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57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_2课后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79 min read

mooc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_2课后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第1讲 化学教学设计概述

第1讲测验

1、中学作业化学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化学背景分析通常不包括()
A、教学内容的教学知识类型
B、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践相互联系
C、学生已有的课后课后知识基础
D、教学评价方法的答案答案选择

2、“看到CuSO4溶液,中学作业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用于()
A、化学激发学生的教学认知冲突
B、探查学生的设计实践已有认知
C、转变学生的课后课后迷思概念
D、丰富学生的答案答案认识思路

3、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系统模型的中学作业是()
A、设计教学目标
B、化学设计教学媒体
C、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模式

4、以下不属于化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的是()
A、教学方案和教学课件
B、完整教学实施
C、说课和微课展示
D、板书

5、以下不属于教学过程设计部分的是()
A、教师活动
B、教学意图
C、学生情况分析
D、学生活动

6、下列化学课题中,属于以巩固知识为主的课型是()
A、化学理论课
B、化学复习课
C、化学实验课
D、元素化合物课

7、现代化学课程发展的趋势是:①重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②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③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有关化学教学情境创设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尽量多创设几个情境
B、与化学相关的火灾、爆炸、污染等新闻是比较好的情境素材
C、与化学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是最有效的创设情境的手段
D、教学情境应与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密切相关

9、下列不属于当前高中化学课程基本理念的是()
A、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拓展学生选择空间
B、强化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C、倡导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D、加强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培养化学科技人才

10、关于化学教学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
B、演示法除教师的演示外,还包括学生的演示
C、讨论法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不需要参与
D、引导-发现法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

11、有关科学探究表述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方式
B、探究教学要按照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依次开展教学活动
C、科学探究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
D、科学探究要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

12、某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食品添加剂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设计了“我们是否需要食品添加剂”等一系列问题,并让学生分别代表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营养专家,就此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这种教学属于()
A、角色扮演
B、社会调查
C、科学探究
D、小组讨论

13、下列教学设计程序①教学目标设计②教学媒体设计③教学策略设计④教学内容选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14、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学化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的是()
A、化学教师
B、教学理论
C、化学教材
D、教学方法

15、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A、各自孤立的设计
B、先孤立设计,再整合
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
D、突出“任务”,整体设计

16、在内容选取时特别注重核心知识;在内容组织时,关注知识的逻辑,这样一种教学设计的取向,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作()
A、基于知识讲授的教学设计取向
B、基于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取向
C、基于STS的教学设计取向
D、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取向

17、盐类水解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明确定义,再进行关键词解析,最后练习针对性习题的教学设计取向指的是()
A、基于知识讲授的教学设计取向
B、基于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取向
C、基于STS的教学设计取向
D、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取向

18、在教学目标选取时特别关注过程方法目标,在教学活动设计时特别关注探究活动,以探究活动为主线来进行展开。这种教学取向,我们把它称作()
A、基于知识讲授的教学设计取向
B、基于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取向
C、基于STS的教学设计取向
D、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取向

19、在盐类水解教学中,先让学生探究盐的酸碱性,再验证假设的教学取向称作基于()
A、基于知识讲授的教学设计取向
B、基于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取向
C、基于STS的教学设计取向
D、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取向

20、在盐类水解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呈现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灭火器,分析其原理及工作原理,像这种以生活中的情景素材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取向,我们可以把它称为()
A、基于知识讲授的教学设计取向
B、基于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取向
C、基于STS的教学设计取向
D、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取向

21、碳酸钠溶液水解的教学过程中,除关注溶质碳酸钠以外,还关注水分子以及水电离出来的微粒以及这些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再关注到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这种教学取向称为()
A、基于知识讲授的教学设计取向
B、基于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取向
C、基于STS的教学设计取向
D、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取向

