烧等地及周边等地。

4.3 重金属污染随堂测验

1、重金属污染属于无机物污染,重金属不能被分解和消失,他们的有害作用也不会丧失,即使发生物理变化,有害作用也有可能可能会暂时的减弱,但当条件适合的时候,又会恢复其原来的毒性。

2、微生物对土壤溶液重金属离子的影响有保外络合作用 保外沉淀作用 金属微生物转化。

3、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或络离子可以随水迁移至地面水体,重金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包含于矿物颗粒内或被吸附于土壤胶体表面上,随着土壤水分的流动或以尘土飞扬的形式而被机械搬运。

4、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能以离子交换吸附、络合、螯合等形式和土壤胶体相结合或发生溶解、沉淀等物理反应。

5、热解和沉淀作用,是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化学迁移的重要形式。

6、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生物迁徙主要是指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某些化学形态的重金属,并在植物体内积累起来。

7、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大小随土壤溶液中可溶态重金属物的浓度增加而降低。

4.4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与对策随堂测验

1、土壤污染治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治理()。
A、控制污染源
B、增加环境承载力
C、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
D、积极开展土壤修复与治理工作

2、土壤污染具有长期性、潜伏性、累积性、传递性。

3、在土壤改良治理方面,对于中低度污染可使用化学改良剂以及改变土壤的氧化条件使重金属改变为难溶物质降低其活性。

4、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多达一百多种,常用的修复技术也有十几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

5、土壤环境保护必须坚持以土壤环境分析分级管理为基础。

6、控制和消除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

7、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和负荷量。

第五讲 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

5.1 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随堂测验

1、下列属于固体废物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是()。
A、影响环境卫生和视觉卫生
B、污染水体,淤塞河床
C、传播和诱发疾病
D、污染土壤、大气

2、现如今,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往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3、固体废物按物理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

4、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

5、固体废物的特点有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 富集终态和污染源头的双重作用 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6、固体废物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城市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

5.2 固体废弃物的控制措施与处理处置技术随堂测验

1、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包括()。
A、压实技术
B、破碎技术
C、分选技术
D、固化处理技术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提出以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为应对固体废物的主要思想。

3、为完成固体废物减量化的基本任务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利用,二是 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

4、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基本任务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

5、压实是是一种通过对废物减容化,降低运输成本、延长填埋场寿命的寿命的预处理技术。

6、分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质方面的差异,将其分选开。

7、理想的固化产物应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良好的机械特性,以及抗浸出性、抗干-湿和 抗冻-融性。

8、焚烧法的好处是先生热量。

5.3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随堂测验

1、城市垃圾的系统化处理要求废塑料在使用后可直接用填埋法处理。

2、赤泥可用作水泥生产的配料;可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可制作钢铁用的保护渣;可作生产配料,生产特殊性能的油井水泥。

3、堆肥技术可分为厌氧堆肥和好氧堆肥。

4、焚烧既可减少垃圾体积,减少最终填埋量,又可灭菌并产生能量(根据实际情况可发电或供暖),能同时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是垃圾的重要的处理处置技术。

5、铅渣可用作水泥的原料,具有降低熟料的熔融温度,降低强度等优点。

6、高炉矿渣,配以砂硅,磷酸钙,碳酸镁,苏打灰等组分,可生产微晶玻璃。

第六讲 噪声污染与防治

6.1 噪声污染防治法律基础随堂测验

1、《噪声法》中规定在噪声污染监督监管体制中“调处民事纠纷”属于公安部门的职责。

2、《噪声法》第十三条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

4、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6.2 噪声污染防治标准随堂测验

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场界环境噪声的排放限值为昼间70dB,夜间55dB,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能高于15dB。

2、环境噪声标准主要分为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技术方法标准。

3、环境噪声标准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噪声容许范围所做的规定。

4、声环境质量标准提出了声环境功能区监测和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的要求。

5、机场周边飞机噪声环境标准规定了特殊住宅区,居住、文教区的噪声限值小于等于60dB;除一类区域以外的生活区噪声限值小于等于65dB。

6.3 噪声控制原理与技术随堂测验

1、下列不属于从声源上降低噪声的手段是 。
A、合理选择材料和改进机械设计。
B、改进工艺和操作方法。
C、利用隔声墙、隔声罩等隔声设备。
D、提高零部件间的接触性能。

