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11

五煦查题

快速找到你需要的那道考题与答案

mooc材料科学基础(Ⅰ1)章节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61 min read

mooc材料科学基础(Ⅰ1)章节答案(慕课2023完整答案)

第一章 材料的材料晶体结构 (I)

第一单元测验

1、根据元素的科学课完电负性数值,判断下列原子中哪一个获得电子的基础节答能力最强。
A、Ⅰ章整答Al
B、案慕案Si
C、材料Cl
D、科学课完O

2、基础节答自然界中存在的Ⅰ章整答晶体的空间点阵可以分为几种晶系,几种布拉维点阵?
A、案慕案7,材料9
B、14,科学课完7
C、7,基础节答14
D、9,Ⅰ章整答14

3、下列选项中,案慕案哪个是NaCl、ZrC、Fe、Cu3Zn、单晶Si这五种物质的主要键合方式。
A、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共价键 共价键?
B、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金属键 共价键
C、共价键 离子键金属键 共价键 二次键
D、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金属键 分子键

4、晶体结构可以看成是空间点阵加基元的组合。

5、选取晶胞时,一般需要选择阵点数目最少的平行六面体。

6、两个原子结合时的位能越低,则原子结合键越强。

7、晶胞是代表晶格原子排列规律的最小几何单元。

8、立方晶系中的CsCl晶体单胞含有两个原子,故晶体结构与BCC-V结构相同

9、Cu金属和NaCl食盐晶体都表现为面心立方结构。

10、布拉菲点阵中存在底心四方点阵。

第一章 材料的晶体结构 (II)

第二单元测验

1、求截距为1,∞,∞晶面的指数为
A、(100)
B、<100>
C、(011)
D、(101)

2、在立方晶系中,两晶面夹角的余弦值为(),则两晶面垂直;两晶向夹角余弦值为(),则两晶向平行。
A、0,1
B、0,0
C、1,1
D、1,0

3、面心立方结构的密排面和密排方向是
A、{ 110},<111>
B、{ 111},<110>
C、{ 100},<111>
D、{ 111},<100>

4、已知面心立方Cu晶体的点阵常数为0.361 nm,则其原子半径为( )
A、0.143 nm
B、0.128 nm
C、0.156 nm
D、0.135 nm

5、已知金属V原子的原子半径为0.135 nm,则BCC-V晶体的点阵常数为( )
A、0.382 nm
B、0.27 nm
C、0.333 nm
D、0.312 nm

6、γ-Fe的点阵常数为0.3633 nm,其密排面的晶面间距为( )
A、0.2096 nm
B、0.2569
C、0.1483 nm
D、0.3633 nm

7、下列金属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的有
A、Cr
B、α-Fe
C、Ni
D、W

8、下面具有密排六方结构的金属有哪些
A、Mg
B、Fe
C、Zn
D、Cd

9、密排六方结构和面心立方结构的晶体具有相同的原子排列致密度,因此两者的密排面堆垛方式相同。

10、Cu和CaF2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都为面心立方结构,故二者单胞内含有的原子个数也相同

第一章 材料的晶体结构 (III)

第三单元测试

1、合金中其晶体结构与组成元素的晶体结构均不相同的固体称为______.
A、固溶体
B、金属化合物
C、间隙固溶体
D、置换固溶体

2、尺寸因素化合物主要受()尺寸因素控制。
A、分子
B、原子
C、电子
D、化合物

3、正常价化合物主要受电负性因素控制。

4、形成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元素一般是原子半径较小的金属元素。

5、置换固溶体是溶剂原子嵌入溶剂晶格间隙。

6、化合物VC晶体中的C原子位于晶胞的间隙位置,故VC晶体结构与金属V的晶体结构相同。

7、MgCu2相为拓扑密堆相

8、相对于金属晶体,大部分离子晶体的硬度更高,且是良好的绝缘体。

9、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分布都是混乱随机占据晶格格点或间隙位置。

10、间隙固溶体和间隙相中间隙原子都占据间隙位置,故二者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

第二章 晶体缺陷 (I)

第四单元测验

1、以下哪种描述属于螺型位错
A、晶体中有一边缘终止于晶体内部的附加原子面或半原子面
B、一个晶体的某一部分相对于其余部分发生滑移,原子平面沿着一根轴线盘旋上升,每绕轴线一周,原子面上升一个晶面间距
C、位错线的中间部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晶格扭曲相互混合
D、以上都不是

2、以下叙述是哪种类型位错:位错线与柏氏矢量方向呈45°
A、刃型位错
B、螺型位错
C、混合型位错
D、正刃型位错

3、以下关于柏氏矢量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柏氏矢量的回路起点不同,则柏氏矢量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B、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其具体途径无关
C、存在柏氏矢量为零的位错
D、柏氏矢量越小,表示位错导致的点阵畸变越严重

4、具有相同伯氏矢量的刃型位错线P和螺型位错线Q,两者的长度也相同,则两者的能量大小关系为
A、E(P) > E(Q)
B、E(P) < E(Q)
C、E(P) = E(Q)
D、不确定

5、点缺陷主要包括()
A、间隙原子
B、置换原子
C、溶剂原子
D、空位

6、螺型位错可以发生下列哪些运动
A、攀移
B、滑移
C、交滑移
D、以上全是

7、在位错滑移面的上半部,晶体受压应力,下半部晶体受拉应力。

8、螺型位错所受力平行于切应力方向,刃型位错则相反。

9、相同含量的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对固溶体合金产生的点阵畸变相同

10、两条平行的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会产生相互作用

第四章 二元相图(III)