22、教学取向的主要包括()
A、知识启发讲授
B、基于STS的教学
C、基于实验探究为特征的教学
D、观念建构认识发展性的教学

23、以下属于化学教学设计系统的是()
A、课型
B、教学取向指导思想
C、课程教材和教学对象
D、设计要素

24、盐类水解的分析思路是()
A、微粒间相互作用
B、相互作用的结果
C、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D、离子的分类

25、教学过程设计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A、问题
B、活动
C、素材
D、讲解和知识

26、教学过程设计除了教师活动,还可以有哪些维度()
A、教学环节
B、学生活动
C、设计意图
D、学情分析

27、下列哪些数“氧气的性质”中涉及的素材()
A、视频神十上天
B、氧气物理性质的表格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日常生活中氧气与物质发生的反应

28、一般认为教学活动系统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基本构成要素。

29、现在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第二对教学活动作出设计的方法是系统方法,第三整个设计过程是系统化的过程。

30、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依托于情景素材来给出。

31、课型种类仅包括复习课、元素化合物、概念原理、习题课。

32、在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中,教学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重点。

33、在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中,教学的难点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

34、在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中,教学的重点不是教学的难点。

35、在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中,教学的重点有时也是教学的难点。

36、教学过程的设计中除了五种核心要素的设计还包括板书与评价两个方面.

37、“启发讲授”式教学与“实验探究”式教学的问题线设计相比较,“启发讲授”式教学的问题线更多体现的是知识的逻辑顺序,而“实验探究”式教学问题线更多体现的是探究过程。

38、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讲解要素在教学环节中基本上对应的是知识

39、案例“氧气的性质”,教学中“神十上天视频素材”的目的是设计问题情境形成感性认识

40、教学中的问题是服务于知识的,它要承载知识的落实。

课程课前问卷

1、课程开始之际,请您先完成以下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也为我们的课程开设团队提供研究资料以便我们更好地开展课程,不存在任何商业用途,更不会泄露您的任何隐私。整个问卷中涉及的题目均没有对错之分,本问卷对您的课程学习很重要,请您根据自己现在的真实情况坚持完成问卷,谢谢您的合作!(如已填写课程公告里的问卷,此部分可忽略) 问卷网址为 https://www.wjx.cn/jq/34623941.aspx 您也可以扫面下方的二维码填写问卷

第2讲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第2讲测验

1、化学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化学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不包括()
A、课程标准
B、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组织方式
C、学生学校学习的课时总数
D、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

2、制定一节化学课的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A、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
B、化学教学内容
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
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4、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能够表达出的信息有()
A、内容要求。具体表现为知识、方法、能力、态度、素养
B、水平要求。具体表现为认知水平要求、能力任务要求、素养水平要求、质量标准等级要求
C、教学途径。具体表现为通过什么教学方式,经过什么活动
D、以上都是

5、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应该遵循哪些要求()
A、每次分类只能有一个标准
B、类别之间界限清晰不混淆
C、类别应该可以囊括所有的分类对象
D、分类标准容易判断,可操作性强

6、从考虑单元整体需要的角度看,以下哪几种属于确定STS素材的应用形式()
A、引入
B、对象
C、证据
D、迁移

7、应从以下哪些方面来扩充和深化STS内容体系()
A、STS内容体系的破缺与完善
B、依据核心知识体系完善STS内容体系
C、依据过程方法体系完善STS内容体系
D、依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善 STS内容体系

8、以下各个方面哪些属于认识角度的范畴()
A、物质
B、条件
C、现象
D、本质

9、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学情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A、主题联想
B、运用概念图
C、二阶诊断
D、任务探查

10、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有()
A、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B、教材和教师用书
C、教学设计理念和意图
D、学生的发展价值
E、学校备课组要求

11、教学过程设计的核心原则有哪些()
A、注重学生的认知顺序和认识兴趣
B、符合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机制
C、充分考虑知识的“来龙去脉”
D、体现学科思想与认识思路

