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88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尔雅国际贸易地理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16 min read

尔雅国际贸易地理答案(学习通2023完整答案)

第一单元 经济地理学绪论

第一单元测试题

1、尔雅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国际是
A、(德)戈策
B、贸易(中)司马迁
C、地理答案(俄)罗蒙诺索夫
D、学习(古罗马)斯特拉波

2、通完中国最早的整答经济地理名著是
A、《尚书·禹贡》
B、尔雅《史记·货殖列传》
C、国际《汉书·地理》
D、贸易《山海经》

3、地理答案下列不属于通论的学习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A、中国经济地理学
B、通完工业地理学
C、整答城市地理学
D、尔雅经济地理学概论

4、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
B、地域性
C、科学性
D、实用性

5、关于20世纪以前的经济地理发展,以下描述比较符合的是
A、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
B、没有系统的科学思想
C、着重于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D、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6、当前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
A、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B、全球与地方关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尺度区域之间的关系
C、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
D、企业内部活动的空间过程及外部空间效应

7、当前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
A、区域竞争力提升问题
B、国民发展问题
C、生态环境问题
D、贫富差异问题

8、国际上经济地理学主要流派有
A、自然学派
B、社会学派
C、关系学派
D、应用学派

9、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0、20世纪以来的经济地理研究的空间尺度经历了由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的发展历程。

11、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产业布局及其发展、演变的决定性因素。

12、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中,除了内营力、外营力外,目前越来越关注技术力和制度力对这一系统的作用。

13、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

14、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 、过程、机理和调控手段规律的科学。

15、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介于自然、 、经济三者之间的边缘学科。

16、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中的三大国家战略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 。

第二单元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二单元测试题

1、农业区位论之前的德国主流农业理论是( )。
A、合理农业论
B、自营农业论
C、比较优势论
D、绝对优势论

2、1826年出版的著作( )系统地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
A、《经济进步的条件》
B、《孤立国》
C、《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D、《安全与进步的冲突》

3、在杜能圈中,( )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最高。
A、自由农业圈
B、谷草农作圈
C、轮作农业圈
D、畜牧圈

4、在杜能圈中,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最低的是( )。
A、自由农业圈
B、林业圈
C、轮作农业圈
D、畜牧圈

5、下列有关杜能农业区位论的理论模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费是决定利润大小的唯一变量
B、利润加运费是个常数
C、同一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之差是常数
D、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产品价格或者降低产品成本来最大限度增加利润

6、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自由式农业圈的大小,是由( )决定的。
A、城市面积
B、城市人口规模
C、自然条件
D、作物种类

7、纳瓦佛等人研究发现的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状态形成的法则是( )。
A、地租最大化
B、时间节约
C、运输成本
D、交通状况

8、逆杜能圈现象主要发生在( )。
A、发达国家的城市周围
B、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
C、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
D、中国的农村地区

9、工业区位论第一部集大成著作是( )。
A、《工业区位论》
B、《孤立国》
C、《国富论》
D、《经济空间秩序》

10、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 )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A、工资
B、运费
C、集聚
D、原料

11、原料指数小于1,工业最佳区位属于( )。
A、原料地指向型
B、市场地指向型
C、自由指向型
D、以上答案都不是

12、原料指数大于1,工业最佳区位属于( )。
A、原料地指向型
B、市场地指向型
C、自由指向型
D、以上答案都不是

13、下列工业基地中,( )属于临海型工业布局。
A、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
B、鞍山钢铁工业基地
C、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
D、邯郸钢铁工业基地

14、制造工业布局,受( )因素制约最为显著。
A、原料地
B、消费地
C、燃料地
D、A和C

15、胡佛工业区位论的最大贡献是( )。
A、运费结构分析
B、费用最低法则
C、劳动费最低法则
D、产业集聚论

16、廖什区位理论的最大特点是( )。
A、利润最大化区位论
B、费用最小化区位论
C、市场最大化区位论
D、集聚指向论

17、最早提出区位空间均衡六边形法则的学者是( )。
A、杜能
B、韦伯
C、帕兰德
D、廖什

18、区位的行为主义研究较活跃的时期是( )。
A、19世纪后半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末以来