第十一单元测验

1、共析钢的室温组织是?
A、珠光体P+二次渗碳体Fe3CII
B、珠光体P(100%)
C、莱氏体Ld'(100%)
D、珠光体P+莱氏体Ld

2、根据Fe-Fe3C相图,分析0.6%C的钢在室温下的组织为什么?
A、F+Fe3C
B、F+P
C、F+Ld
D、P+Ld

3、铁碳合金中莱氏体在冷却过程中,该组织中的奥氏体经过什么后成为变态莱氏体。
A、转变为珠光体
B、析出铁素体
C、析出二次渗碳体
D、析出三次渗碳体

4、Fe3CII的最大析出含量为()
A、22.6 %;
B、12.3 %;
C、25 %;
D、18.9 %

5、工业上通常以含碳量区分碳钢和铸铁时,这个临界碳含量为()
A、0.77 wt.%;
B、2.11 wt. %;
C、4.3 wt.%;
D、0.53 %

6、碳在α-Fe中的最大固溶度为()
A、0.17 wt.%
B、2.11 wt. %
C、0.0218 wt.%
D、0.09 %

7、Fe3C的存在形式有()
A、从合金熔体中直接析出的一次Fe3CI
B、从奥氏体中析出的二次Fe3CII;
C、从铁素体中析出的三次Fe3CIII;
D、从共晶合金熔体中析出的共晶Fe3C;
E、从共析奥氏体中析出的共析Fe3C;

8、铁碳相图中存在两个恒温转变过程

9、铁碳合金中相图中存在包晶转变过程、共晶转变过程和共析转变过程三个恒温转变。

10、高温莱氏体组织与室温莱氏体组织相同。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I)

第十四单元测验

1、液态金属的结构是短程(),长程()。
A、无序,有序
B、无序,无序
C、有序,无序
D、有序,有序

2、在均匀形核中,过冷度越大,临界半径(),形核功()。
A、越大,越大
B、越大,越小
C、越小,越大
D、越小,越小

3、相同过冷度下,非均匀晶核的临界半径()均匀晶核的临界半径。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4、非均匀形核时晶核与基底之间的接触角(),临界形核功(),非均匀形核()。
A、越小,越大,越容易
B、越小,越小,越困难
C、越小,越小,越容易
D、越小,不变,越困难

5、关于液-固界面的描述,正确的有()。
A、液-固界面分为光滑和粗糙界面;
B、粗糙界面宏观上表现为锯齿形状;
C、光滑界面微观上虽然光滑,但宏观上表现为锯齿形状;
D、金属晶体的液-固界面多为光滑界面

6、在同样的过冷度的条件下,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比均匀形核的形核率更高。

7、当存在动态过冷度时,液相中的原子转移到固相的量大于固相中的原子转移到液相中的量。

8、当固-液界面为粗糙界面时,固-液两相之间的界面是高低不平的,但是从宏观来看,界面显得平直,不出现曲折的小平面。

9、过冷度越大,结晶的驱动力就会越小,结晶就会越容易。

学习通材料科学基础(Ⅰ1)

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性质、制备、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材料的基本概念、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物化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通材料科学基础(Ⅰ1)是该课程的一部分,下面将对该课程进行详细介绍。

课程内容

学习通材料科学基础(Ⅰ1)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材料的基本概念
  • 材料的物理性质
  • 材料的力学性质
  • 材料的热学性质
  • 材料的物化性质

课程特点

学习通材料科学基础(Ⅰ1)具有以下特点:

  • 由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的知名教授授课,讲解详细,知识点全面
  •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效果
  • 融合了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 帮助学生培养材料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合人群

学习通材料科学基础(Ⅰ1)适合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的学生、材料科学从业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

学习收益

学习通材料科学基础(Ⅰ1)可以让学生获得以下收益:

  • 掌握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为深入学习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的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 了解材料的各种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深入了解材料的本质和特点
  •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材料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 为开展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提供必要的支持

总结

学习通材料科学基础(Ⅰ1)是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材料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提供必要的支持。

中国大学材料科学基础(Ⅰ1)

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性能、结构、制备、加工及应用的学科。在工程领域和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中国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Ⅰ1部分。

课程概述

材料科学基础(Ⅰ1)是中国大学材料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系统学习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晶体结构、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材料的制备、加工和表征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内容

第一章:材料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了材料的定义、分类、组成和结构等基本概念。其中,材料的分类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第二章:晶体结构

本章主要介绍了晶体的基本概念、晶体的构成单位、晶体的晶格、点阵、晶体缺陷和晶体生长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介绍了晶体中的结构缺陷和点缺陷等。

第三章:材料物理性质

本章主要介绍了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材料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磁学性质、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等。此外,还介绍了材料的物理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等。

第四章:材料化学性质

本章主要介绍了材料的化学性质,包括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化学反应性、化学腐蚀性和化学加工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章:材料力学性质

本章主要介绍了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材料的弹性行为、塑性行为、断裂行为和疲劳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介绍了材料力学性质与材料的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等。

第六章:材料制备和加工

本章主要介绍了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方法,包括材料的物理制备、化学制备、机械加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章:材料表征

本章主要介绍了材料的表征方法,包括材料的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结构分析和性能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评价

材料科学基础(Ⅰ1)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后续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以讲授为主,辅以实验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材料领域的杰出人才。

结语

中国大学材料科学基础(Ⅰ1)课程是材料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