12、“启发讲授”教学过程与线索的设计要依据什么来确定知识线索()
A、知识的认知顺序
B、知识的难易程度
C、学生的认识兴趣
D、知识的逻辑顺序

13、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讲解要点需要考虑以下哪些方面()
A、讲解的内容
B、讲解的重点
C、讲解的顺序
D、学生参与度

14、设计教学时,素材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哪些方面()
A、针对知识点
B、能够支持学生理解
C、促进学生感性认识
D、使讲解更生动

15、从微粒观的视角认识水溶液的基本思路可以包括哪些()
A、微粒的来源
B、微粒的种类
C、微粒的数量
D、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16、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学情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A、主题联想
B、运用概念图
C、二阶诊断
D、任务探查

17、教材内容可以来自课程标准、教材、图书、互联网、媒体、试题、习题、教师的经验等等。

18、在实施教学内容素材的审定与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多角度进行考虑。例如: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所选教学内容在整个单元结构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单元整体对单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课堂实施的效果。

19、在讲授化学核心知识时,从完善知识要素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在讲授一个知识点时,引导学生思考与所学知识点有关的其他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20、分类的具体过程是:分析分类对象的特点,抽提特征要素(现象或本质)→以特征要素为标准划分类别→将对象与类别进行关联,建立分类体系→理清基于不同分类标准的分类体系之间的关系→思考分类的价值和应用途径

21、教材编写者非常注意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材当中存在很多和实际相关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STS内容选取的时候应该对教材涉及的STS素材要素进行梳理。

22、有同学认为:“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组织线索”的流程是实验观察→结果分析→概念建立→概念应用四个步骤

23、在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目标的重点一直是关注学生的行为,评价学生的表现。

24、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主题教学目标、专题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章节目标等。

25、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

26、科学探究在确立探究问题时要依据:教学内容、探究任务类型

27、初三学生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首先想到的是生活中的变化,不分物质、物体和用品

28、初中化学中关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课例,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从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到微粒的视角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9、在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目标的重点一直是关注学生的行为,评价学生的表现。

30、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主题教学目标、专题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章节目标等。

第3讲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3讲测验

1、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下列主题属于必修模块的是() ①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②物质结构基础 ③化学与健康 ④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设计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时,需要考虑三个基本问题(简称“三序”)。下列不属于“三序”之一的是( )
A、学生的认知顺序
B、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C、学生的身体发展顺序
D、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

3、学生在学习了氯气的化学性质后,再学习溴的化学性质时,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A、演绎
B、分类
C、类比
D、归纳

4、某高中学生虚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能够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这种方法称为( )
A、归纳法
B、类比法
C、演绎法
D、分类法

5、“震荡并观察5%硅酸钠溶液,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分析变质的原因吗?”运用了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原则和策略中的哪一条?( )
A、创设丰富的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学习情境
B、利用化学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C、基于实验观察和启发思考策略支持元素化合物的教学
D、运用预测推断、设计实验、检验证明的实验探究活动

6、本节课中阎芬老师的硫酸亚铁化学性质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得到非常重要的一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原则和策略,那就是()。
A、利用化学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B、发挥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等概念理论的指导作用
C、基于学生发展进阶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D、运用预测推断、设计实验、检验证明的实验探究活动

7、“看到CuSO4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用于( )
A、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B、探查学生的已有认知
C、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
D、丰富学生的认识思路

8、选修学习有机合成阶段的认识发展层级应该达到 ( )
A、基于价键、多角度认识和利用有机物反应
B、基于代表物认识有机物的典型性质
C、利用多角度思路分析陌生反应、处理复杂问题
D、基于类别和价键认识有机物的主要性质

9、1.必修阶段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应突出 ( )的性质和应用
A、官能团
B、代表物
C、类别
D、价健

10、必修阶段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原则和策略包括( )
A、体现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核心观念
B、以实验观察、事实归纳为主要策略,合理把握教学深广度
C、发展学生宏观-微观-符号多重表征
D、发挥有机反应类型和规律等知识对研究有机物性质的指导作用

