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55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中国大学地史学章节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33 min read

中国大学地史学章节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单元测验

1、中国整答地史学的大学地史具体研究对象是:
A、地球的学章运动方式
B、岩石和化石
C、节答地球的案慕案物质成分
D、地球的课完空间结构

2、地史学的中国整答研究内容可以简约为:
A、生命的大学地史起源和演化
B、地球的学章起源和演化
C、生物史、节答沉积史和构造史
D、案慕案岩石圈的课完起源和演化

3、生物史研究主要涉及的中国整答地球圈层是:
A、生物圈
B、大学地史大气圈
C、学章岩石圈
D、水圈

4、沉积史研究主要涉及的地球圈层是:
A、生物圈
B、水圈与大气圈
C、岩石圈
D、大气圈

5、构造史研究主要涉及的地球圈层是:
A、水圈与生物圈
B、大气圈
C、岩石圈
D、地幔与地核

6、地史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区分为启蒙、近代和现代地史学发展阶段,启蒙地史学发展阶段的代表思想和概念包括:
A、沧海桑田、地层学三定律和将今论古思想的提出
B、灾变论和地槽与地台概念的建立
C、事件地层学与新灾变论的提出
D、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概念的提出

7、现代地史学发展阶段的主要思想有:
A、大陆漂移概念的提出
B、板块构造理论和国际地层指南的诞生
C、将今论古思想的建立
D、地槽与地台概念的建立

8、对中国地史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有:
A、李四光和达尔文
B、爱因斯坦和黄汲清
C、葛利普和王鸿祯
D、钱学森

9、中国的第一本《地史学》教科书是谁主编的:
A、李四光
B、王鸿祯
C、黄汲清
D、刘本培

10、在这些定律中,哪个定律对地史学而言最为古老和最为基础:
A、化石层序律
B、将今论古
C、灾变论
D、地层学三定律

11、与地史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是:
A、环境地质学与资源地质学
B、古生物学与岩石学
C、地球化学
D、地球物理学

12、哪种表达更能体现地史学与古生物学的不同之处:
A、地史学不仅关注化石的结构构造,更关注化石的生态
B、地史学不仅关注化石,也关注化石以外的更多内容和现象
C、地史学不仅关注化石的结构构造,也关注化石的保存状态
D、地史学不仅关注化石,也关注化石的围岩

13、地史学与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A、相似
B、相同
C、大同小异
D、不同

14、地质学与地史学的关系是:
A、并列关系
B、包含关系
C、交叉关系
D、互补关系

15、相对于古生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而言,哪种表达更能体现地史学的学科特色:
A、定量与定性
B、综合与历史
C、精细与具体
D、宏观与微观

16、地史学的学科特征是:
A、综合性、抽象性和历史性
B、广博与精深
C、跨学科性
D、直观和具体

17、学好地史学的关键对策是:
A、听、说、读、写
B、比、学、赶、帮
C、传、帮、带
D、勤、思、悟

18、地史学学习对策中“悟”的本质含义是:
A、勤学苦练
B、不耻下问
C、创造性思维
D、学而时习之

19、在地史学的学习中把握好哪种关系更重要:
A、定性与定量
B、渐变与突变
C、格局与细节
D、量变与质变

20、学习知识有深浅之别,哪个层次是学习知识的最高层次:
A、理解
B、运用
C、了解
D、创新

21、地史学是研究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的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22、地史学的研究范围涉及46亿年以来地球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23、地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科学目标与古生物学基本相同。

24、地史学在研究内容上可分为三个层次:查明史实及其时序;揭示过程及其机理;预测未来发展趋向。

25、与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相比,地史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更为抽象和综合。

26、在地史学的发展进程中,沧海桑田、地层学三定律、将今论古、灾变论、地槽与地台、事件地层学、新灾变论、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等概念的提出和建立,对推进地史学的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7、地史学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起止时间是相对的,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案及其起讫时间。

28、赫顿和莱伊尔建立的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是地质学走向理性的重要里程碑。

29、“沧海桑田”的思想最早由西方学者达芬奇提出。

30、由于居维叶建立了化石层序律,因此,居维叶被誉为地层学之父。

31、地史学属于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32、地史学与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关系最密切。

33、地史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的学科,它需要运用古生物学、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古地理学以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生物学等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它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34、与地质学的其它分支学科相比,地史学的综合性、抽象性和历史性更为突出。

35、地史学和历史学都具有史学的一些特征,因此,二者都可归类于社会科学范畴。

36、虽然学无定法,但记忆、理解和创造性思维是学好地史学的三部曲。

37、虽然地史学资料丰富,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很多,但并非无规律可循。

38、化石是地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与古生物学相比,地史学不仅关注化石的结构构造,更关注化石的保存状态、化石与围岩的关系、化石类群的时空分布与演替规律。

39、教科书中所写的和老师所讲的未必都是真理;教科书中未写的和老师未讲的未必都是不重要的;你将教科书中所写的和老师所讲的都背下来了并不能说明你就学好了;求学基于求同,贵在求异、求真;你将要考试的内容忘了剩下的才是对你有用的。

40、学好地史学完全靠记忆,理解和创造性思维并不重要。

第二章 沉积古地理学:重建古环境的原理与方法

第二章 沉积古地理学:重建古环境的原理与方法单元测验

1、现代可见的地质作用和产物,完全可用以说明和研究地质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物质纪录。是由下列哪位学者提出:
A、郝屯(Hutton)
B、史丹诺(Steno)
C、史密斯(Smith)
D、史密斯(Smith)

2、槽痕被砂充填成为砂岩层底面上的槽模;槽模一般顺水流方向排列;比较尖、凸起比较高的一端指向:
A、水流下游
B、水流上游
C、不能指示水流方向
D、与水流方向垂直

3、层理构造发育在:
A、岩层表面
B、岩层底面
C、垂直于层面的方向
D、平行与岩层面的方向

4、层理构造不包括:
A、交错层理
B、平行层理
C、叠瓦状组构
D、波痕

5、冲洗交错层理形成于:
A、河流
B、海滩
C、潮坪
D、深海平原

6、发育水平层理的岩性为:
A、泥岩
B、砂岩
C、砾岩
D、玄武岩

7、递变层理是指:
A、沉积物粒度的变化
B、沉积物颜色的变化
C、沉积物成分的变化
D、沉积物排列方式的变化

8、准同生变形构造发生于:
A、沉积物沉积之后、固结之前
B、沉积物固结之前
C、沉积物固结之后
D、沉积物沉积之后

9、不属于准同生变形构造的是:
A、同沉积断裂
B、枕状构造
C、液化脉
D、定向构造

10、下列关于沙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
B、岩浆侵入
C、准同生变形构造
D、压溶作用