2、噪声控制即对噪声传播的三个阶段的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进行控制。

3、针对保护对象降低噪声主要是采取措施对听觉、头部和胸部进行防护,主要有耳塞、耳罩、防声蜡棉和防护面具等方式。

4、噪声控制的一般程序制定具体控制方案包括声源控制和介质控制。

5、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是噪声对人产生危害的三要素 。

第七讲 可持续发展战略

7.1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随堂测验

1、下列不属于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是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和谐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2、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三大特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中,即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生态平衡。

3、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是科学技术进步。

4、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和代际间的公平。

5、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6、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三大特征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提高生活质量为基础,保护环境为目的。

7、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

8、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等。

7.2 生态文明理论与内涵随堂测验

1、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构建的目标是一样的,是 。
A、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B、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C、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D、实现生态内部协调。

2、生态文明强调经济和环境的多样性。

3、文明的内核是人的观念的集合 ,尤其是价值观。

4、文明的外显形态,一是人的行为方式二是人活动的物化结果。

5、健康文明体的判断标准是主体(主流)观念的进步水平;人群所持观念的清晰、稳定和普遍程度;观念与外化形态的一致性。

6、生态文明表明人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7、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核心内容是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

8、循环经济追求“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这个流程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7.3 生态城市规划随堂测验

1、城市生态位是决定城市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

2、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城市规划 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生态产业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

3、生态城市规划的的总体原则包括城市生态位最优化原则 生物多样性原则 城市的成长性原则 生态成长力原则 复合生态原则。

4、城市生物多样性是指城市范围内的除人以外的各种活的生物体在现有规律的结合于一起的前提下,所体现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分离程度。

5、城市生态承载力原则是从生态学角度上看,城市发展以及城市人群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存在限度。即城市发展存在极限。

6、生态规划运用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关系。

7、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其生命支持系统的活力。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力、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 、物质代谢链的闭合 景观生态的时空量的整合性。

8、生态环境人均规划包括生态建筑、生态景观和生态效应三个子规划内容。

7.4 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发展实践随堂测验

1、以下不属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特点的是 。
A、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
B、构建以绿色交通为支撑的紧凑型的城市布局。
C、以生态谷,生态细胞构成的城市基本框架。
D、以寻求经济快速发展为主要目标。

2、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空间布局结构是一合一练六协三心四片。

3、中新天津生态城市是中国和印度两国战略性合作项目。

4、“三合”是指人与人和谐共处 人与人经济活动和谐共存 人与环境和谐共存。

5、“三能”是能复制、能施工、能投入生产。

6、中新天津生态城在规划设计方面,坚持了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发展模式可持续的原则。

7、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城市规划上,规划了以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为主的绿色交通体系。

8、中新天津生态城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初步形成了全方位水环境的处理体系。

学习通能源与环境科学概论(赵然)

能源与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关于能源和环境的基础性课程,旨在介绍能源和环境的基本概念、能源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能源和环境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一、能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重要支撑。本课程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能源的基本概念

能源是指能够提供动力、热量和电能等以支持各种工业和日常生活活动的物质或物质的组合。

2. 能源的分类

能源主要分为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两大类。

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是由古代有机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压缩和高温作用形成的。

非化石能源包括水力、风能、太阳能等,是由自然界提供的不用燃烧的能源。

3. 能源的利用

能源的利用主要分为传统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利用两个方面。

传统能源利用主要包括化石能源的利用和水利电站的利用。

新能源利用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二、环境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重要条件。本课程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环境的基本概念

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发展和活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要素的总和。

2. 环境的分类

环境主要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类。

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人工环境包括城市环境、工业环境、交通运输环境等。

3.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或其他自然因素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三、能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能源与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环境的恶化也会制约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本课程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能源与环境的影响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对水、土、气、生态等多个方面的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燃烧化石能源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导致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2. 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能源与环境应该协调发展,既要保障能源的供应,又要保护环境的质量。这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能源开发和利用方式,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3.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代人的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满足未来代人需求的能力。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结语

能源与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了解能源和环境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