19、按照行为主义区位论,下列属于内部区位因素的是( )。
A、运费
B、劳动费
C、个人决策和爱好
D、地方税

20、关于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理论不正确的表述是( )。
A、补贴会增加企业区位选择的可能空间
B、企业的区位选择会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C、企业家能力影响着企业区位选择的可行性
D、空间费用和收入曲线不反映工业区位模型的基本形态

21、下列关于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地租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
B、地租曲线的斜率由运费率所决定
C、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一般斜率较大
D、地租曲线是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核心

22、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主要包括( )。
A、自然条件不是农业空间分异的绝对原因
B、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
C、杜能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科学抽象法
D、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23、一些因素会导致杜能圈形态结构变动,下列正确的描述是( )。
A、通航河流的存在将同心圆模式变为沿河流伸展的狭长型分布模式
B、谷物价格下降会缩小畜牧圈的面积
C、土质改良会扩大谷草式农业圈的面积
D、单产降低会使谷作农业圈的范围向城市中心方向缩小

24、韦伯工业区位论中影响所有工业的一般区位因子是( )。
A、原料燃料费
B、劳动力成本
C、运费
D、土地费

25、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假设包括( )。
A、原料供给地已知
B、产品消费地与规模已知
C、劳动力不能移动
D、均质平原

26、根据劳动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劳动系数大,意味着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就大
B、劳动系数小表示运费最小区位指向强
C、劳动系数越高,工业就越倾向于向少数劳动力廉价地集聚
D、劳动系数越高,工业布局就越倾向于分散

27、劳动力成本指向会受到以下( )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A、人口密度
B、运费率
C、技术水平
D、政策

28、关于纯粹集聚正确的表述是( )。
A、技术性集聚
B、经济性集聚
C、运费指向而带来的工业集中
D、劳动费指向而带来的工业集中

29、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包括( )。
A、钢铁业
B、水泥业
C、啤酒酿造业
D、石化工业

30、根据胡佛工业区位论,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单位距离的平均运费与距离增加不是按等比例进行
B、公路、铁路、水运适合的货物运输距离依次增加
C、公路、水运、铁路适合的货物运输距离依次增加
D、场站作业费用低、线路运输费用高的运输方式适合短距离运输

第三单元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三单元测试题

1、中心地理论是德国地理学家( )于1933年所创立。
A、杜能
B、韦伯
C、克里斯泰勒
D、廖什

2、中心地理论认为市场区域的空间组织结构呈( )。
A、圆形
B、六边形
C、正方形
D、椭圆形

3、中心地理论认为,商业中心区等级体系的分类和排列,一般要受( )原则所支配。
A、市场最优
B、交通最优
C、行政最优
D、效用最优

4、中心地理论认为,市场最优原则下的中心地序列,称为( )。
A、K=3
B、K=4
C、K=6
D、K=7

5、中心地理论认为,行政最优原则下的中心地序列,称为( )。
A、K=3
B、K=4
C、K=6
D、K=7

6、中心地理论首次将( )引入地理学。
A、演绎的思维方法
B、比较的思维方法
C、逻辑的思维方法
D、实证的思维方法

7、德国学者( )被后人尊称为“理论地理学之父”。
A、廖什
B、杜能
C、泰尔
D、克里斯泰勒

8、与其他产业区位相比,零售业区位最大的特点是( )。
A、消费者指向
B、生产者指向
C、成本指向
D、利润指向

9、宝石店区位布局的一般趋势是( )。
A、分散大于集中
B、集中大于分散
C、没有明显规律
D、高度集中

10、1963年,贝利以美国芝加哥为例,提出了城市零售业空间结构( )。
A、以中心部为核心的同心圆、带状零售业空间、专业化空间
B、同心圆
C、专业化空间
D、带状零售业空间

11、关于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结构,霍伍德和博伊斯提出了代表性的( )。
A、同心圆模式
B、核心—边缘模式
C、点轴模式
D、网络模式

12、美国学者( )提出了有重要影响力的零售引力法则。
A、赖利
B、胡佛
C、波特
D、普劳德福特

13、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平缓,表示零售区位具有极强的( )。
A、空间集聚性
B、空间分散性
C、空间随机性
D、空间确定性

14、( )是零售业区位研究的理论基础。
A、中心地理论
B、工业区位理论
C、市场区位理论
D、行为区位理论

15、高级商品和服务受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情况是( )。
A、较高
B、较低
C、无影响
D、略有影响