11、同一岩层内形成最晚的沉积构造为:
A、槽模
B、微褶皱
C、平行层理
D、雨痕

12、准同生变形构造的研究有助于:
A、确定沉积环境
B、揭示区域构造变形
C、理解沉积构造背景
D、判断水动力特征

13、下面哪项不属于遗迹化石的特点:
A、代表生物的行为
B、代表生物对沉积物的改造作用
C、多为异地埋藏
D、能够用于古环境分析

14、下面哪项属于遗迹化石的行为习性类别:
A、表生迹
B、逃逸迹
C、底生迹
D、根迹

15、下面哪项不属于生物摄食的行为习性类别:
A、牧食迹
B、捕食迹
C、孵化迹
D、耕作迹

16、下面哪项不属于遗迹相的概念内涵:
A、是指一组抽象出来的遗迹化石组合
B、是指具体的几种遗迹化石
C、在地质历史时期,遗迹相的具体组成会发生变化
D、在地质历史时期,遗迹相具有环境变迁特征

17、下面哪项不属于遗迹学研究的意义:
A、判断古代生物的行为习性
B、与沉积学分析得出的环境分析相互对照,辅助判断沉积环境
C、勘探油气资源
D、勘探水资源

18、曲流河是一种:
A、弯曲的单河道
B、顺直的单河道
C、弯曲的多河道
D、顺直的多河道

19、辫状河是一种:
A、弯曲的单河道
B、顺直的单河道
C、固定的多河道
D、不稳定的多河道

20、河流沉积常见:
A、浪成交错层理
B、风成交错层理
C、水流交错层理
D、双向交错层理

21、曲流河主要发育于:
A、基底沉降的平原区
B、基地稳定的平原区
C、坡降较大的山口区
D、基底上升的平原区

22、辫状河主要发育于:
A、基底沉降的平原区
B、基地稳定的平原区
C、坡降较大的山口区
D、基底上升的平原区

23、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于:
A、山区河流出山口坡降大的地带
B、河流流入湖泊或海洋的交汇处
C、河流入湖到深湖处
D、河流入海到大陆架外部

24、河流控制的三角洲形成于:
A、河流进入波浪强、潮汐弱的蓄水盆地(湖泊或海洋)中
B、河流进入潮汐强、波浪弱的蓄水盆地(湖泊或海洋)中
C、河流进入潮汐、波浪作用均不强的蓄水盆地(湖泊或海洋)中
D、河流进入潮汐、沿岸流较强的蓄水盆地(湖泊或海洋)中

25、河控三角洲不包括以下沉积:
A、潮汐砂坝
B、分流河道
C、分流间湾
D、水下天然堤

26、潮控三角洲不包括以下沉积:
A、分流河道
B、潮控三角洲平原
C、潮汐砂坝
D、滨岸海滩

27、浪控三角洲不包括以下沉积:
A、分流河道
B、滨岸砂坝
C、潮汐砂坝
D、前三角洲

28、构成“沉积环境”概念的主要要素包括:
A、特定的空间规模
B、是否发生沉积作用
C、独特的物理要素
D、一个自然地理单元

29、判断“沉积相”主要依据:
A、岩石特征
B、生物特征
C、沉积构造
D、地层产状

30、在地层沉积环境分析中,相变产生的原因包括:
A、水深变化
B、温度变化
C、陆源碎屑输入变化
D、时间演变

31、可以影响地层颜色的主要因素包括:
A、岩石内主要矿物
B、岩石内自生矿物
C、岩石内有机质
D、岩石内生物化石

32、通过对陆源碎屑沉积岩(物)的粒度分析,可以推断:
A、碎屑颗粒的搬运方式
B、碎屑颗粒的磨圆程度
C、流体介质的运动方向
D、碎屑颗粒的分选

33、动荡浅水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物包括:
A、竹叶状灰岩
B、生物礁灰岩
C、鲕粒灰岩
D、海绿石砂岩

34、形成于海洋较深水缺氧沉积环境的岩性包括:
A、含腹足类和双壳的钙质泥岩
B、含笔石的黑色页岩
C、薄层放射虫硅质岩
D、白云岩

35、波痕的主要分类依据包括:
A、大小规模
B、波脊形态
C、水动力条件
D、水体波浪形态

36、在依据波痕判断沉积环境条件时,还需要综合考虑:
A、岩石的岩性特征
B、地层厚度
C、地层内部层理构造
D、岩层底面特征

37、水体环境中波痕形态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A、水流速度
B、沉积物粒度
C、沉积环境水深
D、沉积物的供给

38、波脊形态的变化主要与水深和流速有关。一般来说,随着水深减小和流速增大,波脊形态:
A、由简单变复杂
B、由低级变为高级
C、由垂直水流方向变为平行水流方向
D、由连续变断续

39、可触发准同生变形构造的是:
A、地震
B、火山活动
C、冰川活动
D、风化剥蚀

40、准同生变形构造包括:
A、火焰构造
B、层内褶皱
C、液化构造
D、冲刷面

41、准同生变形构造可形成在:
A、(半)深海沉积
B、湖泊沉积
C、冰川沉积
D、河流沉积

42、控制准同生变形构造的因素为:
A、岩性特征
B、沉积背景的活动性
C、地层时代
D、古水流

43、曲流河发育以下沉积单元:
A、分流间湾
B、曲流沙坝
C、天然堤
D、洪泛平原

44、辫状河主要发育以下沉积单元:
A、天然堤
B、河道沙坝
C、曲流沙坝
D、牛轭湖

45、曲流河与辫状河的主要区别:
A、曲流河单河道,辫状河多河道
B、曲流河河道弯曲度高,辫状河河道弯曲度低
C、辫状河砂岩沉积为主,曲流河泥岩沉积为主
D、曲流河底部侵蚀面发育,辫状河底部侵蚀面不发育

46、曲流河与辫状河沉积的共同点:
A、均为碎屑岩沉积
B、普遍发育水流交错层理
C、均有河道沉积和洪泛平原沉积
D、均有河床底部滞留沉积

47、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所限定的沉积环境,必须与相邻的沉积环境有明确的物理边界。

48、沉积相大体相当于沉积环境,如三角洲沉积相对应三角洲沉积环境。

49、岩相是沉积相的一种,反映沉积环境在岩石学特征方面的表现。

50、地史学中的“相变”指: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在横向(空间)和纵向(时间) 上的变化。

51、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相互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相互重叠在一起。

52、沉积岩地层颜色中的原生色往往顺层分布。

53、沉积物搬运距离是沉积物分选的主要影响因素。

54、在陆源碎屑沉积环境中,水体能量从大到小依次是: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灰岩。