11、一位教师在讲授“油脂”之前,先让学生回忆高级脂肪酸的定义、甘油的结构、酯的通式及其性质,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油脂的结构和性质。该教师这样处理的目的主要是( )
A、提供先行组织者
B、发展多元智能
C、创设认知冲突
D、促进学生反思

12、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级组织模式包括( )
A、族线索
B、周期律前、周期律后、前后穿插
C、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概念原理知识的安排
D、与STS的关系

13、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二级组织模式包括( )
A、族线索
B、元素线索
C、周期线索
D、类别线索

14、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三级组织模式中同元素不同代表物关系模式包括( )
A、物质中心模式
B、类别比较模式
C、元素关系模式
D、代表物模式

15、基于反应原理认识物质性质的知识要求包括()
A、电化学
B、物质结构
C、电离
D、水解

16、下列对于“氯气”这一内容设计的认识发展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是( )
A、通过氯气和水的反应,体验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B、通过创设探究情景,增强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和合作意识
C、通过氯气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提高思考分析的能力、实验观察能力
D、通过氯气性质及反应的学习,认识科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17、下列哪些是进行铁及其化合物内容的教学时可用的情景素材? ( )
A、碱液的保存
B、雾霾的新闻
C、菠菜补铁
D、脱氧剂

18、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零散,若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事倍功半,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综上所述,请选择开展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 )
A、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
B、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增强感性认识
C、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D、凸显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与方法,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9、鲁科版教材必修2中醇的化学性质包含( )。
A、羟基的反应,包括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B、羟基中氢的反应,包括与活泼金属反应,与羧酸反应
C、醇的氧化
D、醛基的反应

20、选修阶段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应突出 ( )的性质和应用
A、官能团
B、代表物
C、类别
D、价健

21、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在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三级组织模式中都采用了同元素不同代表物关系模式。

22、中学生对于无机元素及物质的认识发展层级依次是(按照从低到高的层级排序)基于代表物及分类认识物质性质、基于元素认识物质性质、基于原子结构认识元素性质、基于位构性认识物质性质、基于反应原理认识物质性质、基于价键认识物质世界。

23、以下是关于“硫酸”这一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掌握硫酸的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性质; ②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验手段,学会硫酸的强氧化性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对比,学习“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原则。

24、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有: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25、选修阶段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层级发展要求是:按照化学键体系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等,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技能。

26、在教学方式方面,人教版教材是给出一个乙醇的反应,然后分析断键部位。

27、按照一定的标准,可把化学学科专业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据此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属于陈述性知识。

28、在有机化合物认识系统中,对化学键的认识包含键的极性、饱和性以及官能团的相互影响三个方面。

29、高三复习阶段有机物性质的认识发展层级应该达到利用多角度思路分析陌生反应、处理复杂问题的水平。

第4讲 基于实验探究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设计

第4讲测验

1、设计“调查日常生活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分析其回收价值和可能性”这一活动中,运用了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
A、激发教学
B、情景教学
C、探究教学
D、实验教学

2、有关科学探究表述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方式
B、探究教学要按照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依次开展教学活动
C、科学探究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
D、科学探究要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

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既可以解释又可以表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这说明了元素周期表的本质是()
A、假说
B、定律
C、理论
D、模型

4、某老师在讲授“乙醛”的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展示纯净的乙醛样品,然后又展示了乙醛的比例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增强对乙醛物理性质和结构的感性认识。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5、化学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背景分析通常不包括()
A、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
B、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
C、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D、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

6、化学实验应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主体性是()
A、学校和学生
B、学生和设备
C、教师和学生
D、教师和药品

7、不是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指导思想的是()
A、以实验为基础
B、强调教学的探究性
C、强调学生主体性
D、强调掌握实验理论

8、实验者是化学实验的主体,其根本属性是()
A、主体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特殊性

9、某化学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这样分组的依据是______。
A、多元智能理论
B、目标分类理论
C、认知结构的理论
D、最近发展区理论