16、下列产业中不属于服务业的是( )。
A、软件业
B、信息传输业
C、设计业
D、整车装配

17、根据零售引力法则,当在A和B两城市间存在着一个等级相对低的C城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两个城市的规模差距太大时,对C地的零售引力与其离两城市间的距离比的3次方成反比
B、两城市对C城市吸引的零售额的比率与到C城市的距离比的平方成正比。
C、两城市对C城市吸引的零售额的比率与两城市的人口成反比
D、三个城市间没有必然关系

18、零售业区位与人口的( )呈比例。
A、分布密度
B、总量
C、性别比
D、年龄结构

19、按照中心地理论,高级中心地与低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是( )。
A、最高级的中心地具备所有等级的中心职能
B、最高级的中心地不具备低级中心地职能
C、高级中心地和低级中心地无关
D、同一等级的中心地分布没有明显规则

20、关于中心地概念不正确的表述是( )。
A、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
B、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市
C、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镇
D、中心地是一个想象的虚拟空间

21、下列关于中心地理论局限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只重视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
B、K值在一个系统中是固定不变的
C、经济人假设
D、充分考虑了集聚经济问题

22、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包括( )。
A、消费者市场状况
B、购物空间的接近性
C、同业竞争状况
D、地价

23、对于饮食店的区位布局特征,下列正确的描述是( )。
A、接近竞争者的布局较为明显
B、集中布局较为明显
C、分散布局较明显
D、远离竞争者

24、关于同业间区位空间竞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分散和集中都可能发生
B、竞争中会产生联合
C、形成专业化的商业中心的可能性高
D、同行是冤家

25、关于需求空间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需求空间曲线的空间变化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城市内部零售区位空间的结构
B、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平缓,表示零售区位具有极强的空间集聚性
C、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很陡,表示零售区位趋于分散
D、需求空间曲线与零售区位无关

26、区位地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
A、交通便捷性
B、空间的关联性
C、周边环境的满意度
D、政策

27、关于不同类型服务业区位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发挥管理职能的业务中心与办公机构,布局在城市中心
B、企业子公司和部门中心,布局在城市次中心
C、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布局在市中心
D、没有规律性区别

28、分析营利性服务企业区位选择的层次性,需要考察( )。
A、服务企业对不同城市的选择
B、对城市内特定区域的选择
C、对具体区位地点的确定
D、空间层次不同,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相应有所差异

29、服务业企业在特定的具体地点布局,需要分析( )。
A、经过该地点的交通状况和交通发展潜力
B、相邻企业的基本情况
C、停车场的充足性
D、在该地点布局的综合费用

30、对于中心地理论,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市场原则是基础,交通、行政原则是对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修正
B、市场原则适用于低级中心地布局的分析
C、决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的重要因子是经济距离
D、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四单元 多部门企业区位

第四单元测试题

1、规模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可变成本的存在
B、固定成本的存在
C、劳动成本的存在
D、物流成本的存在

2、企业增长到一定阶段后一般会采用的增长战略是( )。
A、水平一体化
B、纵向一体化
C、规模经营
D、分拆

3、社会经济活动由近及远进行的地理扩散过程是( )。
A、接触扩散
B、关系扩散
C、等级扩散
D、通道扩张

4、企业按照市场规模,首先进入最大的市场,接着进入次大市场,并以此类推,这被称为( )。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张
C、通道扩张
D、关系扩张

5、市场区扩大模式成立的关键假设是( )。
A、城镇人口规模差异
B、城镇面积大小
C、企业经营能力不同
D、企业员工素质

6、在公司空间扩张过程中,( )风险最低。
A、建立异地仓库
B、建立区域销售部
C、选择销售代理机构
D、异地建厂

7、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中的门槛跨越中,跨越( )最为快捷。
A、活动空间
B、信息空间
C、决策空间
D、运营空间