55、大量磷块岩的出现往往指示海相沉积环境。

56、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清澈、温暖的浅水环境。

57、波痕是由水体质点的波浪运动带动水体底部沉积物颗粒运动产生的。

58、泥裂形成于干旱气候环境带,雨痕形成于潮湿气候带。

59、介质所携带的物体在松软沉积物表面上运动时所刻蚀或者刻画出来的痕迹称为“槽痕”。

60、在水槽实验中,平底发育在水流速度较低的时期。

61、层理类型的识别有助于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的判定。

62、交错层理是沙波的移动形成的,可以按形态分类,也可以按成因分类。

63、潮汐层理包括透镜状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和脉状层理。

64、均质层理和块状层理都是看不到明显层理的构造。

65、形成层理的介质包括风、水流和波浪,其中流水作用可包括河流和潮汐两种作用方式。

66、遗迹化石的三维结构分析是为了查明遗迹化石的形态功能。

67、潜穴壁形态和潜穴填充物构造是遗迹化石形态功能分析的两个重要方面。

68、遗迹化石与生物实体化石的保存方式相似。

69、石针迹遗迹相以水平分布的遗迹化石为主,反映富有机质的浅海环境。

70、类砂蚕迹遗迹相是典型的深海遗迹相。

71、河控三角洲以河流作用为主,潮汐作用和波浪作用微弱,一般三角洲沉积伸向蓄水盆地,形成长形三角洲或鸟足状三角洲。

72、河控三角洲由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部分组成,其中三角洲平原下部受潮汐作用影响通常会形成类似潮坪的潮控三角洲平原。

73、河控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湖或入海且潮汐、波浪微弱的河口地区,因此河控三角洲沉积既有河流形成的水流交错层理,又有波浪形成的浪成交错层理。

74、河控、浪控、潮控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区别在于三角洲前缘沉积的差别,河控三角洲的三角洲前缘具有水下河道沉积;浪控三角洲的三角洲前缘类似于海滩,潮控三角洲的三角洲前缘类似于潮坪。

75、河流沉积和三角洲沉积都有河流作用,具有类似的沉积特点,区别在于三角洲沉积以砂岩为主,河流沉积多为砂、泥岩互层。

第三章 地层学:解读地质时间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讲 什么是地层学随堂测验

1、地层的最大特征是:
A、成层性
B、含有化石
C、上新下老
D、侧向连续

2、构成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A、岩浆岩
B、沉积岩
C、正变质岩
D、副变质岩

3、地层学的核心科学目标就是:
A、恢复地层的形成环境
B、查明地层的物理化学性质
C、构建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
D、查明其时空分布

4、与地层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是:
A、地球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
B、岩石学与古生物学
C、地球化学与地球生物学
D、大地构造学与板块构造学

5、地层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原始、狭义和现代地层学阶段,现代地层学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A、地层学三定律的建立
B、事件地层学概念的提出
C、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概念的提出
D、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

6、构成地层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陨石

7、地层学能解决的科学问题主要包括:
A、地球的物质组成与空间结构
B、地层的时空分布规律
C、地层形成的环境条件
D、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

8、地层学发展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志是:
A、革命性地层学思想和概念的提出时间
B、重要地层学家和地质学家出生的时间
C、高层次地层学论文发表数量的峰值时间
D、里程碑性地层学理论和方法提出的时间

9、哪些学科不是地层学的分支学科:
A、古生物学
B、普通地质学
C、生物地层学
D、化学地层学

第二讲 地层学基本定律(一)随堂测验

1、地层学三定律包括:
A、化石层序律
B、地层叠覆律
C、瓦尔特相律
D、交切关系定律

2、这些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地质时代相同所含化石一定相同
B、地质时代相同所含化石地层的形成环境一定相同
C、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其地质时代相同
D、指相化石也能精准地指示地层的时代

3、原始沉积的地层大都是:
A、上新下老
B、倾斜摆放
C、侧向不连续
D、赋含化石

4、判断地层倒转与否的识别标志包括:
A、平行层理
B、水平层理
C、槽状交错层理
D、反递变层理

5、地层学基本定律:
A、是严密逻辑推理的结果
B、是合理的假说和猜想
C、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D、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6、化石层序律的理论基础包括:
A、生物是非同源的,且具有快速和广泛的迁移能力
B、生物演化具有重现性
C、生物演化具有前进性和不可逆性
D、生物或生物组合具有可识别的特征

7、在野外露头上,判断地层倒转与否的识别标志包括:
A、槽状交错层理;
B、冲刷构造
C、干裂“V”字形的尖端指向
D、水平层理

8、原始沉积的地层大都是:
A、上新下老
B、赋含化石
C、水平摆放
D、侧向连续

9、地层学三定律不包括:
A、化石层序定律
B、地层叠覆定律
C、地层原始水平定律
D、交切关系定律

第三讲 地层学基本定律(二)随堂测验

1、如果甲交切乙,乙也交切甲,丙交切了甲和乙,根据交切关系定律可以判断:
A、甲比乙早
B、乙比甲早
C、丙比甲早
D、甲乙同步

2、如果甲包含乙,乙包含丙,丙包含丁,根据包含物定律可以判断:
A、甲比乙早
B、乙比丙早
C、丁比甲乙丙都早
D、甲乙丙丁之间的早晚关系无法判断

3、岩石地层单位穿时定律的适用条件是:
A、地层的形成以垂向加积作用为主
B、地层的形成以侧向加积作用为主
C、地层的形成以生物筑积作用为主
D、地层的形成以火山作用为主

4、由海进或海退作用形成的地层序列,其岩石地层单位组的界线大都是穿时的,其穿时性最大的方向是:
A、平行海岸线方向
B、垂直海岸线方向
C、斜交海岸线方向
D、无法判断

5、具有穿时性的地层单位界线包括:
A、阶的界线
B、系的界线
C、统的界线
D、延限带的界线

6、交切关系定律和包含物定律的使用前提条件相同。

7、交切关系定律和包含物定律揭示的客观规律是,空间关系能反映时间关系。

8、有三种地质体甲乙丙,甲包含乙,乙包含丙,甲最老。

9、有三种地质体甲乙丙,甲被乙交切,乙被丙交切,甲最老。

10、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性大小与其形成作用相关,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地层单位穿时性较大,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地层单位穿时性较小。

第四讲 地层接触关系类型随堂测验

1、地层的接触关系类型包括:
A、上新下老
B、侧向连续
C、水平排放
D、整合

2、角度不整合的识别标志是:
A、上下地层的岩性不同
B、上下地层的沉积相不同
C、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二者之间存在古风化壳和长时间的地层缺失
D、上下地层所含化石不同

3、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识别标志的主要差别是:
A、平行不整合面上缺失的地层相对较少,古风化壳的厚度相对较薄
B、角度不整合面上缺失的地层相对较多,古风化壳的厚度相对较厚
C、平行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一致,角度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
D、平行不整合面之下通常是沉积岩,角度不整合面之下通常是变质岩

4、地质体甲和乙,二者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地质体甲的边缘赋含地质体乙的捕虏体,二者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A、侵入接触关系
B、沉积接触关系
C、并列关系
D、互穿插关系

5、地质体甲和乙,二者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地质体甲的边缘赋含地质体乙的捕虏体,二者形成的时间关系是:
A、地质体甲形成较早
B、地质体甲形成较晚
C、二者大体同步
D、无法判断