10、教师在讲授“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周期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一内容时,可以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物质结构决定性质
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D、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11、下列有关化学课程中科学探究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探究活动的环节及时系统的也是灵活的
B、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水平
C、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兼顾过程和结果
D、探究活动耗费时间,所以教学效率总是很低

12、下列不属于探究性学习本质特征的是()
A、自主性
B、时代性
C、实践性
D、情境性

13、根据已有知识“碱金属具有很强的金属性,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铯是碱金属元素”,由此可以推出“铯也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这里用到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演绎
B、归纳
C、类比
D、比较

14、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里的“实验”的含义的是()
A、实验原理
B、实验史实
C、实验事实
D、实验探究活动

15、下列不属于化学实验构成要素的是()
A、实验者
B、实验内容
C、实验仪器
D、实验地点

16、在学习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将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出来,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知识结构化策略
C、联系-预测策略
D、练习-反馈策略

17、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
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
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
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

18、实验者是化学实验的主体,其根本属性是()
A、主体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特殊性

19、在探究活动结束后设置专门的环节进行思维方式的外显不是浪费时间,而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及思考思路,是很有价值的。

20、科学探究的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每个探究实验都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

21、有人认为,课堂上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总结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如果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可能想出“奇奇怪怪”的问题,不利于课程顺序推进。

第一次作业

1、请从以下教学内容中自选一项完成1课时的教学设计: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③金属的性质④燃烧的条件。 注意:要求按照固定教学设计的格式完成,以pdf格式上传作业。 (格式请参考附件)

第5讲 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设计

第5讲测试

1、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元素化合物教学以()为教学明线
A、实际问题
B、物质性质
C、教学活动
D、驱动任务

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以物质的主要性质为教学明线。
B、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的素材是实际问题的背景及其相关资料。
C、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是开展知识讲授的过程。
D、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开展讨论、资料分析、实验等实际问题解决的活动。

3、在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案例“酸雨”的教学设计中,哪些是核心教学关注点。()
A、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B、酸雨的成分是什么
C、二氧化硫是如何转化成硫酸的
D、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差别

4、以下哪些是对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的功能价值的描述。()
A、学生感兴趣的有效教学
B、体现知识的价值
C、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D、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5、在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中,需要确立实际问题,这个实际问题要考虑的角度有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和()。
A、可开展的学生活动
B、知识的难度
C、学生的兴趣与理解
D、素材的丰富度

6、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在拆解实际问题时的依据有()
A、实际问题的认识框架
B、知识要点
C、学生的认知过程
D、教师的兴趣

7、教学案例“易拉罐的实际问题拆解”,可以从哪些角度构建学生对材料的认识框架。()
A、来源和制备
B、主要成分
C、材料的性能
D、使用注意事项

8、在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中,素材的功能有( )
A、引出问题
B、促进知识记忆
C、支持问题解决
D、形成认识、提供证据

9、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应该具有哪些追求()。
A、促进学生知识的进一步增长
B、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角度
C、符合学生的生活需要
D、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10、在进行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时,教师需要将实际问题拆解,这时需要关注()
A、所承载的知识要点
B、学生对素材的认知兴趣
C、材料的丰富性
D、学生活动的展开

11、教师在进行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时,需要考虑()。
A、教学能否引起学生兴趣
B、实际问题能否充分展开
C、实际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D、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是否有教育价值

12、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最终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

13、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是基于问题解决开展的,促进学生形成了问题分析的视角和思路。

14、在铝的教学中,教师给出铝制品价格便宜的素材,发挥了其作为一般易拉罐材料的证据的作用。

15、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解决的难点是明确知识点。

16、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只要在开头和结尾处与实际问题联系即可。

17、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不仅适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而且应用在概念原理教学中,也会体现概念原理的应用价值。

18、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需要选择一定的素材。其中,素材除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认识,提供解决问题的证据。