8、在哈坎逊全球扩张模式中,新公司通常建立的区位是( )。
A、创立者生活或工作的地区
B、成本指向区位
C、利润指向区位
D、市场指向区位

9、公司扩张中起先导作用的经营环节一般是( )。
A、销售
B、生产
C、研发
D、消费

10、公司根据其客户类型进行分部划分,这种公司组织结构属于( )。
A、区域部结构
B、功能部结构
C、产品部结构
D、顾客部结构

11、下列对企业增长的动因描述,正确的是( )。
A、实现规模经济
B、实现交易内部化
C、发挥技术优势
D、应对竞争压力

12、企业增长的战略包括( )。
A、横向一体化
B、垂直一体化
C、多样化
D、产品内分工

13、企业的空间增长一般会经历不同阶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单产品、单功能、单工厂阶段
B、单产品、多功能、多工厂阶段
C、多产品、多功能、多工厂阶段
D、单产品、单功能、多工厂阶段

14、企业空间扩张遵循的最常见的规律是( )。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
C、跳跃式扩散
D、通道扩张

15、下述描写企业国际空间演变模式的是( )。
A、市场区扩大模式
B、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C、哈坎逊模式
D、迪肯模式

16、功能部公司组织结构中会设立的机构包括( )。
A、生产制造部
B、市场营销部
C、财务部
D、人力资源部

17、产品部汽车公司组织结构中会设立的机构包括( )。
A、小汽车部
B、卡车部
C、农用机械部
D、研发部

18、区域部公司组织结构中,一般会按照( )进行部门划分。
A、生产设施区位
B、顾客区位
C、产品类别
D、功能类别

19、下述关于公司组织结构空间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职能部的公司空间结构一般相对比较集中
B、产品部的公司空间结构相对分散
C、区域部的公司空间结构一般最为分散
D、无明显的规律

20、下述对于企业空间增长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内部增长带来的空间扩张常具有规划性
B、内部增长一般具有就近布局的特点
C、企业兼并往往具有距离衰减规律
D、企业空间增长过程随机分布

第五单元 跨国公司区位

第五单元测试题

1、产品周期理论是美国经济学者( )于1966年提出的。
A、弗农
B、科斯
C、邓宁
D、拉格曼

2、折衷理论是英国著名跨国公司学者( )于1977年提出的。
A、弗农
B、邓宁
C、科斯
D、刘易斯

3、产品周期理论将产品的发展分为( )等阶段。
A、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
B、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新产品阶段
C、试制品阶段、新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
D、试制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

4、跨国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大多是( )。
A、主要大都市区
B、特色小镇
C、首都
D、大中城市

5、折衷理论认为,企业只有同时具备( ),才会对外直接投资。
A、所有权优势
B、内部化优势
C、区位优势
D、外部化优势

6、下列关于Uppsala模型的论述,正确的是( )。
A、企业开展国际化一般会经历偶然的出口、代理出口、建立海外销售机构、海外直接生产等阶段
B、企业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C、企业的国际化扩展是一个逐步缩小“心理距离”的过程
D、是在分析瑞典企业国际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的

7、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一般包括( )。
A、趋于经济中心区
B、邻国边界区
C、文化社会关系密切地区
D、无特殊要求

8、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包括( )。
A、便利的交通运输
B、及时的信息获取
C、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D、自然环境优越

9、在下述关于跨国公司总部区位变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跨国公司一般很少将其总部从其母国移往它国
B、在一国之内,公司总部在都市间的迁移时有发生
C、在都市内,存在公司总部由市中心区外移现象
D、很少变动

10、跨国公司R&D对区位条件的要求一般包括( )。
A、接近于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
B、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地
C、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
D、接近于高水平大学

11、跨国公司R&D机构区位选择多是( )。
A、大都市区
B、大学科研集中区
C、倾向于公司总部所在地
D、多集中于母国

12、关于不同类型跨国公司的R&D机构区位分布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母国市场型公司很少在海外建立R&D机构
B、东道国市场型公司在母国建立R&D机构的同时,也在海外市场建立较高层次的R&D机构
C、全球运营型公司趋于在适宜区位建立国际性和相对独立特定研究实验室
D、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多在发达国家建立高水平海外研发机构

13、关于跨国公司生产单位区位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区位分布远比公司总部和R&D机构分散
B、区位分布远比公司总部和R&D机构集中
C、不同生产活动具有不同的区位条件要求
D、同一生产部门的公司,由于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区位格局