6、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可区分为整合与不整合两大类。

7、地层学中的不整合与沉积学中的沉积间断其时空含义基本一致。

8、不整合面上的古风化壳既可以在陆上形成也可以在水下形成。

9、不整合面上的古风化壳是识别不整合的关键标志,没有古风化壳的存在,就不能定义和识别不整合。

10、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在空间上是可以变化的,甲地的角度不整合在乙地可演变为平行不整合,甚至整合。

第五讲 海进与海退随堂测验

1、海进的识别标志是:
A、形成进积序列
B、形成退积序列
C、形成加积序列
D、形成复合序列

2、海退的识别标志是:
A、形成进积序列
B、形成退积序列
C、形成加积序列
D、形成复合序列

3、阶跃海进形成的沉积记录特征通常是:
A、地层连续,相序不连续
B、地层连续,相序也连续
C、地层不连续,相序也不连续
D、下细上粗

4、海进和海退的驱动机制是:
A、气候变暖
B、气候变冷
C、地球上水的总量变化
D、气候变化或板块开合或二者的叠加

5、寒武纪时,甲、乙两地海盆相距20 km,位于相同的纬度带,甲地发生了海进,乙地发生了海退,据此可以作出四种推论:
A、甲地气候在变暖
B、乙地气候在变冷
C、甲地发生了构造沉降
D、乙地发生了火山活动

6、海进通常形成退积序列。

7、海退通常形成加积序列。

8、沉积盆地容积变化导致的海水进退通常难以进行跨盆地和跨板块的等时对比。

9、阶跃海进过程主要表现为突变,所以能形成地层连续,相序不连续的沉积地层记录。

10、冰川型海进或海退的跨盆地和跨板块的等时对比性通常优于构造型。

第六讲 地层的形成方式随堂测验

1、垂向加积的盛行环境主要是:
A、滨海
B、滨湖
C、河控三角洲
D、深海

2、侧向加积的盛行环境主要是:
A、深海
B、深湖
C、河控三角洲
D、洪泛平原

3、生物筑积的盛行环境主要是:
A、浅海
B、浅湖
C、介壳滩
D、生物礁

4、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相标志类型包括:
A、平行层理
B、水平层理
C、交错层理
D、鲍马序列

5、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相标志类型包括:
A、平行层理
B、水平层理
C、二元结构
D、鲍马序列

6、垂向加积的动力来源是地球的重力场。

7、侧向加积的动力来源是搬运营力,其方向通常垂直于地球的重力场方向。

8、生物筑积的动力来源是生物的生长力,其方向可于地球的重力场方向垂直或平行或斜交。

9、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性界面通常较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性界面具有较大的穿时性。

10、陆相环境以垂向加积作用为主,海相环境以侧向加积作用为主。

第七讲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随堂测验

1、地层划分的实质是:
A、找同
B、找相标志
C、找异
D、找界面

2、地层对比的实质是:
A、求同
B、求稳
C、求异
D、求新

3、地层有多少种特征和属性就可以有多少种划分与对比的方法,你认为这种表述对吗?
A、对
B、错
C、难说
D、50%对

4、岩石、年代、生物地层划分对比的依据:
A、大同小异
B、各不相同
C、都离不开化石
D、都离不开地质事件

5、常用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有:
A、岩石学、古生物学、地质年代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旋回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方法等
B、标准化石法与化石组合法
C、磁性、电性、放射性特征法
D、岩性、岩性组合、岩相、沉积环境特征法

6、最常用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有:
A、遗迹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B、年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C、分子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D、岩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7、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主要依据:
A、地层厚度
B、时长
C、岩性和岩相
D、变质程度

8、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对比主要依据:
A、化石的保存状态
B、化石组合
C、化石的指相意义
D、化石类别及其延限

9、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对比主要依据:
A、标准化石
B、具有跨地区、跨板块等时意义的旋回层和地质事件层
C、大型角度不整合
D、关键的相变面

10、生物地层的划分对比方法有:
A、化石与岩性法
B、时间与事件法
C、标准化石法
D、化石组合法

第八讲 岩石地层单位随堂测验

1、岩石地层单位建立的依据主要包括:
A、岩层中的化石及其指示的地质年代
B、岩层中的化石及其指示的沉积环境
C、地层单位界线的清楚程度
D、岩性与岩性组合

2、岩石地层单位组的厚度要求是:
A、不能小于1 m
B、不能大于1000 m
C、能在1/5~1/25万的地质图上表达
D、应该在1~1000 m的范围内

3、在这四种界面中,岩石地层单位组的顶、底界线何种为宜:
A、不整合面或岩性突变面
B、等时面
C、穿时面
D、相变面

4、岩石地层单位群和组的命名大都依据:
A、特征岩性
B、特殊标志层
C、以层型剖面所在地的地名或山川名
D、以首次建立该地层单位的人名

5、在列举的4种岩石地层单位中,哪种常用:
A、亚群
B、超组
C、亚段
D、超层

6、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对比的依据主要有:
A、变质程度
B、岩性
C、岩相
D、时长

7、岩石地层单位组可进一步划分为:
A、若干个亚组
B、若干个段
C、若干个亚群
D、数十个段

8、岩石地层单位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群、亚群、组、亚组、段、超群
B、群、组、段、层
C、超群、群、亚群、组、段、层
D、段、群、组、层

9、在这些岩石地层单位名称中,哪些是明显错误或不规范的:
A、灰岩群
B、砂岩段
C、武汉层
D、铁矿层亚段

第九讲 年代地层单位随堂测验

1、年代地层单位建立的依据是:
A、时间
B、化石
C、地质事件
D、标志层

2、年代地层单位包括:
A、宙
B、代
C、统
D、期

3、年代地层单位的基本工作单位是:
A、统
B、阶
C、延限带
D、系

4、不能用于年代地层单位建立的时间标志包括:
A、标准化石
B、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特征
C、相变
D、偏心率、斜度和岁差周期

5、年代地层单位阶的时长大都为:
A、1~10 Ma
B、20~50 Ma
C、<< 1 Ma(“<<”表示远小于)
D、>>50 Ma(“>>”表示远大于)

6、年代地层单位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宇、界、系、统、阶
B、宇、界、系、统、亚阶、阶
C、界、系、亚系、统、阶、亚阶
D、宇、统、界、系、阶

7、具有大范围等时意义的地质标志有:
A、指相化石
B、火山灰层
C、标准化石
D、米兰科维奇旋回层

8、不同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的建立主要依据不同级别生物分类单位的特征,高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的建立依据高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的特征,但它们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阶的建立,通常依据:
A、纲、目、超科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B、属、种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C、种或亚种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D、门和超纲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9、不能用于年代地层单位阶或亚阶建立依据的生物地层单位包括:
A、延限带
B、谱系带
C、组合带
D、富集带