19、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是选择一个含有相关教学知识的实际生活问题作为素材,该素材不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呈现。

20、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生动活泼。

21、元素化合物教学包括有机元素和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例如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乙醇的性质等。

22、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知识为本”向“学生为本”转变。

23、在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中,STS的内容用于教学时,对STS内容的功能和价值的定位不同,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和收获。

24、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在概念原理教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介绍日常生活中化学反应快慢的现象,生产生活中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等也是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

第6讲 促进概念理解和概念转变的教学设计

第6讲测试

1、在进行原电池教学的片段中,教师给出3种不同的电池装置,如下图,并设计了一系列任务,其中任务二是“进行实验,检验是否形成电流”,是概念转变教学的基本程序的哪一步骤?()
A、设置情景诱发学生的原有认识
B、制造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怀疑原有认识
C、提供新的概念模型
D、运用新的概念模型解释冲突性事件
E、比较新旧概念 接受新的概念

2、在进行原电池教学的片段中,教师给出3种不同的电池装置,如下图,并设计了一系列任务,其中任务三“下列所示三个原电池模型,请你思考,从原理到装置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是概念转变教学的基本程序的哪一步骤?( )
A、制造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怀疑原有认识
B、运用新的概念模型解释冲突性事件
C、设置情境诱发学生的原有认识
D、提供新的概念模型
E、比较新旧概念 接受新的概念

3、在进行原电池教学的片段中,教师给出3种不同的电池装置,如下图,并设计了一系列任务,其中任务四“有人设计了这样一个电池,该电池工作时,闭合回路是如何形成的?”,是概念转变教学的基本程序的哪一步骤?( )
A、制造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怀疑原有认识
B、运用新的概念模型解释冲突性事件
C、设置情境诱发学生的原有认识
D、提供新的概念模型
E、比较新旧概念 接受新的概念

4、在进行原电池教学的片段中,教师给出3种不同的电池装置,如下图,并设计了一系列任务,其中任务五“如果你是出题人,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请你把题目补充完整。并说明你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是概念转变教学的基本程序的哪一步骤?( )
A、制造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怀疑原有认识
B、运用新的概念模型解释冲突性事件
C、设置情境诱发学生的原有认识
D、提供新的概念模型
E、比较新旧概念 接受新的概念

5、学生在学习“电离平衡”概念之前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据此,我们可以优选( )来帮助学生学习“电离平衡”
A、概念形成策略
B、概念图策略
C、概念同化策略
D、多重联系策略

6、化学理论性知识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下列对其学习策略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策略
B、概念形成策略
C、概念同化策略
D、概念图策略

7、初中溶解平衡学得不好,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化学平衡理解很深,从而促进了溶解平衡的理解,这种迁移现象是( )
A、垂直迁移
B、逆向迁移
C、顺向迁移
D、水平迁移

8、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
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9、学生在学习了氯气的化学性质之后,再学习溴的化学性质时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演绎
B、分类
C、类比
D、归纳

10、学生的个人概念的来源于( )
A、感觉印象
B、日常语言
C、大脑的先天结构
D、教科书
E、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
F、教学

1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于学生转变认识、凝聚思维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化学教师应该如何设置认知冲突?( )
A、利用化学实验
B、利用图表等数据信息
C、利用STS素材
D、利用化学史

12、概念建立的过程是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在客体将信息反馈给主体的过程中,主体根据原有的经验来进行接收,其中原有经验包括()
A、个体经验
B、社会群体的经验
C、生活经验
D、学习经验

13、概念教学中的多重表征方式具体包括:()
A、实验现象
B、宏观经验
C、微观模型
D、曲线图表

14、高中生在原电池学习中存在典型偏差认识,如将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应物笼统的称为“电极”,二者不加区分,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应物作用混淆。

15、学生的个人概念都是相异概念和偏差认识,而且隐蔽、顽固,对于新概念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6、“设置问题情境,探查学生的原有认识”是概念转变教学的核心策略之一。