14、关于跨国生产单位的专业化生产组织形式表述正确的是( )。
A、该类型公司具有多个生产区位(国家)
B、每一区位集中生产一种产品,服务于区域或世界市场
C、这些专业化生产厂家一般规模很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5、关于跨国横向一体化生产型区位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A、该类型公司按生产过程在不同区位(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
B、具有公司生产单位的国家,仅为了加工出口
C、生产单位仅充当跨国公司“国际采购点”
D、跨国生产活动多为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16、对于跨国投资的联系系统,任一区域的跨国投资,均可以从( )三方面进行分析。
A、生产链
B、组织链
C、所有权关系
D、创新链

17、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具有互补性特点,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跨国公司和区域各具一定优势,而这种优势又为对方所需求
B、跨国公司力图通过投资建立分支机构,以获取投资地的资源、占领该市场
C、中国的市场换技术战略
D、投资地希望通过跨国投资为其带来所需的跨国公司优势

18、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具有以下三个( )特点。
A、互补性
B、竞争性
C、动态性
D、同一性

19、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 )。
A、社会政治背景
B、结构状况
C、相对地位
D、意识形态

20、以下哪几个因素会影响到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 )。
A、投资地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状况
B、社会文化相似度
C、投资地的产业结构
D、投资地的技术结构

第六单元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第六单元测试题

1、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是按( )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的。
A、出口-国内生产-进口
B、进口-国内生产-出口
C、进口-国内生产
D、出口-国内生产

2、根据霍夫曼定理,霍夫曼系数H表达式正确的是( )。
A、H=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B、H=消费资料工业的净收入/消费资料工业的总支出
C、H=资本资料工业的净收入/资本资料工业的总支出
D、H=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3、工业化具体表现为国民收入和就业中( )的份额不断上升。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工业

4、( )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
A、集聚机制
B、扩散机制
C、空间近邻效应
D、区位指向

5、关于农村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村工业化是解决区域中城乡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B、农村工业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
C、农村工业化不仅是农村发展的变革,而且是全国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农村城市化是以工业化为先决条件的

6、1912年,( )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创新理论。
A、道格拉斯.诺斯诺斯
B、熊彼特
C、马克思
D、亚当.斯密

7、1978年以后,我国进入双重二元经济阶段,第一重二元经济为全国范围内的二元经济,第二重二元经济为( )内部的二元经济 。
A、城市
B、农村
C、区域
D、城乡

8、高产业关联度是主导产业必须所具备的特征之一。某产业的关联度可通过( )来判断。
A、输出率系数
B、感应度系数
C、影响力系数
D、生产率系数

9、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表现为( )。
A、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
B、引导、改变消费需求
C、引发、促进制度创新
D、增加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10、区域创新网络的功能要素包括( )。
A、制度创新
B、技术创新
C、管理创新
D、服务创新

11、农村工业化影响农区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改变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
B、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C、增强农村的对外交流
D、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12、一般地,只有具备( )特征的产业才能作为主导产业。
A、高比较优势系数
B、高产业关联度
C、高需求收入弹性
D、高生产率上升率

13、区域空间结构通过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把分散于地理空间的相关资源和要素连接起来,能够产生特有的经济效益,具体包括( )。
A、集聚经济
B、范围经济
C、规模经济
D、节约经济

14、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将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分为不同阶段,包括( )。
A、前工业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
B、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
C、后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
D、过渡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

15、区域空间结构由( )基本要素所组成。
A、点
B、线
C、网络
D、域面

16、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组织和带动区域发展
B、区域发展不受城市的影响
C、城市化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演进
D、构造区域空间结构

17、区域创新网络是集聚在某个区域内的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 )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促进创新发生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
A、多渠道
B、多方式
C、多层面
D、/

18、区域产业结构体现着微观尺度经济地理学与宏观尺度经济地理学的联系。

19、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

20、根据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着平等的发展关系,中心和外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21、双重二元结构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1949-1988年和1988年至今。

22、现代高新技术的出现使经济增长中的要素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创新可以完全弥补区域在某些资源禀赋方面的不足。

23、根据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过渡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区域空间均质无序,其中有若干个地方中心存在,但是它们之间没有等级结构分异。

24、点轴式空间结构有时也被称为点轴系统,它是在网络式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5、根据陆大道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在过渡阶段,区域空间结构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且比较稳定。