第十讲 生物地层单位随堂测验

1、生物地层单位统称:
A、生物带
B、延限带
C、组合带
D、谱系带

2、组合带、延限带、谱系带、富集带它们是什么关系:
A、包含
B、并列
C、依存
D、替代

3、生物地层单位命名的原则是:
A、用知名古生物学家的名字来命名
B、用建立该生物地层单位的层型剖面名来命名
C、用建立该生物地层单位层型剖面所在地地名来命名
D、通常以某一个或某几个生物分类单位名(如:种名或属名等)来命名

4、哪个地质年代最适合生物地层单位的建立:
A、冥古宙
B、元古宙
C、显生宙
D、前寒武纪

5、在同一地层剖面上,依据不同生物类群建立的生物带,其顶底界线:
A、基本都一致
B、不可能一致
C、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D、必须一致

6、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的级别比延限带高。

7、在生物地层单位中,谱系带顶底界线的等时性最高。

8、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工作只能在富含化石的地层序列中进行。

9、生物地层单位对化石分类有很强的依赖性,当化石分类发生了变化,相应的生物地层单位的时空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10、生物地层单位是以含有相同化石内容和分布为特征,并与相邻地层中化石有别的地层体。

第十一讲 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随堂测验

1、在这些地层单位中,等时性最好的地层单位界线是:
A、组
B、延限带
C、阶
D、段

2、在生物地层单位中,哪类单位的穿时性最小:
A、组合带
B、谱系带
C、延限带
D、富集带

3、在年代地层单位中,哪种单位的级别最高:
A、时带
B、统
C、系
D、宇

4、在这些关于地层单位关系的表达中,哪种是正确的:
A、一个群可以包含若干个组和段
B、一个组合带可以包含若干个延限带
C、一个统可以包含若干个系
D、泥盆系可以包含下、中三叠统

5、从理论上说,这些表达哪个是错误的:
A、系、统的底界都是等时的
B、组、段的底界都是穿时的
C、阶的底界一定是等时的
D、富集带的底界也都是等时的

6、理论上,年代地层单位界线的等时性最高。

7、阶是年代地层单位的基本工作单位,如同组是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工作单位。

8、岩石、生物和年代地层单位之间关系的本质是,其顶、底界面与时间界面的关系,即界面是等时的还是穿时的。

9、在所有的地层单位中,组的穿时性最大,阶的穿时性最小,延限带的穿时性介于二者之间。

10、不同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可以形成不同的地层单位,基础和常用的地层单位有岩石、生物和年代地层单位。

第十二讲 层型与地质年代表随堂测验

1、哪种表达最接近GSSP的含义:
A、层型
B、界线层型
C、单位层型
D、复合层型

2、古生代的GSSP主要依据什么来定义:
A、某类化石的首现
B、某类化石的消失
C、重要的不整合面
D、相变面

3、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无需表达的内容是:
A、GSSP
B、GSSA
C、数字年龄(Ma)
D、标准化石

4、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没有包含的地质年代单位是:
A、时
B、宙
C、期
D、代

5、早古生代哪两个纪是四分的:
A、志留纪和泥盆纪
B、奥陶纪和志留纪
C、寒武纪和奥陶纪
D、寒武纪和志留纪

6、在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前寒武纪包括宙一级的地质年代单位有:
A、冥古宙
B、显生宙
C、太古宙和元古宙
D、宇宙

7、地质年代单位包括:
A、宙
B、界
C、期
D、世

8、地质年代单位是从年代地层单位中抽象出来的地质时间单位,它们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如:
A、宙-宇
B、纪-系
C、亚纪-亚统
D、期-阶

9、在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包含的基本要素符号有:
A、金钉子(GSSP)
B、时钟(GSSA)
C、数字地质年龄单位(Myr)
D、标准化石符号(F)

第三章 地层学:解读地质时间的原理与方法 单元测验

1、地层的最大特征是:
A、成层性
B、含有化石
C、上新下老
D、侧向连续

2、构成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A、岩浆岩
B、沉积岩
C、正变质岩
D、副变质岩

3、地层学的核心科学目标就是:
A、恢复地层的形成环境
B、查明地层的物理化学性质
C、构建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
D、查明其时空分布

4、与地层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是:
A、地球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
B、岩石学与古生物学
C、地球化学与地球生物学
D、大地构造学与板块构造学

5、地层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原始、狭义和现代地层学阶段,现代地层学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A、地层学三定律的建立
B、事件地层学概念的提出
C、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概念的提出
D、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

6、地层学三定律包括:
A、化石层序律
B、地层叠覆律
C、瓦尔特相律
D、交切关系定律

7、这些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地质时代相同所含化石一定相同
B、地质时代相同所含化石地层的形成环境一定相同
C、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其地质时代相同
D、指相化石也能精准地指示地层的时代

8、原始沉积的地层大都是:
A、上新下老
B、倾斜摆放
C、侧向不连续
D、赋含化石

9、判断地层倒转与否的识别标志包括:
A、平行层理
B、水平层理
C、槽状交错层理
D、反递变层理

10、地层学基本定律:
A、是严密逻辑推理的结果
B、是合理的假说和猜想
C、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D、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11、如果甲交切乙,乙也交切甲,丙交切了甲和乙,根据交切关系定律可以判断:
A、甲比乙早
B、乙比甲早
C、丙比甲早
D、甲乙同步

12、如果甲包含乙,乙包含丙,丙包含丁,根据包含物定律可以判断:
A、甲比乙早
B、乙比丙早
C、丁比甲乙丙都早
D、甲乙丙丁之间的早晚关系无法判断

13、岩石地层单位穿时定律的适用条件是:
A、地层的形成以垂向加积作用为主
B、地层的形成以侧向加积作用为主
C、地层的形成以生物筑积作用为主
D、地层的形成以火山作用为主

14、由海进或海退作用形成的地层序列,其岩石地层单位组的界线大都是穿时的,其穿时性最大的方向是:
A、平行海岸线方向
B、垂直海岸线方向
C、斜交海岸线方向
D、无法判断

15、具有穿时性的地层单位界线包括:
A、阶的界线
B、系的界线
C、统的界线
D、延限带的界线

16、地层的接触关系类型包括:
A、上新下老
B、侧向连续
C、水平排放
D、整合

17、角度不整合的识别标志是:
A、上下地层的岩性不同
B、上下地层的沉积相不同
C、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二者之间存在古风化壳和长时间的地层缺失
D、上下地层所含化石不同

18、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识别标志的主要差别是:
A、平行不整合面上缺失的地层相对较少,古风化壳的厚度相对较薄
B、角度不整合面上缺失的地层相对较多,古风化壳的厚度相对较厚
C、平行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一致,角度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
D、平行不整合面之下通常是沉积岩,角度不整合面之下通常是变质岩

19、地质体甲和乙,二者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地质体甲的边缘赋含地质体乙的捕虏体,二者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A、侵入接触关系
B、沉积接触关系
C、并列关系
D、互穿插关系