17、在化学反应限度的教学案例中,教师运用实验、例证让学生建立“可逆反应”的概念,并让学生相互质疑反驳促进“可逆反应”概念的理解。

18、材料: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师】两支烧杯中分别盛装同浓度(0.1mol/L)的盐酸和醋酸,你认为二者有什么不同? 【生】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 【师】(演示:分别测定盐酸和醋酸的pH)盐酸的pH为1,醋酸的pH为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醋酸和盐酸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盐酸全部电离为H+和Cl-,醋酸部分电离,除了有H+,CH3COO-之外,还有CH3COOH。 【师】醋酸部分电离,电离程度如何? 【生】电离程度很微弱,因为pH=3,说明溶液中c(H+)=0.001mol/L,大约只有1%电离。 材料中,教师以实验事实为证据素材,促使学生从溶液中的微粒的角度认识弱电解质,帮助学生形成微观认识方式。

19、有人说,在概念建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从归纳抽象出发的教学设计可以被拆分成三个环节。其中呈现例证环节教师只需要提供跟教学相关的单一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即可,这种说法正确吗?()

20、对于不同类型的概念建立过程,演绎推理是从原有认识出发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第7讲 促进观念建构和促进认识发展的教学设计

第七讲测试

1、以下关于观念建构教学的由来说法错误的是()
A、观念建构教学的产生背景之一是研究者认为应该让学生认识化学的核心的观念
B、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肤浅引起研究者思考,怎样探索促进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也是观念建构教学产生的背景
C、美国的教育家大卫·珀金斯提出了观念建构的教学
D、美国的课程专家艾里克森提出了概念为本的教学

2、对于“溶液浓度”的学习,初中化学主要以“质量分数”的方式出现,高中化学再以“物质的量浓度”的方式来描述。这种知识的呈现方式称为()
A、螺旋式
B、线性式
C、渗透式
D、平行式

3、下列教学设计程序①教学目标设计②教学媒体设计③教学策略设计④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是()
A、A①②③④
B、B①③②④
C、C④①③②
D、D①④③②

4、下列不是促进认识发展的教学重点的是( )
A、揭示原有认识
B、针对认识发展点进行提问
C、变式练习
D、假设\求证\论证\检验

5、下列高中化学认知性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
A、知道
B、了解
C、说明
D、应用

6、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7、下列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
A、掌握
B、解释
C、交流
D、体会

8、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化学学科发展特征的是( )
A、从宏观到微观
B、从定性到定量
C、从描述到推理
D、从原子到原子核

9、化学教材编制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三序合一”,下列不属于三序的是( )
A、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
B、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C、教师的认知发展顺序
D、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10、观念建构教学的课程内容应该选择怎样的核心观念()
A、永恒性
B、普遍性
C、抽象性
D、具体性

11、以下哪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核心观念()
A、元素观
B、微粒观
C、分类观
D、能量观

12、以下属于能量观念下的具体知识是什么?()
A、反应热
B、电化学
C、化学键
D、反应速率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与具体知识的教学相比,观念建构的教学是利用具体知识帮助学生建构观念
B、观念建构的教学过程多是教师讲授
C、观念建构的教学问题侧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D、观念建构的教学内容分析注重具体的知识要点和关键字句

14、观念建构教学的基本环节有()
A、核心概念的建构
B、核心概念的功能化
C、核心概念工具化
D、核心概念观念化

15、教学案例“从微粒观的角度看溶液”指出看溶液应该具有()角度
A、微粒的种类
B、微粒的数量
C、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D、微粒间作用的结果

16、以下属于观念建构教学过程特点的是()
A、具有激发学生已有理解或观念的问题情境
B、具有构建观念性理解的驱动问题和活动
C、具有学生对具体知识交流的互动
D、具有对自我理解进行梳理、实践和反思提升的活动空间

17、观念建构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该具有()特点
A、开放性
B、可参与性
C、建构性
D、针对知识点