26、区位指向是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基本的力量。

27、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和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是集聚机制形成的三大动因。

28、当区域空间结构进入成熟期,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同时作用,一般情况是集聚机制的作用强于扩散机制。

29、集聚与扩散机制的作用是有一定的惯性,其作用是没有限度的。

30、区域创新网络的地方行为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地方等组织及其个人。

第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七单元测试题

1、关于佩鲁1950年提出的增长极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平衡但不同时进行的
B、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不平衡也不同时进行的
C、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不平衡但能同时进行的
D、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既平衡又能同时进行的

2、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关系是( )。
A、两者都说明投资的决定
B、乘数原理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加速原理说明投资的决定
C、乘数原理解释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加速原理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
D、只有乘数作用时国民收入的变动比乘数、加速数作用相结合时的变动更大一些

3、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与费舍尔认为,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存在“标准阶段次序”。其中,在( )阶段,农业生产方式开始发生变化,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专业化方向转化。
A、自给自足
B、乡村工业崛起
C、农业生产结构转换
D、工业化

4、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在( )阶段,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化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A、传统社会
B、经济起飞
C、成熟
D、高额消费

5、根据( ),产业集聚能够产生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A、交易费用理论
B、集聚经济原理
C、创新理论
D、产业组织理论

6、经济区的特征包括( )。
A、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
B、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
C、对外联系的开放性
D、组合上的层次性

7、区域管治的特点是( )。
A、区域管治要在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单纯上下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
B、区域管治要通过包括、非组织、企业、个人在内的各个利益主体通过平等协商的形式解决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
C、区域管治要补充市场交换和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
D、区域管治要建立一套多中心、分散化、独立与制衡的决策机制和解决争议的机制

8、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经过长期积累,经济增长会在一定时候发生质变,这个质变过程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
A、生产性投资率提高
B、由工业部门担任的主导产业高速发展
C、利于现代产业扩张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
D、人们对耐用消费品和劳务服务的需求空前增长

9、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 )。
A、要素禀赋
B、资源配置能力
C、区位条件
D、外部环境

10、循环累积观点认为,由于制度相同,全国各区域的货币工资水平及其增长率相等。而在发达区域,因集聚经济使产出增长率和生产力增长率上升,从而使相对效率工资下降。

11、纳克斯提出,社会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守衡或者趋于均衡,而是以循环的方式在运动,并且这种循环具有积累的效果。

12、区域经济发展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区域经济增长。

13、“福特制”生产方式,可更灵活地满足市场变化的需要。

14、工序型分工的发展是传统产业集群产生的必要条件。

15、区位条件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条件之一,区域经济增长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区位条件。

16、增长极的溢出效应是指增长极产生的极化效应大于其扩散效应 ,从而大大促进增长极的发展。

17、经济区在组织上是一个整体,有着自己的边界,是区域经济中相对独立的组织单位。

18、资源禀赋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__两大类。

19、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__、企业的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构成。

20、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__而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

21、循环积累因果原理是经济学家缪尔达尔首次提出,美国经济学家__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可以说是上述原理的应用。

22、产业集群的形成有三个前提条件,其一是供给条件,其二是需求条件,其三是__。

23、马歇尔式产业集群的特征是,有__为主构成,不存在主导企业,规模经济相对较低。

学习通国际贸易地理

引言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贸易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的分布情况,对于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以及进行贸易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通国际贸易地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贸易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为我们的贸易活动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

国际贸易地理的意义

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国际贸易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的分布情况的学科。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 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提供参考:通过学习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企业可以更加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产业、市场等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贸易计划和策略。
  • 为进行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学习国际贸易地理可以了解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贸易关系等情况,对于进行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国际贸易地理的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情况。
  •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资源分布: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各种资源的分布情况。
  •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包括主要进出口商品、贸易伙伴等方面的情况。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习方法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比较实用的学习方法:

  • 多渠道获取信息: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报刊杂志、网站等途径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学术会议等方式拓展视野。
  •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可以通过对一些实际的贸易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加深对国际贸易地理的理解。
  • 与人交流与讨论:可以通过与国际贸易从业者、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了解他们的经验和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
  • 注重实践: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如走访企业、调查市场等方式,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结语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贸易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的分布情况,对于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以及进行贸易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国际贸易地理,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应对贸易中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