20、地质体甲和乙,二者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地质体甲的边缘赋含地质体乙的捕虏体,二者形成的时间关系是:
A、地质体甲形成较早
B、地质体甲形成较晚
C、二者大体同步
D、无法判断

21、海进的识别标志是:
A、形成进积序列
B、形成退积序列
C、形成加积序列
D、形成复合序列

22、海退的识别标志是:
A、形成进积序列
B、形成退积序列
C、形成加积序列
D、形成复合序列

23、阶跃海进形成的沉积记录特征通常是:
A、地层连续,相序不连续
B、地层连续,相序也连续
C、地层不连续,相序也不连续
D、下细上粗

24、海进和海退的驱动机制是:
A、气候变暖
B、气候变冷
C、地球上水的总量变化
D、气候变化或板块开合或二者的叠加

25、寒武纪时,甲、乙两地海盆相距20 km,位于相同的纬度带,甲地发生了海进,乙地发生了海退,据此可以作出四种推论:
A、甲地气候在变暖
B、乙地气候在变冷
C、甲地发生了构造沉降
D、乙地发生了火山活动

26、垂向加积的盛行环境主要是:
A、滨海
B、滨湖
C、河控三角洲
D、深海

27、侧向加积的盛行环境主要是:
A、深海
B、深湖
C、河控三角洲
D、洪泛平原

28、生物筑积的盛行环境主要是:
A、浅海
B、浅湖
C、介壳滩
D、生物礁

29、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相标志类型包括:
A、平行层理
B、水平层理
C、交错层理
D、鲍马序列

30、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相标志类型包括:
A、平行层理
B、水平层理
C、二元结构
D、鲍马序列

31、地层划分的实质是:
A、找同
B、找相标志
C、找异
D、找界面

32、地层对比的实质是:
A、求同
B、求稳
C、求异
D、求新

33、地层有多少种特征和属性就可以有多少种划分与对比的方法,你认为这种表述对吗?
A、对
B、错
C、难说
D、50%对

34、岩石、年代、生物地层划分对比的依据:
A、大同小异
B、各不相同
C、都离不开化石
D、都离不开地质事件

35、常用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有:
A、岩石学、古生物学、地质年代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旋回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方法等
B、标准化石法与化石组合法
C、磁性、电性、放射性特征法
D、岩性、岩性组合、岩相、沉积环境特征法

36、岩石地层单位建立的依据主要包括:
A、岩层中的化石及其指示的地质年代
B、岩层中的化石及其指示的沉积环境
C、地层单位界线的清楚程度
D、岩性与岩性组合

37、岩石地层单位组的厚度要求是:
A、不能小于1 m
B、不能大于1000 m
C、能在1/5~1/25万的地质图上表达
D、应该在1~1000 m的范围内

38、在这四种界面中,岩石地层单位组的顶、底界线何种为宜:
A、不整合面或岩性突变面
B、等时面
C、穿时面
D、相变面

39、岩石地层单位群和组的命名大都依据:
A、特征岩性
B、特殊标志层
C、以层型剖面所在地的地名或山川名
D、以首次建立该地层单位的人名

40、在列举的4种岩石地层单位中,哪种常用:
A、亚群
B、超组
C、亚段
D、超层

41、年代地层单位建立的依据是:
A、时间
B、化石
C、地质事件
D、标志层

42、年代地层单位包括:
A、宙
B、代
C、统
D、期

43、年代地层单位的基本工作单位是:
A、统
B、阶
C、延限带
D、系

44、不能用于年代地层单位建立的时间标志包括:
A、标准化石
B、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特征
C、相变
D、偏心率、斜度和岁差周期

45、年代地层单位阶的时长大都为:
A、1~10 Ma
B、20~50 Ma
C、<< 1 Ma(<< 表示远小于)
D、>>50 M( >> 表示远大于)

46、生物地层单位统称:
A、生物带
B、延限带
C、组合带
D、谱系带

47、组合带、延限带、谱系带、富集带它们是什么关系:
A、包含
B、并列
C、依存
D、替代

48、生物地层单位命名的原则是:
A、用知名古生物学家的名字来命名
B、用建立该生物地层单位的层型剖面名来命名
C、用建立该生物地层单位层型剖面所在地地名来命名
D、通常以某一个或某几个生物分类单位名(如:种名或属名等)来命名

49、哪个地质年代最适合生物地层单位的建立:
A、冥古宙
B、元古宙
C、显生宙
D、前寒武纪

50、在同一地层剖面上,依据不同生物类群建立的生物带,其顶底界线:
A、基本都一致
B、不可能一致
C、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D、必须一致

51、在这些地层单位中,等时性最好的地层单位界线是:
A、组
B、延限带
C、阶
D、段

52、在生物地层单位中,哪类单位的穿时性最小:
A、组合带
B、谱系带
C、延限带
D、富集带

53、在年代地层单位中,哪种单位的级别最高:
A、时带
B、统
C、系
D、宇

54、在这些关于地层单位关系的表达中,哪种是正确的:
A、一个群可以包含若干个组和段
B、一个组合带可以包含若干个延限带
C、一个统可以包含若干个系
D、泥盆系可以包含下、中三叠统

55、从理论上说,这些表达哪个是错误的:
A、系、统的底界都是等时的
B、组、段的底界都是穿时的
C、阶的底界一定是等时的
D、富集带的底界也都是等时的

56、哪种表达最接近GSSP的含义:
A、层型
B、界线层型
C、单位层型
D、复合层型

57、古生代的GSSP主要依据什么来定义:
A、某类化石的首现
B、某类化石的消失
C、重要的不整合面
D、相变面

58、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无需表达的内容是:
A、GSSP
B、GSSA
C、数字年龄(Ma)
D、标准化石

59、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没有包含的地质年代单位是:
A、时
B、宙
C、期
D、代

60、早古生代哪两个纪是四分的:
A、志留纪和泥盆纪
B、奥陶纪和志留纪
C、寒武纪和奥陶纪
D、寒武纪和志留纪

61、构成地层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陨石

62、地层学能解决的科学问题主要包括:
A、地球的物质组成与空间结构
B、地层的时空分布规律
C、地层形成的环境条件
D、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

63、地层学发展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志是:
A、革命性地层学思想和概念的提出时间
B、重要地层学家和地质学家出生的时间
C、高层次地层学论文发表数量的峰值时间
D、里程碑性地层学理论和方法提出的时间

64、哪些学科不是地层学的分支学科:
A、古生物学
B、普通地质学
C、生物地层学
D、化学地层学

65、化石层序律的理论基础包括:
A、生物是非同源的,且具有快速和广泛的迁移能力
B、生物演化具有重现性
C、生物演化具有前进性和不可逆性
D、生物或生物组合具有可识别的特征