18、以电离为例,在进行关键建构教学时,需要经历()环节
A、让学生建立电离概念
B、让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
C、宏微结合分析溶液中微粒的种类和数量
D、让学生内化,形成微粒观

19、观念建构的教学和知识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A、教学目标的确立
B、教学内容的组织
C、教学过程的实施
D、教学活动的设计

20、认识发展包括哪几个方面( )
A、转变了具体的偏差认识
B、明确了基本的学科观念
C、丰富了认识角度
D、建立了认识思路

21、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概念教学有哪几种教学取向的教学策略( )
A、概念理解
B、概念转变
C、观念建构
D、知识解析

22、建立关键认识角度的策略有( )
A、探查学生原有偏差认识和认识方式
B、创设认知冲突
C、开展概括关联、说明论证等学习理解活动
D、巩固已有知识

23、彰显核心概念的认识功能,形成核心认识思路的教学策略有( )
A、通过分析解释的应用实践活动
B、通过预测推论的应用实践活动
C、通过设计证明的应用实践活动
D、通过记忆理解的应用实践活动

24、通过( )等迁移创新活动,可以类化和内化认识方式,建构认识模型,发展认识能力
A、综合复杂问题解决
B、系统探究
C、探查学生原有认知
D、发现远联系

25、小的概念具有更好的迁移性。

26、教学视频中张建国老师认为观念建构的教学主要帮助学生形成认识的角度相关的观念,并以此开展教学活动。

27、观念建构教学是从知识到观念,挖掘具体知识蕴含的观念,超越具体知识,实现观念对学生学习的价值和作用。

28、基于观念建构的“物质的分类”教学中“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的学习分别为学生研究无机物性质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

29、在设计观念建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时,要设计解释、分析、预测、评价等认知问题。

30、在观念建构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认和常规的教学不同,需要明确具体知识背后的观念,帮助学生理解观念背后的思维方法。

31、观念性知识是建立在具体的学科知识基础之上,超越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和方法价值

32、观念建构教学的驱动性问题要设置开放度大的,多问“为什么”,多给学生空间。

33、核心概念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是认识领域和角度的丰富和扩展,认识方式类型和层次的提升和转换,以及认识思路和程序的形成和内化。

34、在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概念教学原则中,有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转变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方式。

第二次作业

1、请从以下教学内容中自选一项录制一节微课: a.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b.二价铁的化学性质; c.硫的转化; d.乙醇的化学性质(必修) 要求: 1. 微课时长5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8分钟,建议截取本节课最精彩的片段进行录制(最好是模拟真实课堂,即视频中有教师、板书等画面;若条件有限,也可使用录频软件进行录制)。 2. 视频作为附件上传时务必压缩为.rar或.zip文件,且文件最大为50M(视频格式为MP4,建议分辨率480*320)。如无法顺利上传,可上传至视频平台(推荐腾讯视频)后,提交视频链接(务必确保视频链接可顺利打开)。 3. 视频及上传文件需命名为“课题编码及名称-学员姓名”,如“a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李华”。 4. 在答案对话框中提交如下内容:①所选课题的1课时的整体教学思路;②简要介绍所截取的微课片段的内容)。 评分要求见附件

中国大学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引言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国大学中学化学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大学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相关问题。

大学中学化学课程设置

大学中学化学课程设置应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思想》的要求,既要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具体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化合物、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基础概念和理论;
  • 化学实验技能: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方法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
  • 化学前沿知识:包括有机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

大学中学化学教学模式

大学中学化学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导,注重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教学。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共同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提问、答题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大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大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和实践:

  • 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安全第一、创新第二、严谨第三。
  • 实验教学的内容和难度: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安排,注重实验难度的逐步增加和实验内容的多样性。
  • 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如虚拟实验室、智能实验仪器等,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大学中学化学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中学化学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保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教师的专业素养:应注重教师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鼓励教师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激励:应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

结论

中国大学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是化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的化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