66、在野外露头上,判断地层倒转与否的识别标志包括:
A、槽状交错层理
B、冲刷构造
C、干裂“V”字形的尖端指向
D、水平层理

67、原始沉积的地层大都是:
A、上新下老
B、赋含化石
C、水平摆放
D、侧向连续

68、地层学三定律不包括:
A、化石层序定律
B、地层叠覆定律
C、地层原始水平定律
D、交切关系定律

69、最常用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有:
A、遗迹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B、年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C、分子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D、岩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70、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主要依据:
A、地层厚度
B、时长
C、岩性和岩相
D、变质程度

71、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对比主要依据:
A、化石的保存状态
B、化石组合
C、化石的指相意义
D、化石类别及其延限

72、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对比主要依据:
A、标准化石
B、具有跨地区、跨板块等时意义的旋回层和地质事件层
C、大型角度不整合
D、关键的相变面

73、生物地层的划分对比方法有:
A、化石与岩性法
B、时间与事件法
C、标准化石法
D、化石组合法

74、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对比的依据主要有:
A、变质程度
B、岩性
C、岩相
D、时长

75、岩石地层单位组可进一步划分为:
A、若干个亚组
B、若干个段
C、若干个亚群
D、数十个段

76、岩石地层单位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群、亚群、组、亚组、段、超群
B、群、组、段、层
C、超群、群、亚群、组、段、层
D、段、群、组、层

77、在这些岩石地层单位名称中,哪些是明显错误或不规范的:
A、灰岩群
B、砂岩段
C、武汉层
D、铁矿层亚段

78、年代地层单位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宇、界、系、统、阶
B、宇、界、系、统、亚阶、阶
C、界、系、亚系、统、阶、亚阶
D、宇、统、界、系、阶

79、具有大范围等时意义的地质标志有:
A、指相化石
B、火山灰层
C、标准化石
D、米兰科维奇旋回层

80、不同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的建立主要依据不同级别生物分类单位的特征,高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的建立依据高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的特征,但它们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阶的建立,通常依据:
A、纲、目、超科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B、属、种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C、种或亚种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D、门和超纲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81、不能用于年代地层单位阶或亚阶建立依据的生物地层单位包括:
A、延限带
B、谱系带
C、组合带
D、富集带

82、在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前寒武纪包括宙一级的地质年代单位有:
A、冥古宙
B、显生宙
C、太古宙和元古宙
D、宇宙

83、地质年代单位包括:
A、宙
B、界
C、期
D、世

84、地质年代单位是从年代地层单位中抽象出来的地质时间单位,它们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如:
A、宙-宇
B、纪-系
C、亚纪-亚统
D、期-阶

85、在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包含的基本要素符号有:
A、金钉子(GSSP)
B、时钟(GSSA)
C、数字地质年龄单位(Myr)
D、标准化石符号(F)

86、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的级别比延限带高。

87、在生物地层单位中,谱系带顶底界线的等时性最高。

88、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工作只能在富含化石的地层序列中进行。

89、生物地层单位对化石分类有很强的依赖性,当化石分类发生了变化,相应的生物地层单位的时空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90、生物地层单位是以含有相同化石内容和分布为特征,并与相邻地层中化石有别的地层体。

91、交切关系定律和包含物定律的使用前提条件相同。

92、交切关系定律和包含物定律揭示的客观规律是,空间关系能反映时间关系。

93、有三种地质体甲乙丙,甲包含乙,乙包含丙,甲最老。

94、有三种地质体甲乙丙,甲被乙交切,乙被丙交切,甲最老。

95、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性大小与其形成作用相关,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地层单位穿时性较大,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地层单位穿时性较小。

96、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可区分为整合与不整合两大类。

97、地层学中的不整合与沉积学中的沉积间断其时空含义基本一致。

98、不整合面上的古风化壳既可以在陆上形成也可以在水下形成。

99、不整合面上的古风化壳是识别不整合的关键标志,没有古风化壳的存在,就不能定义和识别不整合。

100、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在空间上是可以变化的,甲地的角度不整合在乙地可演变为平行不整合,甚至整合。

101、海进通常形成退积序列。

102、海退通常形成加积序列。

103、沉积盆地容积变化导致的海水进退通常难以进行跨盆地和跨板块的等时对比。

104、阶跃海进过程主要表现为突变,所以能形成地层连续,相序不连续的沉积地层记录。

105、冰川型海进或海退的跨盆地和跨板块的等时对比性通常优于构造型。

106、垂向加积的动力来源是地球的重力场。

107、侧向加积的动力来源是搬运营力,其方向通常垂直于地球的重力场方向。

108、生物筑积的动力来源是生物的生长力,其方向可于地球的重力场方向垂直或平行或斜交。

109、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性界面通常较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性界面具有较大的穿时性。

110、陆相环境以垂向加积作用为主,海相环境以侧向加积作用为主。

111、理论上,年代地层单位界线的等时性最高。

112、阶是年代地层单位的基本工作单位,如同组是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工作单位。

113、岩石、生物和年代地层单位之间关系的本质是,其顶、底界面与时间界面的关系,即界面是等时的还是穿时的。

114、在所有的地层单位中,组的穿时性最大,阶的穿时性最小,延限带的穿时性介于二者之间。

115、不同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可以形成不同的地层单位,基础和常用的地层单位有岩石、生物和年代地层单位。

第四章 大地构造学:再造地球构造史的原理与方法

第四章 大地构造学:再造地球构造史的原理与方法

1、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主要“地台”一级大地构造单元:
A、华北地台
B、扬子地台
C、羌塘地台
D、塔里木地台

2、槽台学说的大地构造单元不包括下列哪个:
A、地台
B、地槽
C、地盾
D、地体

3、板块边界类型不包括下列哪个:
A、离散型
B、裂隙型
C、汇聚型
D、平错型

4、下列哪个不属于大陆边缘类型:
A、安第斯山型
B、大西洋型
C、印度洋型
D、沟-弧-盆型

5、威尔逊旋回中的“衰退大洋期”,对应的是现代哪一个大洋?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地中海

6、沉积物中石英含量比例越高,说明该沉积区所处的构造环境类型越趋向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活动类型
B、稳定类型
C、无法判断具体的构造环境类型
D、属于板块边界的构造环境

7、在野外一个剖面中见到连续沉积的、含珊瑚、腕足类生物化石的碳酸盐岩,厚度超过1000m,能指示沉积基盘运动的类型为下列哪种?
A、补偿型沉积
B、非补偿型沉积
C、超补偿型沉积
D、没有发生构造升降运动

8、柯石英、金刚石、蓝晶石等矿物常见于下列哪种区域?
A、洋岛火山
B、超高压变质带
C、大陆裂谷
D、蛇绿岩套

9、地台的变质结晶基底与上覆沉积盖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
A、平行不整合接触
B、假整合接触
C、大型角度不整合接触
D、整合接触

10、下列哪种岩性是在被动型大陆边缘容易发育的?
A、石英砂岩
B、长石砂岩
C、杂砂岩
D、火山碎屑岩

11、“沟—弧—盆”体系发育在下列哪个地方?
A、西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B、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C、大陆裂谷带
D、被动型大陆边缘

12、下面关于复理石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复理石是深海浊积岩
B、复理石是陆相碎屑流
C、复理石是珊瑚建造的浅海碳酸盐岩
D、复理石是陆地造山形成的颗粒流沉积

13、下列关于西太平洋型大陆边缘,说法正确的是
A、发育沟-弧体系,是活动类型构造环境
B、发育陆棚-陆坡,是稳定类型构造环境
C、发育沟-弧-盆体系,是活动类型构造环境
D、发育边缘海、岛弧海,是稳定类型构造环境

14、与威尔逊旋回中的残存期对应的现代海洋是下列哪一个?
A、大西洋
B、太平洋
C、红海
D、地中海

15、与威尔逊旋回中的初始洋盆期对应的现代海洋是下列哪一个?
A、地中海
B、红海
C、大西洋
D、太平洋

16、下列哪些属于活动类型大陆边缘的沉积特征?
A、沉积物中常夹杂有火山物质
B、地震活动频繁
C、沉积物中杂基含量高,常形成杂砂岩
D、常发育巨厚海相沉积

17、下列哪些可以用来重建古板块边界?
A、蛇绿岩套
B、双变质带
C、克拉通
D、生物古地理分区

18、下列哪些现象可以作为活动类型大陆边缘的判断依据?
A、含火山物质的杂砂岩
B、磨拉石
C、复理石
D、石英砂岩

19、下列哪些属于稳定类型构造环境?
A、陆棚海
B、陆表海
C、克拉通盆地
D、深海平原

20、下列哪些属于活动类型构造环境?
A、洋中脊
B、裂谷带
C、大型转换断层
D、陆表海

21、板块边界类型可以分为下列哪几类?
A、离散型板块边界
B、汇聚型板块边界
C、转换断层型板块边界
D、聚散型板块边界

22、下列哪些类型的大陆边缘属于B型俯冲。
A、西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B、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C、喜马拉雅山型
D、东非大裂谷型

23、下列哪些可以作为恢复古板块边界的依据?
A、蛇绿岩套
B、混杂堆积
C、双变质带
D、沉积组合和沉积盆地的有序分布
E、古地磁方法
F、生物古地理分区
G、火山岩组合

24、形成生物古地理分区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A、温度控制
B、基因演化
C、地理隔离
D、食物分布

25、下列哪些属于一级大地构造分区
A、板块
B、大陆边缘
C、拗拉槽
D、地盾

26、在地台区,盖层与基底之间存在巨大的不整合面。

27、地盾地区缺少盖层。

28、板块就是陆块。

29、超级地幔柱起源于地核与地幔边界部位。

30、由于热点移动,形成了大洋中的洋岛岛链。

31、板块俯冲主要由地幔对流推动形成。

32、蛇绿岩套由放射虫硅质岩、枕状玄武岩和蛇纹石化的超基性岩组成。

33、混杂堆积是由不同类型岩石组成的混合体。

34、复理石通常由浊流沉积作用形成。

35、S型花岗岩为过铝质花岗岩,主要由大陆碰撞导致地壳沉积物熔融形成。

36、通过地层的古地磁学研究,可以精确测试和计算出古板块的古纬度。

37、生物群受地理长期隔离,可以产生分类学和演化体系在空间上的分异,从而形成不同的古生物地理区系。

38、碎屑锆石年龄谱系是追索板块空间关系和演化历史的有效手段。

39、放射虫硅质岩主要形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40、地球上的大地构造作用在时间上呈现明显的演化规律:长时间的相对稳定期和较短的剧烈活动期。

41、中国地质学者把中生代构造作用划归印支和燕山构造阶段。

42、根据槽台学说的理论,地台经历折返后发生褶皱,形成地槽。

43、大地构造性质稳定的地区,其地层展布往往呈现席状或层状。

44、地台一般由地槽折返后形成,具有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的双层结构。

第五章 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的地史

第五章 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的地史

1、Ediacara生物群主要由 组成:
A、腔肠动物
B、环节动物
C、脊索动物
D、节肢动物组成

2、南华系地层包括了:
A、莲沱组
B、大塘坡组
C、南沱组
D、陡山沱组

3、华北克拉通基底由多个陆块组成,
A、阴山陆块
B、吕梁陆块
C、鄂尔多斯陆块
D、燕辽-龙岗陆块

4、华北蓟县中-上元古界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
A、长城群
B、蓟县群
C、下马岭群
D、青白口群

5、Ediacara动物群,出现在下列哪个时代?
A、震旦纪
B、南华纪
C、青白口纪
D、长城纪

6、地台和地盾的区别主要在于?
A、地台没有上覆的沉积盖层
B、地台具有上覆的沉积盖层
C、地盾具有上覆的沉积盖层
D、地盾的岩石组成主要是浅变质岩

7、Rodinia超大陆存在的时代,属于下列哪个?
A、太古宙
B、冥古宙
C、元古宙
D、显生宙

8、吕梁运动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下列哪个?
A、使得华北板块形成统一的结晶基地
B、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拼合形成统一的中朝地块
C、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拼合
D、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拼合形成华南板块

9、常州沟组属于下列哪个岩石地层单位?
A、长城群
B、蓟县群
C、青白口群
D、结晶基底

10、景儿峪组属于下列哪个群?
A、滹沱群
B、蓟县群
C、青白口群
D、长城群

11、大量发育叠层石的是下列哪个组?
A、洪水庄组
B、陡山沱组
C、铁岭组
D、常州沟组

12、“芹峪抬升”形成的

中国大学地史学

地史学是研究地球演化历史、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表层地质变化、地质资源形成与分布等方面的科学,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中国大学地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3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地质系。当时的地质系培养的主要是采矿工程师,但是在1952年,地质系改名为地质地理系,开始培养地质地理学专业人才。此后,地史学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地质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中国大学地史学的发展历程

1952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成立,开始培养地质地理学专业人才。

1960年,中国地质大学成立,地史学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学院。

198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科学系成立,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拥有地质学博士学位授权的学院。

199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立,地史学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中国大学地史学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

中国大学地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 地球演化历史:研究地球形成、演化及其对生物演化的影响。

2. 地质资源勘探与开发:研究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地热等地质资源的分布规律、成因及开发利用。

3. 地球内部结构研究: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及其演化。

4. 地球表层地质变化:研究地球表层的形态、构造及其演化过程。

5. 环境地质学: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探索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途径。

中国大学地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地史学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未来,中国大学地史学的发展趋势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学科交叉: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将会加强,促进地史学的发展和应用。

2. 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地史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例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提高地质勘探和资源管理的效率。

3. 地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地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将会越来越重要,这需要地史学人才在资源勘探、开发、管理等方面具有更高水平的能力。

4. 环境保护:地史学的研究成果将会有助于环境保护与治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

地史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学地史学的发展得益于学科的逐步完善和各级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未来地史学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